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文库(www.31doc)
〔鲁迅人物简介及作品〕
鲁迅[1](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鲁迅人物简介及作品,欢迎阅读,谢谢。
一、鲁迅人物简介
鲁迅[1](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
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精神。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主席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二、鲁迅作品
▲ 杂文
二、鲁迅作品
▲ 杂文
鲁迅研究汉魏六朝思想文艺最有心得。而且他所凭借的材料都是以前一般学人不甚注意的,例如小说、碑文、器铭等等。尤其对于碑文,他所手抄的可以说是南北朝碑文的全部,比任何一家搜集的都丰富。而且工作态度最为精审,《寰宇访碑录》和《续录》所收的他都用原拓本一一校勘过,改正许多差讹以外,还增出不少的材料。因此在他的写作上,特别受有魏晋文章的影响。鲁迅的文章,从庄子楚辞中来,但他是消化了诸子百家的文辞,并不为屈原庄周所拘束,所以他并不要青年们步他的后尘。李长之在《鲁迅批判》一书中,对鲁迅的行文特征辨析道:“谁都知道鲁迅的杂感文有一种特殊的风格,他的文字,有他的一种特殊的方式。倘若说出来,就是他的笔常是扩张又收缩的,仿佛放风筝,线松开了,却又猛地一提,仿佛放开水流,却又预先在下游来一个闸,一张一弛,使人的精神有一种快感。读者的思想,先是随着驰骋,却终于兜回原地,也即是鲁迅所指定之所。这是鲁迅的文章吸引人的地方,却也是他占了胜利的地方。”
《华盖集》及其续编,是鲁迅先生极其猛烈的社会战斗的记录,所表现的思想和感情都很健康,这是说他反对封建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但《野草》则更多地表现了鲁迅先
《华盖集》及其续编,是鲁迅先生极其猛烈的社会战斗的记录,所表现的思想和感情都很健康,这是说他反对封建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但《野草》则更多地表现了鲁迅先
生的内心矛盾的交战和痛苦的叫声,其中好几篇作品,无论在思想上在感情上都是个人主义的,而且阴暗的,有虚无感的,悲观而绝望的。这种虚无和绝望的感情,同时又被鲁迅先生自己在否定着,他同自己的虚无和绝望斗争,是个人主义本身的矛盾。《野草》中所呈现的鲁迅这一面是有待否定的,是鲁迅对自己旧思想和旧感情的咀嚼。鲁迅同时写作的两种文体有了新旧之分,杂文代表着他的主流方向,代表着他的未来的选择,而《野草》则代表着他思想转折时期的次要的,与他即将否定的思想与感情相关的写作。
(参考资料来源于《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1913—1983)》第三卷第700页、《鲁迅评传》第244页、《少不读鲁迅 老不读胡适》、陈叔岂《鲁迅的现实意义》、张梦阳《鲁迅对于今天的意义》)
▲ 小说
(参考资料来源于《鲁迅研究学术论著资料汇编(1913—1983)》第三卷第700页、《鲁迅评传》第244页、《少不读鲁迅 老不读胡适》、陈叔岂《鲁迅的现实意义》、张梦阳《鲁迅对于今天的意义》)
▲ 小说
1893年,伴随着鲁迅祖父下狱,周家陷入困顿,年幼无罪的鲁迅生平第一次尝受到了艰辛和白眼。十五岁时父亲重病,作为长子出入于当铺和药铺之间,为挽留父亲的生命忍辱负重,打落牙齿往肚里吞的经历让鲁迅刻骨铭心。这期间他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这些无疑有重要的影响。十六岁父亲终于去世,巨大悲痛和对庸医巨大痛恨之余,鲁迅对治病救人、除人痛苦产生了强烈的渴望。这影响了他以后选择职业。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有谁从小康之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我有四年多,曾经经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回家之后,又须忙别的事了,因为开方的医生是最有名的,以此所用的药引也奇特: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成对的,结子的平地木……多是不容易办到的东西。然而我的父亲终于日重一日地亡故了。”这些经历,成为他人生的出发点,也使他终生不能忘怀。不向恶势力低头的性格,贯穿了鲁迅的一生。鲁迅在晚年谈到身后事时说:“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谈到他的论敌,他对许广平说:“让他们怨恨去,我
