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敦煌市人民政府市长 孙玉龙
甘肃旅游    敦煌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界处,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人口18万,其中城镇人口 9.4 万人,城市建成区面积8.7平方公里,城市人均住宅面积33.4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6.8平方米。敦煌历史悠久,汉唐时期是古丝绸之路重要的咽喉重镇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窗口,境内现有石窟遗存、长城关隘、烽燧驿站等各级各类文物点241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莫高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佛教艺术宝藏,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鸣沙山·月牙泉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雅丹地貌景区是国家级地质公园。另外境内还有玉门关、汉长城、白马塔、悬泉置遗址、西千佛洞、阳关、渥洼池等众多文化品位较高、历史积淀深厚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敦煌是1979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对外开放城市,1986年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撤县设市。1992年,被甘肃省政府批准建立为旅游开发区。1998年,被评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市委、市政府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景点开发建设步伐,先后完成了敦煌机场扩建、垃圾处理
场、污水处理厂、敦煌铁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成了以莫高窟为代表的佛教艺术观赏区,以阳关渥洼池为代表的沙漠绿洲旅游区,以鸣沙山·月牙泉为代表的自然风景区,以玉门关汉长城为代表的古战场观光区。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208961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144万元,旅游接待人数100.1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9082万元;全市财政总收入11805万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824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56元。但是,目前敦煌的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无论是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是与敦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相比,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如何尽快缩小差距,把敦煌建成一座名副其实的旅游名城是摆在敦煌城市规划建设方面的最大课题。通过纵向参观对比,横向调查思考,我觉得敦煌的优势在旅游,特在文化,突破口在城市建设,今后我们要按照“以文化凸现城市特,以城市建设促进旅游发展,以旅游发展推动名城建设”的思想,修编城市规划,完善配套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全力打造文化特和开放个性鲜明的国际旅游城新形象。具体工作措施和对策是:
    一、强化规划龙头意识,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调控作用
    城市规划乃百年大计,它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一个好的城市规划,对实施城市发展战略将起到最直接、最重要的作用,甚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敦煌的城市总体规划从1982年编制至今先后进行了三次修编。其中2000版城市总体规划首次明确了敦煌的城市性质,即:敦煌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应建成国际著名的旅游城市,河西走廊西部的中心城市之一。在此基础上,为了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依据城市总体规划,2001年我市又编制完成了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4年完成了月泉路、阳关西路和313线火车站区段控制性详规,2005年编制完成了旅游发展规划。随着经济发展和一些重大项目的建成投用,原有的城市总体规划需要充实新的内容,包容现有的现状,因此,下一步的规划工作:一是针对敦煌已经形成“两翼”发展的城市格局重新审视城市总体规划,对原有的功能区划和定位进行适度调整。二是按照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要求,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充实旅游发展规划,增强规划的控制力和操作性。将景区周边的乡镇村组规划建设成旅游专业乡、旅游专业村。三是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考虑城乡规划一体化进程。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将市区和中心镇周围的乡镇村组纳入城市规划体系,努力构建以城市带动农村、以中心城镇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三是强化规划执法力度,坚决查处违规违法建筑,用规划推动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四是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围绕已形成的青海石油管理局生活基地、党河两岸、火车
站区等城市重要节点,结合省道313线和国道215线的改造建设,争取将其绕城段做成城市的南北环线,再规划打通几条与省国道、铁路等重点发展区域相连接的城市骨架放射线,构建起整个城市发展的总体框架。五是调整整合城市功能区,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资源的利用率。在党河两岸景观带和岸边的五星级酒店周边规划建设高档宾馆区,在新建的敦煌博物馆周边规划建设文化娱乐区,在国家级文明市场沙州市场和商业一条街周边规划建设商业服务区,在火车站附近规划建设物流货运区,在新城区建设行政办公区。六是正确处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与各旅游景区规划的关系,有步骤、有重点地抓好雷音寺、白马塔、悬泉置遗址等重点景区保护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
    二、完善基础配套功能,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城市是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反映这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综合素质和精神风貌的窗口。根据敦煌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城市建设不能图大,要突出精、细、巧,充分体现时代气息和文化特。具体工作中要树立“三种意识”。一是特意识。敦煌文化博大精深,城市建设必须凸显地域特,不能楼与楼一个样,街与街一个面。要在高度重视和把握整体形象设计的同时,注重建筑的自然美、真实美、协调美,
