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上旬刊
【摘要】近些年,一些饮食类图书悄然登上各大图书销售网站的畅销书
榜,很多出版社“挖空心思”
细分并做透饮食图书市场,也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然而,此类图书的出版呈现出一些问题,出版过多、
过滥,同质化现象严重。对此,出版机构开始寻求新的发展出路,
努力策划实用性饮食图书,并致力于上升到
“形而上”的文化之境,传扬中华传统美食文化。【关键词】饮食图书;美食文化俗语谓:“民以食为天”。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吃”越来越讲究,
开始注重审美和情趣。饮食类图书,
从科技类到文艺类,再到旅游类,五花八门、层出不穷,始终在图书市场上保持着长销和慢热的状态。
一、当前中国饮食图书市场呈现的特点
1.大众实用性菜谱持续常销。第12届世界饮食类图书大奖赛暨颁奖
于2007年4月在北京举办,
素有饮食图书“奥斯卡奖”之称的颁奖活动首次在中国举办。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获得世界饮食类图书大奖赛的本年度
唯一特别奖—全球最佳美食图书出版社大奖,
其出版的图书《家常菜精选1288例》获得最易操作美食图书奖。
上市3个多月,重印6次,销量超过7万册,至2012年10月份,该书重印了30次,获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和
经济效益。2011年8月,上海文化出版社隆重推出《米饭杀手———80道让
你无视吃相的下饭绝配美味》,书中除了菜谱之外,还有每道菜入选的独
特理由以及经典的食者语录“下饭者说”。2012年4月,中国大百科全书
出版社出版的《至爱小炒》,每道菜都有具体的步骤和精美的图片,
让你瞬间爱上烹饪!
2.品类多样,同质化现象严重,系列丛书细分天下。近几年来,各大出版社纷纷推出名目繁多的“家常菜谱”,《新编家常菜谱2000例》、《家常菜
养生1000例》、《新编家常菜1388例》等。此外,又有如《创新家常菜谱》
、《实用家常菜谱》、《百姓家常菜谱》等。这些菜谱书形式与内容僵化,很多
都是抄袭或转录,给人以
“难分彼此”的感觉,同时也浪费了出版资源。从内容来看,菜谱的分类越来越细化,具有个性化、科技含量高的菜谱在市
场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为例,它根据都市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特性推出“现代人食谱”
系列丛书,以及依据中国饮食文化推出“迷你八大菜系”
系列等都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市场上还有针对某类特殊体的菜谱,
如《糖尿病保健食谱》、《冠心病保健食谱》等;专给孕妇提供的菜谱,以及专给年轻父母们看的婴幼儿食谱以及给老年人
看的中老年人菜谱等。一些出版社针对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陆续推出大众饮食、养生饮食、文化饮食等多个独具特的图书板块,
打造了诸如“爱心佳肴”、“药膳食疗”、“地方美食”等众多广受读者与经销商青睐的饮食图书品牌,也奠定了自身在美食图书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大众饮食类图书开拓市场初见成效
1.薄利多销,走众路线。饮食类图书除了精准的市场定位、
上乘的内容品质外,其低廉的价格对读者也别具吸引力。于是很多出版社在保证高品质印装的同时,都走薄利多销的众路线,在出版界引起一场低价菜谱风暴。现在超市也是不少菜谱的重要营销卖场,暑假是菜谱类书籍销售的
高峰期,在北京某超市,
据服务员介绍,生意好的时候,菜谱柜台一天能卖出一百多本,而5元、10元一本的菜谱书最受欢迎,购买者多数是岁数较大
的家庭主妇。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这些菜谱价格低廉,所涉及菜品众多;另一方面,也因为这些年龄大的家庭主妇不太会利用网络资源,
也不知道正流行的网络美食博主,
她们所要的是原料易得、制作简便和实用性强。2.资源整合,
媒体互动。如今图书越来越倾向于与媒体结合,很多电视频道都有关于美食的节目,
青岛什么好吃
网站、博客也将美食类内容作为生活板块的重要内容之一。饮食类图书自然不能放过与这些媒体相结合的机会,
以增加相关图书的市场竞争力。中国纺织出版社的《文怡“心”
厨房》系列美食图书。文怡,曾任CCTV-1《天天饮食》,BTV-7《食全食美》
《生活+人》及旅游卫视《那小嘴厨房》的节目主持人,还是多家美食、健康、生活类杂志的专栏
撰稿人。文怡的成功案例说明:
读者对美食博客、电视栏目名人的认同程度很高,而作者又活跃于各大电视台、