是一个都不宽恕的。”所以在评价鲁迅时说:“鲁迅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也正是这不屈的性格,使他有分明的爱憎,使他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傲岸精神。
鲁迅小说简介 读鲁迅的小说,开始你会感到阴冷。譬如祥林嫂,那么一个健康而勤快的农妇,怎么会在习俗的偏见与众人的冷酷之中沦为乞丐,最后死得不明不白。在《药》里,一个爱国志士为国牺牲的鲜血,却被患肺痨病的人蘸到馒头上拿来当秘方吃。一个农村无产者的阿Q,其实是很有劳动能力的,却在众人的藐视和自己的自欺之中莫名其妙的成为别人的替死鬼。看起来中国社会已完全缺乏人性,只会把活活的人变成僵尸,连一点“生”的气息都没有。鲁迅就像其他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一样,不惮以最犀利的笔触揭发中国文化的阴冷而缺乏人性的一面。但鲁迅却还是一个最炽热的爱国者,这看起来是相当矛盾的。
《回忆鲁迅》(周建人)
鲁迅小说简介 读鲁迅的小说,开始你会感到阴冷。譬如祥林嫂,那么一个健康而勤快的农妇,怎么会在习俗的偏见与众人的冷酷之中沦为乞丐,最后死得不明不白。在《药》里,一个爱国志士为国牺牲的鲜血,却被患肺痨病的人蘸到馒头上拿来当秘方吃。一个农村无产者的阿Q,其实是很有劳动能力的,却在众人的藐视和自己的自欺之中莫名其妙的成为别人的替死鬼。看起来中国社会已完全缺乏人性,只会把活活的人变成僵尸,连一点“生”的气息都没有。鲁迅就像其他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一样,不惮以最犀利的笔触揭发中国文化的阴冷而缺乏人性的一面。但鲁迅却还是一个最炽热的爱国者,这看起来是相当矛盾的。
《回忆鲁迅》(周建人)
《鲁迅》(照片集)
《活的中国》(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集)
《鲁迅作品及其他》(胡今虚)
《我心中的鲁迅》(茅盾)
《忆鲁迅》(夏丐尊)
《鲁迅画传》(鲁博)
《鲁迅年谱》(鲁博)
《亡友鲁迅印象记》(许寿裳)
《鲁迅生平资料汇编》(薛绥之)
《书边草》(姜德明)
《我所认识的鲁迅》(许寿裳)
《鲁迅与河南》(刘增杰)
《民国人物传》(中华书局)
《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俞芳)
《心灵的探寻》(钱理)
《和鲁迅相处的日子里》(章廷谦)
《略讲关于鲁迅的事情》(乔峰)
《许广平忆鲁迅》(马蹄疾)
《《鲁迅日记》中的我》(许钦文)
《鲁迅先生二三事》(孙伏园)
《编辑生涯忆鲁迅》(赵家璧)
《忆念鲁迅先生》(黄源)
《回忆鲁迅》(冯雪峰)
《鲁迅回忆》(荆有麟)
《回忆·书简·散记》(唐弢)
《鲁迅日记札记》(包子衍)
《鲁迅研究资料》(鲁迅博物馆编)
《鲁迅研究动态》(鲁迅博物馆编)
《纪念与研究》(上海鲁迅纪念馆编
《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是鲁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
《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则是鲁迅将内在的苦闷,化为了超世间的想象,使《野草》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一朵奇葩。鲁迅曾对别人说:“我的哲学都在“野草”里。”鲁迅最内在的情绪体验和最玄妙的哲理性感悟,通过这种奇特的艺术手段传达出来。
鲁迅敢于打破现实的和传统的禁忌,直言不讳的撕破统治者的道具和遮羞布,把血淋淋的现实揭示出来,虽然这有时显得很残忍,但这总比让人麻醉而沉沦要好的多。就《狂人日记》而言,狂人从历史的文字中看到的是“吃人”二字。在历史的风云人物中,他们的雄才大略和丰功伟绩都是以一个个无辜的生命为代价的,中国的儒家学说发展到最后也是以消灭人性而达到极致。所谓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都把人当成一个个牲口而戗灭。二十四孝图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灭绝人性的画卷。到了近代,曾国藩一时成了显学,他对同胞不惜大加杀戮而染红了自己的顶子,对外却没有丝毫的刚肠嫉恶的气节。鲁迅看透了这一切,他从不标榜作为导师和方向,他带给我们的是思考,这思考是紧紧围绕人性的,孔乙己,祥林嫂,这些底层人物悲惨的命运无不凝聚着他深刻的同情和关怀。
