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如何运用温故知新法来推断文言实词词义呢
对于某些词义不明,就要回忆它在哪些已学过的课文中出现过,是什么意思,哪种含义与这个语言环境切近,由此推求它在此处的含义。如:“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句中“及”已知学过的义项有“赶上”“到达”等意思,“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渊明《陶花源记》)即是依据。这里用法与“到达”相接近,但不确切。“到达”可引伸为“接触”,由此再引伸为“实践”。该句中“及”即为“实践”的意思。“履”字,已知学过的有“鞋子”之义。
如“郑人买履”,接触过的成语有“如履平地”、“如履薄*”,其中“履”均作“以足踏地”讲,这是“履”的本义。此句中的“履”应是在本义的基础上引伸为“走过”、“经过”或“实行”的意思。再如:富人不占田籍而质人田券至万亩(质:质问)(05年重庆高考试题)“质”字,已学过的有“做*”“做抵押品”的意思(“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即为明*),全句意为“有富人不占有田籍却以别人的田券作抵押霸占土地万亩”。
又如,高考题判断下列选项的正误:a、讽帝大征四方寄技讽:劝告。b、咸私哂其矫饰焉哂:讥笑。c、恐为身礼品,每遇人尽礼遇:优待。d、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务:致力。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所考查的这几个实词确实是在古诗文中十分常见的,或曾在课文中见过,或在常见成语中使
未完,继续阅读 >
第2篇: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8大方法与技巧
1,形训推断法: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
a,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b,若少屈,冀得一归觐(1998年高考)
a句“造”的义符为“辶”,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就可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b句“觐”为形声字,义符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拜见”之义。
2,声训推断法:(通假推断法)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
a,*兵顿弊而*日以安于佚乐
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a句“顿”与“钝”读音相近通假,“钝”的含义是“不锋利”,那么“*兵顿弊”就是“*弊兵钝”,意思是“长期放弃战备,铠*破弊,兵器也不锋利了。”b句“要”与“邀”同音通假,推断“要”的意思是“邀请”。
3,词*推断法: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根据词*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
a,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b,良将劲*守要害之处
c,变姓名,诡踪迹
d,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a句为对仗句,“据”对“拥”,“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的意思,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b中借助“良”推断“劲”应为形容词,进而解为“硬的、强有
力的”。c句中借助“变”推断“诡”应为动词,解为“隐蔽”。d句中借助“戴”将“腰”解为“腰上佩戴着”。
4,语法结构推断法:根据汉语语法
未完,继续阅读 >
第3篇: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
在文言文阅读中,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一般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联想推断法
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例如:不以外夷见忽。要理解此句,关键是见。我们可以联想到《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的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来推断。见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我,且见作宾语,宾语前置。不以外夷见忽中的见据此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其实,在《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中,见也是这种用法。
二、成语印*法
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势拔五岳掩赤城。我们可以联系成语出类拔萃,其中的拔(超出)是我们平时较熟悉的,借助熟悉的词义,就能推断文言句中拔的词义了。再如: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③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④句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之意。
三、成分分析法
根据词语在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古今言殊之文言实词词义推断
语言文字运用导学案:古今言殊之文言实词词义推断
课题:古今言殊之文言实词词义推断(一)
语言文字运用导学学案主备:李文增复备:高二语文备课组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方法。
2、能够利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正确解读文言实词。
一、文言实词推断方法例谈
(一)、语境分析法
根据实词在文中的特定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1、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断
(1)王谛玩之,其所涂留,似有春秋
玩:玩味(2007广东卷)
(2)乃录向之洒点烦多者试之
录:记载(2007广东卷)
(3)(李)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b“将兵”:将领和士兵(2002全国题)
2、利用对称结构推断法
古人喜欢讲究对称美,古诗文中的对偶句、排比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非常多。这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或词组)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相同、词义相近、相对或相反。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已知词语的词义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同时常采用互文的修辞形式,我们可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属对仗,“忠”与“贤”相对,“用”和“以”相对,应为同义,所以“以”的意义就是“重用、任用”的意思。
(1)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
乎字组词语(2)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贫者饿死于道。行旅:旅行,游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关于推断文言虚词词义的方法
推断文言虚词词义的几种方法
一、词*分析法
许多虚词兼有几种词*,在不同的句中具有不同的词*,词*不同其意义、用法也往往不同。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①中的“则”是副词,在句中表示断判、确认,可译为“就是”。②中的“则”是连词,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
二、语境推断法
1.依据相关文句的含意辨析虚词。
“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崤之战》)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