从每条道路、每栋建筑、每片绿地、每个片区着眼,从城市家俱、人行道砖、路缘石等细节着手,逐步形成与本地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脉相一致的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二要树立精品意识。“富规划、穷建设”,多与规划设计单位沟通,争取一次性把规划做精做深,然后逐年分步实施,近期先把火车站站前广场、风情区、夜景灯光和“五条大街”的街景立面整容改造等工程做成经得起时间和中外宾客考验的精品。敦煌是沙漠中的一块绿洲,绿和水域都很宝贵,因此,特别要抓好“党河风情线”和“风情区”建设工程,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休闲区、亲水区、文化体育区等区域,建设好拦水、排沙、蓄水设施、绿化亮化造景和“引党入城”工程,为城市增添灵秀之气,为广大市民和来敦游客营造一个休闲、娱乐、购物、观光的去处。三要树立责任意识。敦煌是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旅游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敦煌不仅是甘肃的敦煌、中国的敦煌,也是人类的敦煌。因此,要本着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对待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工作,每个项目都要反复论证,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认真落实工程招标制、建设监理制和质量终身负责制,对工程实施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控,防止建成“遗憾工程”。
    三、延伸城市服务链条,提升旅游产业整体水平
    旅游是敦煌的优势所在、希望所在,敦煌的城市建设必须为旅游发展服务。一要树立大旅游的理念,把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统一起来考虑,把城市作为一个景区来开发经营,把每个建筑作为一个景点来规划建设,围绕游客需要什么,看什么,吃什么,带走什么来延伸旅游服务,开发满足不同消费者需要的住宿、购物、餐饮、休闲、娱乐项目,延长游客在敦煌的逗留时间。二要放宽视野,跳出敦煌的地域界线,整合周边旅游资源,积极开拓以古城古关文化、少数民族风情、冰川草原风光、民族宗教文化为主题的周边旅游。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鼓励各种类型的经济形式进入旅游市场,开发城市和旅游景点的可参与性服务项目,提高整体接待能力和服务档次。三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要借势造势,以《大敦煌》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和敦煌铁路开通运营为契机,彻底打破目前守株待兔和各自为阵的传统做法,统一策划,既要走出去在大城市做广告、设窗口、举办推介会,又要请进来让游客实地考察感受敦煌文化。切实把想来敦煌而因交通、路途等原因未到敦煌的游客吸引到敦煌来。同时要对“敦煌夜市”等现有旅游品牌进行深度包装和整合,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用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形象提高对外影响力。
    四、营造城市人文环境,提高市民的文明水平
    城市“三分建,七分管”,城市的管理水平不仅直接反映出旅游城市的品味和内涵,也体现着一个地方领导的组织管理水平。一个城市建的再好,如果管理跟不上,还是脏、乱、差,因此,必须下大力气从源头上解决。一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城市和旅游市场管理法规的宣传教育。让已经出台实施的《城市规划管理暂行办法》、《夜景灯光管理暂行办法》、《城市房屋拆迁实施细则》等政策规定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扎实组织好“人人都是敦煌形象,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为主题的“我爱敦煌”教育活动,教育城乡居民遵守法律法规、珍惜名城声誉、爱护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自觉投入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旅游开发中去。二要深入开展市容市貌和村容村貌整治活动,集中力量重点整治城区、城乡结合部和国省道及旅游景区沿线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搭乱建、以路为市、占道经营、出租车乱停乱靠等有碍观瞻的地上附着物和不文明行为,拆除临时乱搭乱建的构筑物,更换破旧广告牌匾,整修树木花池、树沟,规范通往景区道路沿线两侧的农舍、温室、广告。统一规范出租车、旅游车、公交车车容车貌,重点整治车容不整、从业人员仪容不整、行为语言不文明等现象。三要结合节水型社会建设,在城乡居民和中外游客中大力倡导节约用水,在各单位、企业和居民家庭中广泛推广使用节水、节能、节耗等新技术。全面推行阶梯水价和城市夜景灯光监控定时管理等技术,降低城市的运营成本,提高可持续
和谐发展的能力。四要强化社区的城市管理职能,把公益性、众性、社会性的职能下放给社区,并赋予一定的综合协调权和行政处罚权,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五要全面加强城建旅游队伍自身建设,通过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教育培训,提高素质,文明服务。
    五、创新经营发展思路,提高建设融资能力
    实践证明,完全由政府投资搞城市建设和景点开发,不仅资金一时难以筹措到位,而且项目建成后管理服务等都存在着不少弊端。必须走经营城市和市场化运作的路子。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走经营之路,并不是只讲求经济效益、眼前利益,不注重社会效益和长远发展,而是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经营城市和旅游资源,讲求投入产出率,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筹措资金把城市建设得更好一些,把旅游开发做得更深一些。城市建好了,有了完备的基础设施,有了优美的旅游和商住环境,有了吸引力和聚合力,就能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就有生机活力,就会繁荣发展。旅游景点开发丰富了,有了更多好玩的项目,值得留恋的地方,才能留住客人,提高综合效益。一句话,只有经济快速发展了,积累了资金再投入城市建设和旅游开发,二者就会实现良性循环。要
把创新作为促进城市建设和经营的推进剂,先从广告灯箱、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管理入手,引入经营性公司,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要把城市土地资源作为经营城市的抓手,在大力盘活土地资产上做文章,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储备城市闲置土地,促进城市土地增值滚动发展。要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加大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资金信贷规模,把城市作为一个大项目来运作,争取通过一些发展前景好、经营效益高的企业融资开发建设经营城市旅游项目。同时,采取让利、入股、租赁等形式,鼓励民间资本开发经营城市公共设施和旅游景点,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开发建设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