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开发的重点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学设计
一、 对新课标的分析和理解
新课标对本节课教学着重于以下几点要求:
1、 运用地图和资料,描述区域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2、 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
3、 距离说出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4、 以某区域为例,说明我国西部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二、 教材分析
从《课标》的要求可以看出,选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案例有极其鲜明的代表性,首先新疆是我国西部开发重要的边疆省区之一,其次新疆的自然环境特点对人口、城市的分布和农业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本课教材从内容选择上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描述自然环境特征;第二部分突出自然环境对人口、城市和交通的影响;第三部分描述绿洲农业。这三部分内容彼此之间具有关联性,并以递进的方式呈现,自始到终贯穿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线。
第一,自然环境部分突出“三山两盆”的地形特征以及在海陆位置和地形特征影响下的“干旱气候”,并说明自然环境对人口、城市和交通分布及农业发展的影响,特别突出水对本区域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明显的制约影响。虽然自然环境较为恶劣,但人类却逐渐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不断改善和提高生存条件。教材以活动课文的形式列举了人口、城市和交通线路的分布与地形、水源的关系,以叙述性课文和活动性课文相结合的形式说明了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特别是水源的关系,以及人类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趋利避害开凿“坎儿井”为生产和生活提供水源等事实。
第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生产和生活用水量猛增,原有的引水手段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水资源匮乏现象严重,供需之间的矛盾明显。因此新疆乃至整个西部地区应该怎样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使农业朝着市场化和特化的方向发展,同时考虑发展其他产业以满足现有环境下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教材以活动课文形式提出了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第三,基于以上问题的出现,教材以叙述课文和活动课文相结合的形式说明了新疆资源与开发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从而体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三、 教学对象分析
作为一间普通初级中学,我们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中、下生较多,地理科是一门非会考科,学生课后投入的时间很少,甚至没有。学生对地理科的兴趣不大。
四、 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情况,我们只能抓住课堂的45分钟。但怎样带动全体学生在45分钟内进入学习状态呢?我们想到了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中在学优生的指导下,学困生可以掌握基本的读图及回答简单的问题。学生的合作,效果远远胜于教师的教导。并且通过层层引入提问的方式,抓住学生的思路,使其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五、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教学
媒体
引入新课
导入新课
[教师连续提问]
看过《西游记》吗?
在《西游记》中有一个回合,孙悟空三借芭蕉扇大战铁扇公主,他们交战的地点在哪呢?
火焰山位于今天的哪个地区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神秘的新疆。
“看过”
“火焰山”
“新疆的吐鲁番盆地”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提问]
新疆位于我们中国四大区域里哪个区域?
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承转]:位于西北地区的新疆,气候同样干旱。那么气候又是哪些因素决定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新疆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读图活动]
请大家阅读地图册《中国政区图》,P40课文和图631,通过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新疆在中国的位置特点,出与新疆相邻的国家有哪几个。
2.出横亘于新疆北部、中部和南部的三列山脉,说出它们的走向。
3.出新疆的两大盆地及其分界山地。
4.将上述山地和盆地在P41页新疆轮廓图中画出。
教师巡回指导画图方法,并抽四小组在“新疆轮廓图”投影片上画出“三山”、“两盆”。
学生讨论后,提问学生答案,“三山”、“两盆”让学生上讲台指图回答。并投影学生小组完成的“新疆轮廓图”投影片让学生进行比较。
[承转]:知道新疆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后,同学门有没有到新疆气候干旱的原因呢?
[讲述]:新疆东距太平洋达2500 km之遥,南距印度洋1600 km,距海遥远,加之重重山岭,高原的屏障作用,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很难到达新疆,所以导致新疆形成了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突出特征是冬冷夏热,日照长,温差大,降水少,蒸发强。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50mm以下。
[承转]:人类离不开水,新疆如此缺水,那么有没有人居住呢?
[读图提问]:让学生看地图册P28认识新疆现有人口数。
[读图思考、回答]
新疆这么多人生活在哪里啊? (指导学生看P416.32,回答老师的提问。)
为什么绿洲适合于人居住?
绿洲的水从哪里而来?
绿洲分布在新疆哪里?(指导学生读P42书图6.34,让学生上讲台指投影片说出绿洲的分布。)
绿洲的密集程度如何?距离远还是近?
绿洲间远距离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怎样改善?
[讲述]:只有改善了交通,新疆的经济才可以持续发展,正所谓 “路通财通”。
[承转]: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应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否则容易造成荒漠化。
[提问]:新疆一旦发生荒漠化,最容易发生在哪?为什么?
(指导学生看P426.34回答。)
[资料阅读]:楼兰古国的消失。
[提问]:人们在这些地区生产、生活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讲述]:为了不让楼兰古城的悲剧重演,我们应从生产和生活的多方面着手,如培养优种牲畜,合理放牧、轮牧,采用先进的灌溉方式,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等等阻止土地的荒漠,使绿洲常绿、草地常青。
新疆棉花事实全过程[承转]:在新疆干旱缺水的条件下,农业又有什么特点呢?
[读图活动]:让学生阅读P42课文及图635636637,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讨论完成以下问题:
1.新疆的特农产品有哪些?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2.“坎儿井”是一项什么工程?与当地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
3.在开发新疆过程中,人与水的矛盾日益突出。你认为应怎样合理开发水资源?
学生读书、分析、讨论。
提问,学生回答。()
[归纳讲述]
新疆的特农产品主要有棉花、甜菜、多种水果。新疆的瓜果特别甜,彩也特鲜艳,这是因为新疆夏季热量充足,由于空气中云量少,降水少,白天光照强烈,利于瓜果着,同时白天光合作用强,可以积累大量糖分。而夜晚降温很快,气温低,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弱,也减少了对白天积累糖分的消耗,因此,由于昼夜温差大,新疆的瓜果特别甜。同理,由于光热资源充足,降水稀少而有比较稳定的灌溉水源,新疆成为我国重要的长绒棉产区。
稳定的灌溉水源得益于新疆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坎儿井。(看图讲述)坎儿井中的水来自山麓地下水富集地带。在山麓地带,由于有高山冰雪融水的下渗,形成地下水富集地带,睿智的新疆人民从山麓开始,顺着倾斜的地势先开凿竖井,然后利用竖井不断疏通开凿了地下暗渠,将汩汩清泉引向盆地的边缘,维持着绿洲的生存。由于水渠在地表以下,因此有效避免了因气候干旱而引起的大量蒸发,充分而有效地利用了有限的水资源,使新疆人民得以在这广袤的沙漠边缘繁衍生息。
但目前新疆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都因为缺水而陷入了生存和发展的困境。面对现实,我们应从生产和生活两方面人手,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缓解人——水矛盾。
1.提高现有水资源利用率。如采用先进的灌溉方式:喷灌、滴灌等发展节水型农业。
2.减少水污染以及污水的治理再利用。
3.节约每一滴水。如日常生活中洗衣水可冲座便器,洗拖布;淘米水可以浇花等等。
“西北地区”
“干旱”
小组合作
读图、回答
读图、上讲台指图
画图
对比
回答
1925万人”
思考、回答
“绿洲”
“有水”
“高山冰雪融水”
“有水源处”
“稀疏”“远”
“交通不便”
“改善交通,增加交通网的密集程度。”
读图、思考
“绿洲边缘”
思考、回答
阅读、
分析
讨论
回答
 
