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辩论赛
1.导语:讨论与辩论不仅仅是一项学习内容,更是在训练学生理性、有条理地表达观点的能力;“说话”不仅仅是有针对性、有风度、有礼貌的口头表达,其背后更是一个人的理性精神、思维水平、教养的综合体现。
 
2.活动过程:
(1)阅读这句话“一年有365个日子。有的人过了365天;有的人只过1天,重复365次”,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尽可能地表达你的想法,但要明确观点立场、视角,并阐释支撑自己观点的理由和论据。先组内交流讨论,然后班内交流讨论。每组至少一个代表发言。
 
(2)每组发言后,请同学们就该组同学发言进行点评,点评重点聚焦论据与论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问题。可以勾连本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教学。
提示:这句话讲了两种人365天的不同做法:“有的人过了365天”,每人每年过365天,本身没什么可说的,但跟后文“只过一天,重复了365次”对比,潜在的意思就是每天都不“重复”的日子。可以把这句话的意思理解为:要不要过日复一日重复的生活。进而可能有支持前者而反对后者的倾向,也可能出现支持后者的反对前者,或者持中立态度等现象。
 
3.交流讨论视角示例:
 
立意角度一:支持过不重复的日子,反对把一天重复365次。
没猜错的话,这个立意角度应该是最多的。何谓不重复地“过了365天”,那就是每天不一样,而到具体的立意的表述,就可以很多了。不重复,意味着每天追求与昨天完全不同的生活,意味着要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体验人生的多姿多彩,而非简单地以“过日子”的心态来打发余下的生命时光。不重复,也可以说是追求每天都有所成长、有所进步,每天都有所收获。换言之,生命应当是一个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而非无意义的机械循环,我们
当以每日的成长与蜕变,实现更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总之,这里都是从支持“不重复”,反对“重复”的角度立意,能对它们做出符合逻辑的内涵界定和表述,都是可以的。
 
立意角度二:支持“重复”,反对“不重复”。
材料虽然隐含了褒贬,我们也未必不能反过来去支持“重复”,关键是我们怎么解读了。看到这则材料的第一瞬间,徐某人想起了一道题,2011年高考北京卷的那个铁路巡视员老计,人每天做的事情都是行走几十公里,防止落石、滑坡、倒树等危及行车安全,等等,他每天重复地做着这一样的事情,你能说他的生命和生活是没有意义的吗?再进一步讲,老计不过是千千万万个日复一日重复着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的普通生命的代表,他们每天重复着自己的生命,维持着整个社会的有序和稳定,他们甘于这样的重复,为那些不想重复追求新鲜刺激的人提供实现新鲜刺激的便利。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过一天,重复365次”就可以理解为对自己生命价值的坚守,哪怕它机械、枯燥、无聊。相比之下,我们生活当中,有太多喜新厌旧追求不一样生活的人,他们打着生命应当多姿多彩的旗号,出入各种声犬马的场合,或者眼高手低地在穿梭于不同的工作。表面上他们在追求新鲜刺激不重
复的人生,实则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价值所在,用这种生活来麻痹自己和逃避责任。
立意角度三:追求“不重复”,但“不重复”并非一味地追求新鲜刺激。
 
立意角度四:支持“重复”,赞扬克服人性对新鲜刺激本能的追求,用“重复”来坚守生命价值的做法,但前提是知道自己的价值所在,或者“重复”并不意味着简单的机械循环。
第三、四个两个立意角度,是基于一个观点的辩证思考,是在一二两个立意角度的基础上补充而已,具体分析不作赘述。
辄怎么读
 
立意角度五:只有甘于“重复”,才能真正“不重复”。
这是将材料的对立主张变成一种因果关系,以“重复”为因,以“不重复”为果。人人希望365天每天过得不一样,我们希望自己有所进步、有所成长,希望自己能有更多、更丰富的人生经历,然而现实并不能让我们轻易如愿,而我们也只有甘于在平凡的重复当中不断地积
累,或者用重复的量变等待质变,或通过重复的劳作让自己得以生存,以此获得解放身心追求丰富生活的资本。
 
立意角度六:只有常怀“不重复”之心,才能避免沦入日复一日机械“重复”。
这是以“不重复”为因,解决“重复”问题为果。生活中的一些人,常常会不经意沦入庸常,甚至会麻木其中,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忘记了一年的365天可以活得每天不一样。若要从这种陷入庸常而不能自拔的状态中离开,当时时谨记生命本可丰富多彩的夙愿。
 
4.教师进行总结:指出论证有效性或针对性需要注意的地方,尽可能形成可操作性的规律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
 
