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摄影构图
摄影构图就是运用镜头的成像特性和摄影造型手段来构成一定的画面,以揭示一定的内容。
一张构图好的照片比构图差的照片更具形象的吸引力,更令人爱看、耐看,也更能传达摄影者的表现意图。
1.相机镜头相对于被摄体的方位称为拍摄点。
拍摄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被摄体中各景物在画面上所占的位置、大小、远近、高低等。对构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选好拍摄点往往能成为一幅好作品的关键之所在。
2.选择拍摄点应从“不同的摄距、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高度”三方面考虑。
一、不同的摄距与画面效果
不同的摄距会带来不同景别的变化。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远景:被摄景物范围广阔深远,擅长于表现景物的气势,主要以大自然为表现对象,强调景物的整体结构而忽略其细节表现。(如远处的山脉、云雾、日出、日落等)
拍摄方法:聚焦于无穷远,使用中、小光圈,使用中、长焦镜头(否则某些景物(如太阳)的影像太小)
全景:被摄景物范围小于远景,擅长于表现主要被摄对象的全貌及其所处的环境特点。全景比远景有更明显的主体。(如广场、湖泊、花园、草地)
拍摄方法:使用短焦镜头,使用小光圈,聚焦于中心景物。
中景:被摄景物范围介于全景与近景之间,擅长于表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以情节取胜。(如人与自然景物)
拍摄方法:使用标准镜头,聚焦于人,使用f5.6或f8光圈。
近景:突出表现被摄对象的主要部分、主要面貌,擅长于对人物的神态或景物的主要面貌
作细腻的刻画。(如拍人像全身或某一小块景物如一簇花等)
拍摄方法:使用标准镜头,准确聚焦。使用f4或f5.6光圈。
特写:是对被摄人物或景物的某一局部进行更为集中突出的再现。它比近景的刻画更细腻。(如人头像或某一朵花等)
拍摄方法:摄距最近(或用长焦镜头),准确聚焦,用f2.8或f4光圈。
二、不同方向与画面效果
“方向”指拍摄点位于被摄体的正面、背面还是侧面。对拍摄方向的选择,可从正面、斜侧、正侧和背面这样四方面予以考虑。
1.正面方向:相机正对被摄体的正面。有利于表现主体的正面形象;擅长于表现对称美。但也容易使画面缺乏透视感,显得呆板。
2.斜侧方向:相机与被摄体正面成约45°角的方向,是拍摄中运用最多的方向。因为斜侧方向拍摄,容易表现出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使画面显得生动,有利于突出主体。拍摄
中要注意选择最佳斜侧方向。
3.正侧方向:相机与被摄体正面成90°角的侧方向。正侧方向常用于人物拍摄,其特点是能生动地表现人物脸部,尤其是鼻子的轮廓线条,拍人物剪影的最佳方向就是正侧方向。
4.背面方向:相机从被摄体的背面拍摄。是一种容易忽略的拍摄方向。
三、不同高度与画面效果
“高度”指相机是高于、低于还是类同于主体的水平高度。
拍摄点高度的变化可归纳为平拍、仰拍和俯拍三方面。
1.“平拍”及其特点:
平拍的相机位置与被摄主体处于类同的高度,特征是镜头朝水平方向拍摄。
特点:①平拍比较合乎人们通常的视线,因而有助于观众对画面产生身临其境的视觉感受;
②平拍还有助于主体在画面上更多地挡去背景中的人物和景物,从而使主体更突出;
③平拍人物或建筑还不易产生变形,使人物或景物在画面上显得亲切、自然。
2.“仰拍”及其特点:
仰拍的相机位置低于被摄主体的水平高度,特征是镜头朝着向上的方向仰起拍摄。
特点:①仰拍有助于强调和夸张被摄对象的高度;
②有助于夸张跳跃动体的向上腾跃;
③有助于表现人物高昂向上的精神面貌,以及表现拍摄者对人物的仰慕之情。在室外采用仰拍还能最大限度的把被摄体衬托在天空之中,从而使画面具有一种豪放之情。
仰拍时要注意避免镜头过仰,否则会引起景物的明显变形,这在拍摄中、近景人物时尤应注意。
3.“俯拍”及其特点:
俯拍的相机位置高于主体的水平高度,特征是镜头朝下拍摄。
特点:①俯拍的最大特点是能使前、后景物在画面上得到充分展现。
②俯拍有助于强调被摄对象众多的数量,盛大的场面;
③有助于交待景物、人物的地理位置;
④有助于画面产生丰富的景层和深远的空间感;
⑤也有助于展现大地千姿百态的线条美。
运用俯拍时常见的不足是高度不够。
第二节 稳定、空白与三分法
一、画面稳定
1.画面稳定的基本含义是指画面上景物的水平线要水平,垂直线要垂直。这在风景、建筑摄影中尤应注意。
2.避免或减少建筑物直线倾斜的方法:一是采用透视校正镜头;二是提高拍摄点;三是拉大摄距。
二、画面空白
1.“画面空白”的含义:画面空白指没有具体形象的部位,既有“亮的、白的”空白,也有“暗的、黑的”空白。烟、云、雾、水、天因其浅淡近乎白的影调,通常也被看作画面的空白部位。画面空白亦指无物阻挡之空间和地面。
2.“画面空白”的功能:
①具有衬托主体功能。在画面主体四周留有一定的空白,能使主体醒目、突出。
