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舒畅第9课 在桥边
灵魂之杯
灵魂是一只杯子。如果你用它来盛天上的净水,你就是一个圣徒。如果你用它来盛大地的佳酿,你就是一个诗人。如果你两者都不肯舍弃,一心要用它们在你的杯子里调制出一种更完美的琼浆玉液,你就是一个哲学家。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灵魂之杯,它的容量很可能是确定的。在不同的人之间,容量会有差异,有时差异还非常大。容量极大者必定极为稀少,那便是大圣徒、大诗人、大哲学家,上帝创造他们仿佛是为了展示灵魂所可能达到的伟大。
不过,我们无须去探究自己的灵魂之杯的容量究竟有多大。在一切情形下,它都不会超载,因为每个人所分配到的容量恰好是他必须付出毕生努力才能够装满的。事实
上,大多数杯子只装了很少的水或酒,还有许多杯子直到最后仍是空着的。
1.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赏读:打了胜仗不骄傲,打了败仗不埋怨。打了胜仗不骄傲,是因为胜利来自战术的高明,不值得自己骄傲;打了败仗不抱怨,是因为知道了自己失误的地方,不能再怨天尤人。不骄、不怨,有利于继续战斗。
2.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杂下》
赏读:有智慧的人考虑问题,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愚昧人经过周密思考,也可能想出一点有益的意见。契诃夫说过,大狗叫,小狗也叫,小狗不应因大狗的存在而不敢叫。愚人不应该因圣人的存在而放弃自己的思考。
一、作家作品
伯尔(1917—1985),德国小说家,197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伯尔出生在科隆一雕刻匠家庭,中学毕业后,曾在书店当学徒。1939年在科隆大学学习,不久即应召入伍,六年的战争生活,为伯尔早期创作提供了主要题材。
作品有:短篇小说《火车正点》、长篇小说《亚当,你到过哪里?》和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等。成名作《火车正点》是联邦德国“废墟文学”的代表作。60~70年代的作品《一个小丑的看法》被称为这一时期形成的“不顺从文学”的重要作品。1971年发表的《以一个妇女为中心的像》是其全部创作的结晶,使其获197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被评委会誉为“臻于顶峰”之作。
二、写作背景
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西德经济正处于复苏时期,表面上十分繁荣,但小职员、小商
贩、手工业者、民间艺人和孤儿寡妇等一些“小人物”的命运依旧十分悲惨,他们终日苦闷彷徨,有的甚至挣扎在饥饿线上,苟延残喘。伯尔作品中着力描写的就是这些小人物的遭遇,《在桥边》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三、审美视窗
德国的良心——伯尔
作为一位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高超写作技巧的作家,海因里希·伯尔拓展了世界对时代的视野,对复苏现代德国文学做出了贡献。
1972年,瑞典文学院授予海因里希·伯尔诺贝尔文学奖。伯尔得到诺贝尔文学奖,是战后德国重返文明世界和冷战走向缓和的证明,他本人也是战后“零时”时代的难以替代的记录者。
伯尔被称作“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对一切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充满高度的同情,这种带有强烈感情彩的信念往往超越国界而远及于当时南欧和东欧国家中受到独裁制度迫害的许多知识分子和作家。
1985年7月,伯尔因旧病复发在艾费尔山区的朗根布依希住宅中去世。7月19日,伯尔葬礼那天,无数民众前往参加,还有很多政治家,其中包括联邦总统魏茨泽克。魏茨泽克在给伯尔妻子安丽的哀悼与慰问信中写道:“海因里希·伯尔走了,和他一起离开的还有我们伟大的德国文学。他是崇尚和支持自由的,常让一些人感到不舒服。他又是爱好争论的,由此激起人们的反响,同时也引起人们对他的敬爱。我们将怀念他勇敢、热诚、清醒和总是敦促的声音。”一些外国报纸更是评论道:“他把德国人的灵魂从俾斯麦和希特勒的阴影里解救出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