1.当代著名文学家秦牧在谈到读书方法时,主张“牛嚼”(反复钻研)和“鲸吞”(广泛阅读)
。某校举办辩题为“‘牛嚼’与‘鲸吞’孰优孰劣”的辩论会。假如你是参赛辩手,选择一方观点,写一段80字左右的辩词。要求语言简明,引用名言。
2.下面是一次辩论会的两段辩词,请你根据辩词内容引出甲、乙两方辩题。要求:双方辩题语言要简洁,不超过10个字,具有可辩性。
甲说: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读书,可以彻悟人生意义;读书,可以洞晓世事沧桑;读书,可以广济天下民众;读书,可以深入科技殿堂。人欲成才,士欲济世,务必开卷读书。
乙说:现在的同学可能都喜欢看武侠、言情一类的小说、书刊,有时会达到废寝忘食、手不释卷的程度,他们一旦看迷了书,便会走火入魔,那他们上课一心只想着书,没心思学习,成绩就会一落千丈。还有些人被书中的一些情节所吸引,模仿书中的人物,有时还会走向犯罪的道路。这不是看书害了自己吗?
甲方辩论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辩论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朝著名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学问之道,四子书如户牖,九经如厅堂,十七史如正寝,杂史如东西两厢,注疏如枢阆,类书如厨柜,诸子百家诗文词如书舍花园。厅堂正寝,可以合宾;书舍花园,可以娱神。提倡读书广读博览,力避偏废。
郑板桥在《板桥家书》中则说: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一眼即过,与我何益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强调读书贵专,要取其之神。
博览书和读书贵专,你认为哪一个更重要?在民勤四中高二年级开展的读书节活动中,有同学对此产生疑惑。学校辩论社拟举行一场以“博览书,涉猎广博”(正方)与“读书贵专,求精求深”(反方)为题的辩论赛。假如你是其中一个辩手,请你联系自身课外阅读体验,在“正方一辩立论陈词”“反方一辩立论陈词”中选择一种,写一篇辩论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关于读书方法,宋朝思想家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明末清初诗人冯班说:“读书勿求多,岁月既积,卷帙自富。”然而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说:“让中小学生‘海量阅读’,学会‘连滚带爬’地读。不要每一本书都那么抠字眼,不一定全都要精读,要容许有相当部分的书是‘连滚带爬’地读的,否则就很难有阅读面,也很难培养起阅读兴趣来。”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曾做过调查,发现国民读书读得较多的还是小学生,但到了初二,就几乎是个转折,之后便一路下滑。现在高中生大都是应考,除了教材教辅,就很少读课外书。高中三年完整地读过几本书的是少数。
你赞成以上哪一种读书方法呢?假如你参加希望中学有关读书方法的辩论赛,请结合以上材料内容,写一篇辩论稿,要体现出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示例一]读书旨在讲求质量。只有“牛嚼”,才能汲取内容的精华,做出正确的判断,产生自己的见解。杜甫曾云:“精能尽其妙。”而“鲸吞”只能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可见,“牛嚼”优于“鲸吞”。
[示例二]只有“鲸吞”,才能博览书,去芜存菁;广泛吸纳,兼收并蓄;满腹经纶,学富五车。诸葛亮读书就“独观其大略”。而“牛嚼”只能咬文嚼字,视野狭窄。因此,我方主张“鲸吞”优于“牛嚼”。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的准确、简明、生动。
表达时,首先要理解“牛嚼”和“鲸吞”的含义,写辩词时,可将观点集中在阅读应该更侧重于深度还是广度上,并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选择你认为更好的一种方式,同时指出另一种阅读方式的弊端,然后运用恰当的修辞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即可。
2.    开卷有益(读书利于我们成长)    开卷未必有益(读书未必利于我们成长)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提炼观的能力。学生答题时应先明确题目要求:双方辩题语言要简洁,不超过10个字,具有可辩性。作答时通读文段,理清甲乙双方的辩论思路,总结出辩题。甲乙作为辩论的对手,在核心观点上是恰恰相反的。双方的回答都是选取了生活中的例子并陈述利弊。最后一句回扣各自论点,故中心辩题为:读书是否有益。学生进行相关总结即可。
3.例文:
广读博览,力避偏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郑板桥在《板桥家书》中强调读书贵专,要取其精神。清朝著名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提倡读书应广读博览,力避偏废。我方认为袁枚的观点更科学,读书应广读博览,力避偏废。
我方之所以说读书应广读博览,力避偏废,是基于以下几点来论证的。
第一,杜甫有句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有一句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错在作为一个21世纪少年,我们可以去图书馆读书,我们可以很方便的买到自己想读的书籍,我们也可以从网上阅览书籍。有如此优越的条件去获取知识,所以我们便应该博览书,让知识充满我们的大脑,让知识充实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