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六单元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从本单元上看,工业革命促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矛盾,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进一步暴露,两大阶级的矛盾激化,为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奠定基础。因此,本课在本单元中较好地衔接下一课的内容。
从本教材上看,本课上承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和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条件;工业革命为资本主义国家向世界扩张提供了条件,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因此,本课下启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总而言之,本课在世界近代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2.课程标准
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的极大发展以及所引起的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两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和历史条件,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对人类生活的深远影响。
4.教学目标
(1)通过对工业革命背景的阐释,使学生认识两次工业革命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进而理解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进程的学习,以及对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
力,感受人类文明演进的壮阔。
(3)通过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并对21世纪进行展望,培
养学生对民族自信、对人类自信的家国情怀。
二、说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新疆棉花事实全过程本次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从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思维活跃度较高,但片面性也较大,容易钻牛角尖,因而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设题引思,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广度、深度和高度上提高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从认知特征来看,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历史,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基础。然而,高一学生史料研读和历史解释的能力较为薄弱;感性认识较强、
理性认识较弱,历史思维尚未成熟,对唯物史观的理解较为粗浅,难以运用唯物史观对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影响作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解释。
2.教法
我们都知道历史是一门培养人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考虑到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设置任务驱动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探究问题,发展思辩能力。当然老师
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更快掌握知识。
2.任务驱动法: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的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探究发现、思考质疑、锻炼能力、巩固提高。
接下来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2~3分钟)
由通过新疆棉花事件引入新课:今年3月,H&M突然宣布不再与新疆服装厂合作,并禁用新疆棉花,污蔑在中国新疆采摘棉花的工人都是“强迫劳动”。提出问题:“请问同学们是如何看待新疆棉花事件的呢?为什么说这是对我国的污蔑呢?”
2.讲授新课(35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华。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1)任务一:分析工业革命的背景
通过引用五则材料,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史料,从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分析工业革命发生的背
景。
(2)任务二:归纳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并结合老师列出的表格总结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熟悉与掌握。
(3)任务三:分析两次工业的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9的“学思之窗”,结合上述表格,展开小组讨论,总结归纳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进一步深入了解工业革命。通过设置小组讨论,采用任务驱动的策略,活跃班级气氛,提高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4)任务四:讨论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提出问题“工业革命开展后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展示大量相关史料与图片,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工业革命的影响。分别从生产力、社会结构、人口结构、社会生活领域、生产组织和管理方式等积极方面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从环境、贫富分化、社会治安等方面分析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
3.课堂小结(2~3分钟)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课的主要知识内容。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5.布置作业
假如有一架时光机,可以穿梭到工业革命时期,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个身份(商人/童工/一般工人/普通妇女……),尝试描述你在工业革命时期一天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吧!
七、说反思
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策略,辅之以情境创设、主题引领,以时事新闻导入,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在讲授新课部分,尽可能做到“论从史出”,选取比较容易理解的史料,减轻学生研读史料的障碍,提高史料解读能力;为了避免史料类型单一,选取图文结合的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通过任务驱动调动课堂积极性。此外,在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灌输式”教学,渗透核心素养。最后升华主题,与现实热点相联系,培养学生的批判
性思维,落实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本课内容较多且知识点较为集中,一节课 45分钟的时间内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我将本课的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提前完成而不过多地占用课堂时间。此外,如若教师对学生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把握不太准确,容易造成各个环节时间超过预期,所以要对学期有较为清晰的把握。
八、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
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