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局与破局
评金小刀的反腐小说《困局》
◎王予霞
线索纷繁、情结紧张,稍有疏忽,就无法把握“困局”o在“困局”中,作家成功地塑造了傅青铜这样的缉私神探,以及诸多栩栩如生的反面人物一杜鹰、秋里香等。利益纠结的“困
局”,无疑是一块试金石,考验着江岛的官员,有的人倒下了,有的人浴火重生。如果仅停
留在反走私层面上,等于没有读透小说,其实作家有意凸显的是时代、体制和人性等多重
因素纠结而形成的“困局”。这样,小说在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中,也不乏深刻的理性
思考。
通览小说,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1〜12章)主要勾勒“困局”,交待出场的各人物,情节发展比较
舒缓;后半部分(12〜20章),情节节奏开始加速,主要人物形象也逐渐丰满活跃起来。他们好像有了生命,不再是简单的“杜鹰”“秋里香”“木临山”等符号,而是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随着故事情节的骤然紧张,“困局”与破局的对峙僵持不下,小说由此产生一种张力,对读者构成强烈的吸引。特别是结尾处,就在刑侦专家傅青铜解开了江岛的“困局”,正大获全胜带着秋里香返回江岛之时,故事情节突然翻盘逆转,小说戛然而止。虽然这一切都在情理之中,还是出乎了读者的意料,甚至大有意犹未尽之感。
我想这大概也是金小刀小说的特一从容、舒缓、不紧不慢、张弛有度的叙述。然
后故事情节急转直下,吊足读者的胃口。最后再来一个扣人心弦的结局,让读者在获得极
大的审美快感的同时叩问小说的意义。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简要评析一下《困局》。
一、官商勾结与权力寻租的恶果:困局
小说一开篇就描摹中国东南沿海某名城江岛的“困局”。米兰俱乐部老板秋里香从车
库里驶出自己的红宝马车,她心神恍惚。她预感到一场风暴就要在江岛发生,权贵们都
如惊弓之鸟,但是躲是躲不了的。原来他们早已不自自主地陷入了这个“困局”之中。
这是一个什么“困局”呢?
原来这就是那个在中国反复上演的权力寻租所导致的走私困局。读者是不是比“困
局”中的人物更具有某种道德的优势?绝对不是,恰如作家在扉页上引用俄国作家爱伦堡
的话:“人的命运不是按照棋路下的一盘棋,更像是摸彩。不幸的是,小说的人物大都中
奖了。”
-210-
困局与破局
一场打击走私专项行动一“凤凰专案”开始了。“凤凰专案”,顾名思义,就是取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意思吧。
“困局"中第一个倒下的是海关关长木临山。依照中国的国情,海关关长要在本地混下去,肯定不能与走私头目死磕,自然就会与走私集团有着盘根错节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木临山就是这样因为过度迁就地方势力,客观上助长了走私。直到最后,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了。
在“困局”中兴风作浪者是江岛籍商人杜鹰。他有着中国农民式的狡猾,被本地人誉为现代版胡雪岩。通过几年的疯狂走私,他在江岛形成了一个最大的“大鹰集团”。杜鹰把自己的长袖善舞,通过感情投资,金钱铺路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平日里,他对木临山从不谈生意之事(不让他为难),只是联络友情(润物细无声),他不断告诫手下,只要江岛生意场上知道他和木临山亲如兄弟就够了。不仅如此,他还会提供一些走私的小鱼小虾,让木临山每年好对上交差,写年终报告o虽然江岛走私不断,海关却年年被评为缉私
