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021.04信用卡“费改息”,
夯实银行“轻资本”发展基础
☐ 百信银行 陈晶平
近期,财政部、国资委、银保监会、证监会四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切实加强企业2020年年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银行从事信用卡分期还款业务形成的金融资产,企业不得将其按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利息收入记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科目或在利润表中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项目列示。按照《通知》要求,信用卡分期业务产生的收入将从原来的手续费收入改为利息收入(以下简称“费改息”)。表面上看,这只是会计科目的重新分类,但实质上这一变化对商业银行影响重大,在重述商业银行财务报表的同时,有助于进一步夯实银行“轻资本”发展的基础。
“费改息”的核心是做实中间业务收入
《通知》字面要求只是利润表科目的重新
分类,但基于可比性原则,商业银行的财务报
表相关科目需要重述,当年总收入不变但“手
续费及佣金收入”总额直接减少、净息差相应
收窄,其他监管指标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通知》进一步厘清了银行中间
业务收入的内涵。
信用卡分期手续费收入的会计处理一直存
在争议,最早都是比照国际惯例将其确认为手
续费及佣金收入,即通常所指的中间业务收入,
作为为客户提供分期服务而获得的对价。而有
观点认为,此类业务提供的分期服务没有实质
内容,本质上还是出借资金收取的利息。近年来,
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基于实质重
于形式的原则,考虑到该收入的形成与资金耗
用直接相关,均将全部或部分信用卡分期手续
费(如现金分期)收入确认为利息收入。国外
银行业收入一般总体分为两类,即利息(Interest)
收入和非利息(Non-interest)收入,而国内银
行所称的中间业务收入通常指既不是资产业务
(如发放贷款)又不是负债业务(如吸收存款)
的其他业务收入,就业务本质而言,关键在于
是否与资金耗用直接挂钩。此次由会计准则主
管部门财政部牵头、四部委联合发文明确了相
关业务收入分类的原则和标准,从会计准则角
度规范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核算内容。
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是银行“轻资本”发展的
现实选择
当前,银行面临盈利下滑和资本补充受限
的两难境地,降低资本消耗、实现“轻资本”
发展是方向,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成了现实选择。
热 点
35
2021.04
信用卡分期在中间业务收入中
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业务构成来看,银行中间业务一般分为银行卡、结算和现金管理、投资银行、担保承诺和代理收付等几类业务,相关数据显示,其中银行卡收入占比较高,一般在3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60%以上。而在银行卡贡献的收入中,占较大比重的是信用卡分期收入。上述结论可以从股份制银行披露的公开数据中得到印证:2019年光大银行将信用卡全部分期手续费净收入重新分类到利息净收入,相应调整了其2018年报表口径,调整前后差额为171.21亿元,这意味着2018年光大银行信用卡分期收入高达171.21亿元。而2018年光大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总计368.94亿元,即信用卡分期收入占全行中间业务收入的近一半。这仅是光大银行信用卡业务两年前的表现,近年来信用卡业务蓬勃发展,假使还按旧口径核算,光大银行信用卡分期业务收入占全行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肯定会进一步提高。而更多数据表明,这可能是银行业的普遍现状——平安银行2020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达532.96亿元,同比增长8.5%,其中银行卡手续费收入占比高达61.50%,主要原因就是“信用卡业务量增长带来手续费收入的增加”。
《通知》的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通知》通过规范信用卡分期业务收入的会计核算这一个“点”,规范了银行整体中间业务收
入这条“线”,影响了银行“轻资本”发展模式的“面”,足见监管部门对于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的现状和潜在影响了如指掌,可谓出手精准、直指要害。可以说,《通知》
一方面是保证盈利持续增长难。银行“躺着挣钱”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为31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1%。规模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但净利润同比下滑2.7%。虽然目前仍有部分银行尚未发布年度审计报告,但个别银行净利润的下滑幅度恐怕会更大。