投影片
“中国政区图”
“新疆地形图”
投影片
“新疆地形图”
投影片
“新疆绿洲与城市的分布”
投影片
坎儿井结构图”
全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着重了解了新疆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在独特环境特征影响下的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和富有特的绿洲农业。新疆的位置和地形特点导致新疆的气候以干旱为突出特点,进而使新疆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荒漠为主的自然景观,干旱的自然环境导致人口、城市等主要分布在水源充足的绿洲和内流河沿岸,新疆人民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发展了绿洲农业,生产出甜美的瓜果、蔬菜等特农产品,创造出著名的 “坎儿井”引水工程,同时人类的某些过激行为也会破坏生态,导致环境恶化。人类与环境应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新疆的“疆”字高度浓缩了新疆的地形特点和国防重要性。
(在黑板上板书“疆”引导学生解释每一部分的含义。)
右上第一横代表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中间一横代表天山,最下边一横代表昆仑山,三横之间的两个“田”分别代表两大盆地。左边摆放了一张“弓”,弓是中国古代的冷兵器,而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且远离统治中心,位于边防要塞,因此需要设防保护,保护国土不被侵占,因此在“弓”内加了一个土字。
思考、
回答
反馈
让学生讨论,完成“地理课堂小组讨论合作评价表”,评价表如附表所示。
讨论
评价
附表:
地理课堂小组讨论合作评价表(四人小组)
课后请根据课堂表现,在“自评”和“小组评”中填写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A优秀    B良好    C及格    D需努力
组内最佳组员(1名):                 
班内最佳小组(3组):                                               
项目
姓名
小组活动能帮助你根据图表资料归纳地理规律吗?
你觉得小组合作收效如何?
参与积极程度
能否虚心听取他人意见
团结协作程度
小组发言是否有独特见解?
自评
自评
初中地理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反思表
 
花都区新华云山中学
 
邓淑云
 
西部开发的重点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总体教学效果自评
   
本节课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认识新疆自然环境和农业特点时,分别设置了两个学生讨论活动,让学生通过读图、分析资料等去解决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学生可以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在讨论活动过程中,学优生带动学困生,达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在理解自然环境对人口、城市分布的影响这一方面,由于难度较大,着重通过教师的引导,层层深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地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特与创新
教师通过矛盾的揭示,层层深入,展开思路,环环紧扣,引导学生思考,并设置了学生讨论活动,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教学过程中还注重了学生读图、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树立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存在问题或有待改进的地方
教师对四人小组讨论合作的结果进行提问时,没有顾及全体,应注意小组内答案的完善和小组间答案的补充,使小组讨论合作能充分发挥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给每一位学生发言的机会。
精彩
教学
片段
节选
描述:
    教师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认识新疆自然环境对人口、城市和交通分布的影响,说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精彩片段位置:  (建议:5-10分钟)
在录象中的14 06秒至2420
精彩片段类型:
该片段属于什么教学环节(请在以下相应选项打
引入□  讲述□  展示(或演示) □  表演□  提问□ 
讨论互评地理图表的判读竞赛学生活动□  反馈调控 □      练习巩固□    小结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