工作先进单位o这种荒诞现象被江岛缉私局长庄无为的“外面有老虎,家里有老鼠”,一语道破天机。
如果说江岛是杜鹰走私的正面战场,那么日本则是他的根据地。无论秋里香还是木临山都是在日本彻底被他捕获的,最终都编织到了“困局”中去。秋里香原来在人大哲学系读书,后到日本留学。杜鹰不失时机地在日本为她安排了一切,并把她介绍给了日本留学生匡石海,其父匡雷时任江岛市委书记。杜鹰看中的是秋里香的身份一匡雷儿媳、姜副部长的女儿,用诱人的利益套牢她,也就等于了姜永吉和匡雷。秋里香身陷“困局”,不知不觉中成了体制中的敌人。
只要是人就有弱点,这是杜鹰经营人际关系的不二法则,屡试不爽。这也是官商勾兑的内在根据。当年木临山到日本大藏税关局研修时,也不过是个机关里的闲官,谁曾想日后当上了江岛海关关长。杜鹰当年就能慧眼识人,及时烧了这个冷灶。他与木临山的关系,成为他开拓人际关系领域中小投入,大产出的经典范例。安全局副局长喻朝东也是这样在日本成为杜鹰的“朋友”。
当这些关系铺成后,杜鹰就“恰巧”要在江岛投资兴业。正是奸商的长袖善舞,使用各种途径进行通过感情投资,金钱铺路,一步步编织出的“困局”。它不过是利用体制的瑕疵,为权力寻租的恶果。
二、在“困局”以及对“困局”的反思中塑造人物形象
小说中的“困局”慢慢浮出水面,就像一团雾似的氤氤在江岛的每个角落,不断升腾变幻着。作家在“困局”的极端情境中塑造人物形象。他把主要人物逼到绝境,在巨大压下让他们做出选择,而这种选择往往逼出了人物最真实的本性。真实的人性必然对读者产生移情作用,与主要人物之间产生一种认同感,一头扎进故事中去。
“困局”中的杜鹰,在做困兽斗。他认为束手无策无异于坐以待毙,所以,就在专项行动开始后,他化名渡边贤一回到江岛。多年经商,让他坚信最危险之处也是最安全之所,
-211_
语言与文化论坛2019.4(总第18辑)
其赌徒性格跃然纸上。他要把大鹰集团的资金抽空,能转的都转出去,做最后一搏。他虽然没有到应对的成全之策,但还在做最后的挣扎,幻想着通过搅局,达到浑水摸鱼的目的尽管杜鹰已处于四面楚歌当中,但是,背后还有姜副部长、汪老,还有省里、市里的关系,还有许多信息来源。哪怕败局
已定,也要撑到最后一刻。
米兰俱乐部老板秋里香在“困局”中开始恐慌摇摆起来。她发现自己面临的已经不是一个困局,而是一个深渊=她为杜鹰转钱、参与谋杀木临山,又陷害傅青铜,她在“困局”中越陷越深。殊不知,当你回望深渊,深渊也在回望着你。无论她怎么负隅顽抗,大厦将倾,谁也无力回天。在省纪委过匡雷后,公公突然中风倒地,秋里香感到这是一个可怕的信号:要摊牌了。她清楚自己这么些年是和整个体制、国家机器对博,罪孽深重。
江岛安全局副局长喻朝东虽然像定海神针一样,深藏不露,为杜鹰源源不断地提供消息,俨然像个局外人,其实他这是把自己的性命当成赌注,在进行人生的最后一搏。随着专项行动的深入,江岛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边前卫,江岛市公安局副局长兀正南同时被。副市长谢言吉失踪了。“困局”被撕开了一道口子,江岛市官场震撼了。
作为江岛海关缉私局长庄无为,虽然与走私集团没有实质性联系,但是,他长期主管调查、侦查,与他们有关千丝万缕的联系。矛盾中,他还是主动站出来,配合傅青铜。而傅青铜也需要庄无为提供尽可能多的关于大鹰集团的进出口单证资料(包括各种替大鹰进出口的替身企业)。大鹰集团走私手法狡猾,其名下的进出口记录一条都没有,而那些影
子公司取证也有难度。他终于决定把自己掌握的材料录入U盘,尽量全面呈现事实真相。然而,就在
庄无为去见傅青铜的路上却出了车祸。一条看似破局的线索断了,“困局”
