[“民族性意识”对战后韩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影响]韩
国电影光头男对战两女
论述战后韩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情况,就肯定离不开韩国的历史。每个国家都有一段不愿回忆的过去,而在我们现在所关注下的韩国,只有它光鲜的表层。那么,战后的韩国从废墟中站起来,不可能忘记作为意识形态的表现形式之一—电影。韩国电影在战争之后,同样拥有和承载着一些不堪。韩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从战后的身陷囹圄到发展不稳,再到差强人意直至如今的坚韧突起。这样的曲线,对于韩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笔者把它归为:社会转型和政府扶植、审查制度保护、模仿与占据海外电影、资本补给四个方面。虽然各方面都服务并贡献,以发展电影业,但是笔者认为战后韩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终极元素就是“民族性意识”,本文将把民族性意识和韩国电影产业发展联系起来论述。
1、社会转型和政府扶植
总的说来,政策因素在韩国电影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转型为韩国电影迎来挑战,政府扶植则将民族性意识深入人心,韩国电影委员会则在此间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将电影评论界与娱乐圈统合。具体体现在电影配额制。韩国政府为保护本国电影所进行的政府行为,强制规定韩国电影院每年每个厅都必须上满146天的本土电影;全国电视台也必须播放一定时数比例的国产电影。政府交给电影振兴委员会分配的辅助电影的资金,其辅助金主要发放对象是电影学院学生和进行独立电影制作的导
演,一般商业电影则无辅助金可拿,但可以申请无息或低利率融资贷款的方式“借”钱。当然,大韩民族是自傲的,民族性意识奠定了其对电影形态的高度要求。韩国政府对电影技术的创新和研发给予积极支持。韩国贸易保险公社特别成立
了“电影产业支援基金”,主要用来扶持或帮助那些新导演以及独具创作风格的电影,保证了韩国电影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和创新力。
2、审查制度作为社会舆论导向的指针
战后,朝鲜半岛也迎来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和求得建立民主政权的机会。但是,民族分裂,韩国电影也至此分流。在资本主义制度的管理和指导之下,1962年韩国出台了第一部电影法,而次年的第一次修订该法,则实现1960年代韩国电影政策的核心。之后,韩国电影法历经修订,同时废除了电影审查制度。在60年代以前,韩国还是一个比较民主和开放的国家,有思想的新导演和比较大手笔的制作时不时地冒出几个,甚至出现了走向彻底革新的苗头。苛刻的电影审查制度,扼杀了革新的苗头,限制了电影人的创作自由,整个韩国电影工业陷入可怕的黑暗之中。直到1997年的金融危机之后,有了竞争压力的电影人才将真正尝到电影审查制度放宽带来的甜头。而政府为了增强韩国电影的产业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也前所未有地放松审查,给电影人尽可能多的创作自由。可以说,现在韩国电影界和政府之间也达成了一种良好的默契和信任。其实民族性意识这个时候就以张开双手的姿态迎接新的冲击。
也因为民族性的内部凝聚、外部接纳,韩国电影在巨大冲击之下,其影视产业不仅没有垮掉,反而日趋辉煌。以致,韩国电影不断提高,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
3、本土电影模仿好莱坞与占据海外市场
战后,为了繁荣影视市场,韩国一大批年轻的学子留学海外,先进的影视制作技术和西方开放思想充斥着他们原本渴望汲取知识的头脑,他们在海外各大电影学院学习。这也说明民族性意识的包纳与激进影响了韩国青年对电影的态度。韩国上世纪中后期有大部分影片带有浓厚的好莱坞彩。好莱坞技术性的绚丽画面、快速节奏、后期先进技术包装也在韩国电影中打上了坚实烙印。例如,韩国“优质电影”中的《太极旗飘扬》,也是以朝鲜半岛民族共同情感组成精神内核,而以好莱坞式的画面与其他技术效果缝合而成的一部优秀电影。
韩国在吸收和模仿好莱坞电影的生产模式的过程中,并没有照猫
画虎一味模仿,而是做出了更为成熟的思考。在效仿好莱坞的输出方式,大搞营销攻势的同时,韩国电影公司深得好莱坞的营销精髓,巧妙地把韩国电影用东方文化的样式进行包装,并向具有文化同源性的全亚洲进行推广,韩国电影成功地打入了包括香港在内的全亚洲市场,而且票房不断走强。另外,韩国电影把在本土取得商业成功和文化认证的作品介绍到国外。相对于韩国电影产业规模,现在的韩国电影在海外市场占据的份额很少,但是相当一部分韩国电影在日本、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可以
获得不少收益,在欧洲也能筹措到拍摄资金。虽然,韩国的电影市场规模小,仅仅依靠其国内市场是难以支撑的。但是在韩国电影人努力地加强开发全球化策划力量及营销支持,他们支持强化国际共同制作,拓宽电影制作的资本来源,进入共同制作伙伴国家的电影市场,最大限度地扩大海外发行。韩国零整容美女
4、大型财团对电影业投资使韩国电影产业资本充足、中小型电影制作公司突起产业链连贯
韩国电影走的是一条典型的商业路线。通过投资方、观众、制片方、发行方及院线的反复运作沟通,出产了一批票房价值高的电影。在韩国电影产业的资本运营中,电影制作费用主要来自各大投资公司,但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不是DVD等附加产品,而是电影院——票房收入占韩国电影产业总收入的80%至90%。由于票价较低,韩国人还保留着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习惯。目前韩国电影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导演体人数众多,更换很快,给电影产业不断注入新的生机。民族性的独立与不屈使得韩国电影出现“独立制片人制度”,中小型电影制作公司如雨后春笋般遍地而起。而中小型公司繁荣的背后,一个重要的支撑因素就是融资渠道的多样化。
5、民族化的市场定位和自信的运营模式
纵观当下韩国影视业如日中天的形式,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境况,无论是韩国电影还是音乐或者是电视剧,它们的市场定位都相当明确,他们对于娱乐产品居终的目标事先就有很清楚的认知,那就是对民族形象、国家形象的塑造。全民都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创作、学习态势,
整个民族都是青春自信、兼容并收、博采众长的。例如韩国流行乐坛的主打“消费”对象是十几岁的高中生,因此歌手大多都是十几到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而曲风也以自由随心所欲的RB和hip-hop为主;相对的,韩国的电影和电视剧则以青春期的青年男女以及家庭妇女为主,因此韩剧也对症下药地让各俊男美女演绎唯美动人的爱情故事,或阳光或哀伤,很轻易地就俘虏人心。另外,商业化的运行模式,使得韩国的电影产业衍生了系列以其为中心的消费产品,那么就把民族性的意识形态转变为了商业成品,在全球范围掀起了一股潮流。一旦韩流成为了商品,其后所有的动作都将以标准的商业运作模式为蓝本而展开,前期的炒作、中期的宜传、后期的再回炒,报纸杂志、网络、电视等将从各个方面同时展开猛烈的宜传攻势,媒体炒作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也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也就是他们以民族利益为核心的态度造就了韩流的势不可挡。
结语
韩国电影产业发展在经济、政策等多方面接收到政府给予的推动和支持。从早期鼓励国内非电影产业的大企业、大集团,如现代、三星等投产电影业,到后来对中小企业投资和独立制片人的鼓励,使韩国电影人在获取资金方面渠道众多。废除了《电影审查法》等等这一系列,无论是从政策上还是资金上,韩国电影现在的态势是百花齐放,产业发展日臻成熟。在我看来,战后韩国电影产业发展的终极元素还是“民族性意识”,历史的演绎造就了韩国电影的曲折阅历,韩国迷影者们的努力给予韩国电影产业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