鲁迅敢于打破现实的和传统的禁忌,直言不讳的撕破统治者的道具和遮羞布,把血淋淋的现实揭示出来,虽然这有时显得很残忍,但这总比让人麻醉而沉沦要好的多。就《狂人日记》而言,狂人从历史的文字中看到的是“吃人”二字。在历史的风云人物中,他们的雄才大略和丰功伟绩都是以一个个无辜的生命为代价的,中国的儒家学说发展到最后也是以消灭人性而达到极致。所谓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都把人当成一个个牲口而戗灭。二十四孝图就是一部活生生的灭绝人性的画卷。到了近代,曾国藩一时成了显学,他对同胞不惜大加杀戮而染红了自己的顶子,对外却没有丝毫的刚肠嫉恶的气节。鲁迅看透了这一切,他从不标榜作为导师和方向,他带给我们的是思考,这思考是紧紧围绕人性的,孔乙己,祥林嫂,这些底层人物悲惨的命运无不凝聚着他深刻的同情和关怀。
(参考资料来源:《联合报》发表文章吕正惠——鲁迅的成就、陈叔岂 《鲁迅的现实意义》、张梦阳《鲁迅对于今天的意义、贾自强及周天枝合撰《鲁迅个性形成原因初探》)
▲ 版画
鲁迅1931年在上海倡导发起了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新兴木刻从诞生那天起,便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密相关,与广大人民众的命运血肉相连。由于鲁迅的倡导,艺术青年拿起了木刻刀,在上海组织起木刻团体。从此,在鲁迅的领导下,产生了以上海为代表的第一批中国新兴木刻版画家:胡一川、陈铁耕、陈烟桥、沃渣、黄新波、李桦、杨可扬、江丰、王琦、黄永玉、朱宣咸、郑野夫、汪刃锋、王麦秆、邵克萍等,他们高举进步美术的旗帜,以矫健的步伐迎着新世界的朝阳阔步前进。
后来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似星星之火燎原了整个中国大地,以延安为代表的解放区新兴木刻版画也蓬勃发展了起来。从20世纪30,40年代由中国革命文化主将鲁迅播下并精心培育起来的中国新兴木刻版画的种子,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和艺术实践,如今已经终于成为一片“茂林嘉卉”,并已组成鲁迅于生前所期望的“旌旗蔽空的大队”。
三、鲁迅人物评价
他的特别之处在于很少批评外国侵略者,而只批评自己的民族。在最恶劣的环境下,勇敢的面对现实,确确实实的“活”着,不自欺,鲁迅认为是头等大事。鲁迅同时倡导“拿来主义”,外国的一切东西都可以拿过来,并且“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要使自己成为这些东西的“新主人”。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
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或许是由于政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鲁迅的形象都被塑造为“横眉冷对”,好像不横眉冷对就不是真正的鲁迅、社会需要的鲁迅。的确,鲁迅是爱憎分明的,但不等于说鲁迅没有普通人的情感,没有他温和、慈爱的那一面。
四、鲁迅名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无题)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无题)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无题)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无题)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
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鲁迅·悼杨铨)
9、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鲁迅·悼杨铨)
9、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