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传的起源
如果说起四大传说,几乎无人不晓,四大传说中不仅有孟姜女悲泣的泪珠,也有梁祝化蝶后的翩翩舞姿,更有牛郎与织女的隔桥观望!不过,前面三个传说都发生在人与人或人与神之间,而这个则是人与蛇之间的爱恋。在这个传说中,他们超越了尘世的纷扰,用执着将爱情演绎了浪漫凄美。这个人与蛇的故事也就是千古流传的白蛇传。那条修行千年的白蛇早已不再是妖的形象,而是人们心中那个身着华美白衣且感天动地的美丽女子。
在如今杭州西湖旁边的净慈寺前,有一座新翻修的宝塔,宝塔雄伟壮观,气势不凡,与山光美景遥相呼应。这个宝塔也就是闻名遐迩的雷峰塔,几十年前,雷峰塔还是废墟一片,散落的塔砖在草丛中无疑言的静默于无声处,久久地回味着白娘子被压于塔下的那段凄迷岁月。
在白蛇故事成形之前,白蛇大多是聊斋式的恐怖妖怪。蛇妖空有人形皮囊,却没有人类的善良爱人之心。
唐传奇《李黄》就有美女蛇妖以相诱惑凡人交合的情节。写陇西官宦子弟李黄在长安东市被一白衣美女引诱,与她同居数日后回到家中身体化成一滩血水。李家人到那白衣女子住处,发现只是一个空园子,除了听人说“往往有巨白蛇在树下,更无别物”。
这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蛇妖害人故事,被认为是后世《白蛇传》的原型。白蛇已经幻化成女神般的美人,只不过这个白娘子没有爱,是个惑人吃人的妖怪。青蛇已经有了,不过不是小青,是老青。
宋代话本《西湖三塔记》将地点换到了西湖,讲书生奚宣赞游玩,途中救回一迷路女孩儿卯奴。十余日后,有一婆婆来寻回卯奴,并请奚宣赞到家答谢。到了这家后,一白衣美妇当晚就强嫁于奚宣赞,之后还要吃他心肝下酒,幸亏卯奴念旧恩搭救。后道士奚真人作法,将婆婆、卯奴、白衣妇人捉获,三怪现形,分别是獭、乌鸡、白蛇,三怪遂被镇于西湖石塔内。宋元话本里的白蛇虽美丽但仍是吃人的妖怪,只有乌鸡妖卯奴还算有情有义。
真正使白蛇从吃人的妖怪变成受人同情的白娘子,要归功于明代的文学大家冯梦龙。出生于明万历年间的冯梦龙,一生留下了很多话本和传奇,最有名要数“三言”、“二拍”系列,他出生时,与大明王朝平行的西方世界正值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普遍反对神性,提倡
人性,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大明王朝也与之遥相呼应,有汤显祖、袁宏道等等一批文人冲破理教对人性的束缚,希望发乎天然的“情”能够超越理教、门第甚至人神的界限,就像《牡丹亭》里的杜丽娘一样。冯梦龙更有情教教主之称,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就是他笔下的人物,一向被人轻贱的成了有情有义敢爱敢恨的勇敢女性。这个人物的魅力超,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大陆露天卡拉OK还有大婶们一边跳健身舞一边高唱“十娘我给你做面汤”,这大概是冯梦龙做梦都想不到的。
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白蛇故事在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有了一个彻底的转变。白娘子不但貌美,心灵也美,也不害人性命,反而一往情深,赠银子、买新衣,经营小店过日子,想与许宣一起快乐地生活。对于和尚道士的干涉,白娘子也只是玩点小法术戏弄他们一番。
明代强调理教和妇德,到处都不缺“存天理灭人欲”的“法海式”道德警察,因此冯梦龙也不得不为故事安上一个主旋律尾巴,“我为情痴”的白娘子被法海收服,永镇雷峰塔。在冯梦龙的故事里,白蛇已经被收入法海钵内仍不愿在许宣面前显出蛇形,还要为无辜的小青求情,直到被迫现出原形,即将被带走,仍“兀自昂头看着许宣”。白娘子、小青(青鱼妖)、许宣、法海等主要人物一一登场,确立了后世白蛇故事的框架。
作为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的白蛇传,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宋就已开始流传,由于起源于民间,因此也有着诸多版本。相传很久以前,峨眉山上有两条蛇,一条白蛇,一条青蛇,他们修行千年才得道成仙,由于羡慕人间的生活,他们便化作两个少女,一个取名为白素贞,另一个取名为小青,并结伴到美丽的西子湖畔游玩。白素贞来到人间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游玩,因为许仙的前世曾救过他的命,所以这一次来到人间,她也是为了报答许仙的救命之恩!
白蛇传广为流传则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当时有一个名叫方成培的人编出了雷峰塔传奇白蛇传这一传说,这出戏的本子也在乾隆南巡时被献上,从此社会各阶层的人几乎无人不晓。白蛇传这一故事在嘉靖14年也就是公元1535年,一个原本迷惑人的妖怪就变成了一个有情有义的善良女子,白娘子这一人物形象也深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其实不仅仅在中国,在国外也有着与白蛇传相类似的传说。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