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沙湖(苏轼)》阅读答案
篇一:《游沙湖》导学案
  《游沙湖》导学案
  2014.4
  教学目标
  1、疏通文字,理清文脉
  2、比较《游沙湖》作为一篇游记与《游褒禅山记》的不同之处
  3、透过文章学习苏轼本人为人处世的人生态度。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宋朝人,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政治家、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同时,也是著名的美食家。他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与欧阳修合称“欧苏”,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陆游并称“苏陆”。后代文人称其为“坡仙”“诗神”“词圣”等。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夭折)。1057年(嘉祐二年),苏轼与弟弟苏辙、父亲苏洵同登进士,政治生涯:八年在朝,位高权重。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在立新法中与王安石发生不快,被罢免官职。《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描写西湖的古诗中无人能超越的。世人说:“门下三父子,都是大文豪。”但在父子三人中,苏轼的成就是最高的,胜过苏洵和苏辙。清人敬称说:“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2、乌台诗案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县令。政绩显赫,深得民心。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1079年(元丰二年),苏
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市)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冷,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解决预习练习
  三、疏通文意并赏析
  1、文章第一段写什么?是怎么写的?
  2、文中穿插的几句戏言有什么作用?
  3、苏轼在第一段中写了自己的什么?是怎样写自己的?
  4、第二段写游沙湖,内容极少,写了游玩沙湖的什么地点?
  1
  5、看题目《游沙湖》,作为一篇写游记的作品,它和我们以往学过的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作品有哪些不同?
  6、第二段中诗词的下阙运用了哪两个典故?联系一下背景说一说这两个典故的运用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7、由此可见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总结
  六、作业
  以“心态与人生”为话题,写一篇小作文
  预习练习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往相田,得疾 相:观察
辄怎么读  B.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了:了解,明白
  C.休将白发唱黄鸡 休:最终
  D.是日剧饮而归 剧饮:痛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
  B.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C.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D.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下列有关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庞安常这样一个“异人”,可记的事迹必然很多,而作者却只突出他“以眼为耳”的“异”,其实也是为了写自己。
  B.“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两句,正面运用乐府古辞句意。作者病好了,又看见兰溪水向西流,很有感触,所以这样说。
  C.“休将白发唱黄鸡”意思是不要因为自己满头白发就唱起“黄鸡催晓”、朱颜已逝那种消极悲观的歌曲。
  D.本文笔法自由,行文活泼,时而漫记戏言,时而引录词作,表现了作者风趣、开朗的个性和乐观、积极的精神。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