另一方面是银行资本补充难。在净息差持续收窄、信用风险持续抬升的大背景下,要稳住盈利水平必然伴随着做大规模的冲动,“以量补价”。商业银行规模受到资本充足率约束,规模增长意味着需要补充资本,但目前资本补充手段有限。作为内生资本补充来源的利润本身不足,银行只得选择外源性资本补充。加之目前银行的估值普遍较低,发行股票显然不可行。以A 股为例,Wind 统计数据显示,在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中,除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之外,其他银行的市净率(PB)平均为0.6左右,区域性银行稍高,但均值也不到1。因此,银行大多通过发行资本债券进行资本补充,但由于规模大、期限长且有减记条款,发行存在一定难度。也正是为了纾解商业银行压力,人民银行才推出创新资本补充工具永续债,甚至还专门创设了票据互换工具(Central Bank Bills Swap,CBS),提高银行永续债(含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流动性。
想要摆脱上述两难困境,既满足盈利要求又降低资本消耗,唯有从自身出发,努力增加中间业务收入。而客观来看,银行的财富管理、私人银行、投资银行、托管等新兴中间业务在客户基础、体系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度非常有限,于是信用卡分期业务就成了最佳选择。
362021.04
对于夯实当下银行业“轻资本”转型的基础有
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于银行业未来发展
有着深远影响。
首先,《通知》提示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轻
资本”发展的逻辑。近年来,很多银行把中间
业务收入占比的持续提升作为“轻资本”转型
获得成功的标志,但事实上,银行一方面强调
“轻资本”转型发展;另一方面又不断补充资
本,扩张资产负债表,实质上是真正的“轻资
本”收入拓展并不容易。《通知》进一步廓清
了“轻资本”的概念和内涵——信用卡分期业
务本身不见得“轻”,与“轻资本”发展的初
衷不完全一致。未来,各家银行需要挖掘潜力,
做实中间业务收入,真正降低资本依赖程度。
在这方面,招商银行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早
在2015年,招商银行就将信用卡分期业务收
入全部重新分类至利息收入。根据其2020年
平安银行信用卡还款年报,招商银行2020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最
大来源是占比30.85%的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
佣金收入,银行卡手续费收入占比仅22.55%,
其非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4.74%的首要原因就
是“代理基金、代理理财、代理信托等财富管
理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较好”,与招商银行行
长田惠宇在年报致辞中首次提出的“大财富管
理”概念遥相呼应。对于受“费改息”影响的
银行而言,如何寻新的“轻资本”收入增长
引擎,真正“轻”起来,也许可以尝试从招商
银行的身上寻答案。
其次,需要重新思考信用卡业务的定位。
近年来,信用卡业务持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
头,发卡量、持卡人数和业务规模都实现了快
速扩张。人民银行《2020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
情况》显示,截至2020年末,信用卡和借贷
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7.78亿张,同比增长
4.26%,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56张。
对于银行而言,信用卡业务是零售业务板块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利润中心和中间业务收入贡
献大户。但从“轻资本”发展的角度来看,信
用卡业务之于银行最重要的还是中间业务收入
贡献,这也是近年来信用卡分期业务规模快速
增长的原因之一。信用卡业务包含了支付、信
贷、财富管理乃至私人银行业务,客户覆盖面
广,触达人广泛,而且销售团队齐整、经营
网点众多,已成为银行获客尤其是获取零售客
户的有力抓手。随着中间业务收入贡献大户这
一重要角的转变,商业银行需要对信用卡业
务的定位进行再思考。
再次,市场对银行的估值逻辑有待调整。
经过比较不难发现,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高的银
行估值普遍较高,其中招商银行和宁波银行就
是典型代表。根据瑞银公司整理的最新商业银
行估值信息,招商银行和宁波银行的PB分别为
2.17和2.39,显著高于市场同业平均水平。但
随着《通知》的发布,资本市场可能需要重新
评估做大信用卡业务促进市值增长的逻辑。信
用卡业务的中间收入贡献度一旦下降,那么肯
定会将其与零售贷款放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进行
比较,叠加信用卡不良率不断抬升的压力,银
行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做大信用卡业务规
模的动力可能不足,信用卡业务作为银行估值
“故事”中的一个亮点恐怕也将受到冲击。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所供职单
位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