②具有在视觉和心理上造成动势的功能。对于动体运动方向的前方、人物视线的前方,在画面上宜留有一定的空间。
③具有刻划意境、渲染气氛的功能。
“画留三分空,生气随之发”。一幅照片如果上下左右塞满了景物,不留一点空白,往往给人
以拥挤、沉闷甚至窒息的感觉。因此,摄影取景构图时,应注意选择恰当的拍摄点、高度和方向,使画面留有一定的空白。
三、三分法
1.三分法又称“井字分割”法。把画面两边各三等分的直线产生“井”字分割画面,四条分割线的交叉点,尤其是右侧的两个交叉点被认为是视觉重点的位置,处于这些位置的景物最能吸引观者的视线。
2.拍摄取景时,应注意将被摄主体(景物或人物)安排在视觉重点位置附近,以增强画面的生动感。一般不要将被摄主体安排在画面正中央(近景和特写除外,如拍半身像,则应将人安排在正中央且充满大部分画面)。
第三节 画幅与虚实
一、画幅也是构图因素
1.画幅一般有横幅、竖幅和方幅。摄影构图主要采用横幅和竖幅。横幅主要强调水平因素,竖幅主要强调垂直因素。
2.具体运用:
(1)如果被摄体是水平线条占优,或主要考虑景物的宽度,拍摄时应采用横幅即相机横取景。
(2)如果被摄体是竖直线条占优,或主要考虑景物的高度,拍摄时应采用竖幅即相机立取景。
二、虚实结合的运用
“虚实”指画面的“模糊”与清晰。
1.摄影构图中虚实结合的四种功效:
(1)突出主体。把主体拍清晰,把环境拍虚糊,能使画面简洁集中,主体醒目突出。
在拍摄近景、特写画面时,用虚实结合来突出主体是最常用的构图方法。
(2)表现动感。
①动体大部分部位较清晰,动感强烈的部位虚糊;如用1/125秒的快门速度拍体育比赛和文艺演出。
②动体本身清晰或较清晰,背景、前景呈强烈虚糊的水平或放射线状;用追随摄影和变焦摄影方法拍摄。
③动体本身均呈虚糊感,让环境相对较为清晰(慢速摄影)。
(3)加强画面空间感。因为人的视觉看不清太近或太远的景物,所以,画面上虚糊的景物会给人产生比清晰景物近或远的错觉。
(4)表现意境。
2.虚实结合的拍摄技法:
(1)运用景深原理,采用小景深的选择性聚焦。(如使用大光圈、长焦距镜头,减小摄距等)
(2)利用动静原理,即在快门开启的瞬间,影像在胶片上动则虚、静则实。这种技法既可
通过选择快门速度来控制也可通过变焦拍摄、追随拍摄等技术来控制。
(3)利用云雾、烟雾等产生前清后虚的效果。
(4)利用特殊效果滤镜来实现。(如中心聚焦镜、雾化镜等)
第四节 前景与后景
一、前景的运用
1.前景指画面上位于主体前面,靠近镜头的景物。
2.恰当地选取前景,不仅能增强画面的空间感,而且能明显提高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不恰当地运用前景,也会分散主体的吸引力,甚至造成喧宾夺主的不良后果。
3.选择前景的基本原则:
(1)选择具有季节特征、地方特征的景物作前景;其中,选择具有季节特征的花木作前景是最常见的。
(2)选择框架式前景;选择窗框、门框、栅栏、图案形孔洞是最常见的框架式前景。
(3)选择与主体在形式上或内容上有对比、比喻和比拟效果的景物作前景。
二、背景的运用
1.背景指画面上主体之后的景物。
2.恰当的背景,能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或起到丰富主体内涵的作用。
3.选取背景的原则
(1)选取能突出主体的背景:
①选取简洁的背景:通过改变拍摄点,避免杂乱的景物进入画面;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使背景严重虚糊。
②选取与主体有鲜明影调对比的背景:一般来说,暗的主体宜衬托在亮背景上;亮的主体宜衬托在暗背景上。等等。
(2)选取能丰富主体内涵的背景:如选择具有地方特征、季节特征、会议特征、广告特征等的景物作背景。
第五节 调与影调
一、调的含义与运用
1.调在摄影中的两种含义:一是指照片的基调;二是指景物在照片上再现的深浅。如红在黑白照片上呈深灰,称为浅调;黄在黑白照片上呈浅灰,称为浅调。
2.黑白照片的基调通常概括为高调、低调和中间调三种。
(1)由大量白和浅灰构成的照片称为高调照片。
高调照片能给人轻盈、优美、明快、舒畅之类的感觉。适宜于表现秀丽的风光、浅的静物、动物等。在人像摄影中,宜表现儿童、少女、医生等。
在黑白摄影中,拍高调人像照片的基本方法:
舒畅不带罩的照片①背景。彩要浅,无明显投影。可用白布白墙或浅灰当背景,应有背景灯均匀照明以避免人物投影。
②服饰。宜选用浅服饰。
③光线。一般以正面光为主。
④曝光。应比正常曝光增加半档或一档,以增强高调的明朗度。
(2)由大量黑和黑灰构成的照片称为低调照片。
低调照片能给人忧郁、沉稳、含蓄之类的感觉。
在黑白摄影中,拍低调人像照片的基本方法:
①背景。彩要深暗。可用深灰或黑做背景。人与背景之间的距离应大些,可使用一盏弱光背景灯以减小人物投影。
②服饰。宜选用深服饰。
③光线。一般以侧光或测逆光为主。
④曝光。应比正常曝光减小半档光圈,以体现暗部的层次。
(3)不存在黑或白占绝对优势的照片均称为中间调照片。
二、影调的含义与运用
1.影调在摄影中也有两种含义:一是指照片上影像的阶调,二是指景物再现的深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