杂志,在宣传上具有很大的优势。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012年5月在央视首播,黄金时段播出获得高于电视剧
30%的收视率,引发蝴蝶效应———“舌尖”域名被抢注、
网友创作流行“舌尖体”、各大网站开设“舌尖”专题、相关食品甚至厨具因此热销……配套菜谱
《舌尖上的中国:传世美味炮制完全攻略》
也在热卖中。之后,又衍生出诸如《舌尖上的中国:民间经典湖南菜》、《舌尖上的中国:民间经典江西、
徽州菜》、《舌尖上的台北》
、《舌尖上的香港》等地方美食系列图书。三、倡导美食新理念,
弘扬中华美食文化追求饮食潮流,传承饮食文化理念,是饮食类图书发展的一种新趋
势。美食日渐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时尚,一种雅俗共赏的趋势。
1.诗意入驻,让美食上升到“形而上”的文化之境。中国以
“烹饪王国”著称于世。中国当代小说和散文对美食的描绘使人感悟到中国文化的玄妙。美食配美文,美文佐美食,因为有了情趣的投入,才使许多普通的饮食
和菜肴诗化为美味的艺术和永不消逝的梦,
何其美哉!试想,如果只是为了“填饱肚子”,那可能还只是“形而下”的饮食。于是在文人饕客笔下,美食除了养眼、暖胃外,还上升到怡情、感怀的“形而上”的文化之境。文人
雅士吟诵饮食的辞章浩如烟海,古有李渔《闲情偶寄》、袁枚
《随园食单》,近有梁实秋的《雅舍谈吃》、朱自清的《醉蟹瓮酒荒唐语》。山东画报出版
社,2002年至2004年,先后出版了《吃的艺术》、《红楼梦饮食谱》
、《吃遍天下:神州美食地图》和《好吃》等书籍,其市场销量相当可观。三联书店
在2003年接连推出8种应时饮食文化书,
包括《老饕漫笔:近五十年饮馔摭忆》、《川菜杂谈》、《肚大能容:中国饮食文化散记》等。并且前两本本于2012年分别出版了增订版和新版。2012年10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
的《寻味:汪曾祺谈吃》汪曾祺美食小品文,吃中自有生活味,
吃中自有平常心。2013年5月,中国华侨出版社推出了香港著名作家、美食家、旅游家蔡澜的谈美食系列,四精装全三册,《寻味》《暖食》
《食》。还有2013年4月,长江文艺出版社,《旧时光的味道》以美食的名义,
怀旧重温往昔的美好,淡淡的回忆,
淡淡的情愫。2、让中华美食文化走出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带着观众探访祖国各地美食,了解各式各样与美食有关的人和事,让低调的纪录片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也引发了各界对文化魅力、健康饮食习惯和中华餐饮传承和发展广泛热议。其实,《舌尖上的中国》背后的价值还不止于此,它
还跨越了不同文化的障碍,
让世界各国的观众认识了中国的美食,认识了中国的文化。以美食作为窗口,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中华饮食之美,进而感
知中国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变迁,
对其产生亲近感,形成一种文化认同。中国饮食文化应该怎样更好的走出去?《舌尖上的中国》
就是一个好的范例,讲述老百姓的生活,
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这种文化让外国人更乐于接受。我们的饮食文化应该立足于百姓,像中国古代的唐诗、
宋词一样,它源于生活,
却高于生活,是鲜活的,像河水一样的不停流淌的,这一刻,中国饮食文化在全世界光彩照人、
熠熠夺目。【参考文献】
[1]杨晓芳.青岛出版社:“烹”出饮食图书常青树[J].中国出版,2010(24):71.
[2]杨西京.让美食成为文化[J].出版参考,2007(5):15.
[3]孟凡.菜谱书:
不仅与吃有关[N].新华书目报,2010-4-22(3).[4]李芸.饮食文化图书:取悦“阅读者的微笑”[N].科学时报,2006-9-14(3).
[5]牛梦笛,李蕾.《舌尖上的中国》———文化魅力的新开掘[J].光明日报,2012-05-28(1).
作者简介:汪玲娟(1986—),女,汉族,
安徽安庆人,吉林师范大学2012级出版硕士研究生在读。如诗美味感动世界
——
—饮食类图书出版前景新思考姻
汪玲娟
(吉林师范大学,
吉林四平136000)学术交流
·308·
如诗美味感动世界--饮食类图书出版前景新思考
作者:汪玲娟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吉林四平,136000
刊名:
西江月
英文刊名:XIJIANGYUE
年,卷(期):2013(13)
本文链接:d.wanfangdata/Periodical_xjy20131326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