再次陷入僵局。
作家在营造故事,塑造人物形象时,也不忘对“困局”进行反思,大大增强了小说的思想力度。傅青铜与秋里香的一段对话,是对“困局”本质的深刻揭示:
傅青铜:"你不是说过江岛问题是个困局吗?错了,江岛本身不存在困局,只存在事实,困局在人的身上。因为人,确切说是部分人,为了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造成了江岛现在的局面。”
秋里香:“不是人,而是这个时代造成的困局。如若没有主客观共同创造条件,没有内因和外因一起产生作用,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配合,谁能有这个能耐?江岛的问题之所以形成困局,就是因为有许多事情是看不见的,也就是不可知的,或者说是无法证实的。它们是结构性矛盾引起的,是共性而非个性的现象。”
傅青铜:''不是不可知,而是不让人知、不可告人。休谟说,我们并不能看透联结这些事物背后的理性为何,我们只能观察到事物本身。你难道没有看到一起接一起的命案发生吗?说明有人在试图掩盖某些现象,也说明这些现象本身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被发现的。”
在上述对话中,作家明确点出江岛“困局”是出在人身上一人性的弱点,被某些人利用,然后结成利益共
同体。如果说“困局”无解,那只能归咎于时代的局限性了。
-212-
困局与破局
三、在“困局”与破局博弈中设计故事与展开人物心理刻画
《困局》也具有一般反腐小说的悬疑特。小说一开篇就讲述江岛“困局”的形成,以及每个人物在“困局”中身不由己的挣扎。作家沿着“困局”与破局的博弈这条线索叙述下去,使小说在情节结构上十分缜密,一环紧扣一环。
就在“凤凰专案”即将开始之际,木临山提出大鹰集团要想渡过难关,只能补税、接受处罚,缓冲一下风暴。双方讨价还价,多次商谈无果。杜鹰感到只要有木临山存在,大鹰集团就有可能死得更快;而木临山则感到摆脱“困局”的唯一办法就是灭了大鹰。双方都把各自的利益最大化。杜鹰在遇到危机,总是先发制人。在一张巨大的利益之网中,由于背景复杂,风险更加难以预测,各种利益关系更加纷乱无解,以一个人的死,来挽救其他更重要的人,来维护更重大的利益。杜鹰觉得即便不能解局,至少可以把局势搞乱,让“困局”变死局。
由于木临山遭暗杀,引来了特约刑侦专家傅青铜一中国版福尔摩斯。这场风暴比人们预期的快得多。
傅青铜的使命就是要查清这个核心的真相,以阻止更多危机的产生,并为中央有关部门大规模查办江岛问题提供依据。由于傅青铜的穷追不舍,使“困局”更加扑朔迷离。
除了大鹰集团的大规模走私外,江岛还有一些小的走私团伙。丁厝村的应昌海和他的“四从金刚”平日里走私香烟,属于次级走私集团。此刻他们也嗅到了江岛的危机气息,想尽快处理囤积在丁厝村的私烟。木关长的死,有人将矛头对准应昌海,其实这是他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这是有人设了局,把应昌海当成替罪羊。危险像火舌一样向应昌海扑来,江岛政法委书记边前卫接到匿名举报,马上突击了丁厝村。应昌海拒捕被击毙,所有犯罪嫌疑人悉数被抓。行动中还获得了应昌海谋杀木临山动机的证据一恐吓木临山的短信,以及木临山居宅的地形图,详细画出地下车库并标明其车位。此次抓捕,做实了应昌海杀害木临山。
尽管庄无为与傅青铜的会面非常隐秘,但是他不停地收集大鹰集团借壳走私的资料
早已引起杜鹰团伙的注意。杜鹰指使銚鱼川驾车撞死庄无为,却没有到那只U盘。而秋里香使出美人计诱使傅青铜彻底未归,边前卫指派兀正南乘虚而入傅青铜房间搜查,却因宋小端的意外出现而功亏一赍。击、车祸、警匪对峙,情节扣人心弦、跌宕起伏。
小说在勾勒故事的同时,还通过大量细致的心理描写,使事件和人物黏在一起,使“困局”中的人物和故事更加饱满。那张偶然被傅青铜发现的照片一青少年女子射击集训
队1989年秋的合影,照片只是傅青铜怀疑的起点。秋里香的慌乱、编造经历、设局诱惑,一点一点扩大着傅青铜的疑惑。傅青铜紧追不放。于是,一场神探追查美女疑犯的情节
铺叙开来。
傅青铜决定要回到北京,彻底查清秋里香的身份。经过多方查证,原来她的原名叫姜
米兰,其父姜永吉正是傅青铜的顶头上司(姜副部长)。査清了秋里香的身份,傅青铜却怎
么也高兴不起,甚至内心深处还一种冲动:挖出杜鹰,尽可能拯救秋里香。行文至此,傅
-213-
语言与文化论坛2019.4(总第18辑)
青铜的隐秘心理活动全都呈现出来:他对秋里香已是爱恨交织了,甚至到了情感的临界点。
秋里香镇定地面对傅青铜,如实讲述了参与杀害木临山的过程。当她把对准木临山时,她的手突然抖起来。木临山朝她张张嘴,好像要说什么,但没来得及出声,身后的林北熊立刻连开两。木临山倒下了。秋里香是临场生怯,还是与关长日久生情下不了手?这些细节描写给读者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
听了秋里香的陈述,傅青铜突然由惊转喜。喜从何来?他自己也说不清楚。这似乎不符合刑侦专家的身份,无意间透出了无尽的内涵。读者从傅青铜情绪的突转中,可以揣摩出他已经心猿意马了。
就在傅青铜解开谜团,带着秋里香准备返回江岛之时,她的手机响了。秋里香接了电话,脸陡变,“我暂时走了,我妈病了,到院一査,说是肝癌晚。我爸让我先回家,过两天再走。我怕这一走再也见不到我妈了,就让我晚两天再走吧”。她用哀求的眼光看着傅青铜。就在傅青铜不知该怎么办,秋里香又说:“我爸已经派他的车来接我了,不信你跟我去看看。我保证尽快返回江岛。你放心,我一定会回去的,我还要为我爸考虑呢。"就在他举棋不定之际,秋里香已不知去向……
隐秘的角落结局一切都那么自然,不仅符合秋里香的性格特征,而且也是她临场发挥的一次极佳演戏。戏演得那么成功,让神探发懵,暂时失去了判断能力。小说戛然而止,这样的结尾令读者掩卷叹息!行文至此,我感到意犹未尽,因为小说的内涵实在太丰富了,拨动我心弦的地方还有不少,绝非这三点就能涵盖的,留待以后继续品评吧。
四、多余的话
作为厦门市民,我们都知道1999年的远华走私案。当时远华大案轰动了全国,很多外地人来厦门旅游都要看看红楼。厦门作家金小刀的《困局》就是写走私的,而且作家本
人就在海关工作。这就容易让读者产生联想,把远华案与《困局》进行挂钩,甚至一一指涉小说中的人物是现实中的某某。这样的阅读肯定给作家造成不小的困惑。其实文学作品一旦进入读者的视阈,它就与现实完全无关。它就封闭起来,自成一体,也就是所谓的文学的自足性一作品与作家的背景或生活毫无必然联系。
由于中国是一个史学相当发达的国家,我们先有《史记》,然后才有叙事作品。所以,中国人喜欢把文学作品与现实对应,以历史眼光打量文学作品。研究《红楼梦》的索隐派存在了那么多年,如果按照罗兰•巴特的看法,索隐派纯粹是子虚乌有。我想说的是,《困局》就是一部纯虚构的文学作品,尽管它可以折射现实,但是,从根本上说它与现实是切割了的,它属于自己的虚构艺术世界。它与金小刀先生的生活毫无联系。也就是说,《困局》出版后,就与金小刀无关了,评论者和读者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唯独不要与作家挂靠在一起O
(王予霞,女,1963年5月出生,河北邯郸人,集美大学文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
-214-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