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时代新冠治愈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分析*
杨坤 张海燕△ 景一娴 薛成军 刘家秀
(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医学检验科,重庆 400036)
【摘要】COVID-19大流行对全球社会经济和个人生活工作等方面造成了巨大影响,人们对疾病的恐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会导致焦虑和压力相关疾病发生,新冠治愈者出院后仍会出现各种后遗症,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掌握新冠治愈者出院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提取有价值的指导信息,助力于新冠治愈者早日恢复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同时基于人文关怀,将新冠治愈者出院后面临的新挑战、新危机及时反馈给政府、社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共情,进而帮助新冠治愈者更好的被社会接纳。
【关键词】全球社会经济;新冠治愈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1 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25-0007-04
至今为止,全球确诊2019新冠病毒(COVID-19)感染病例数量已超过1.5亿,并导致几百万人死亡。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政府果断采取严格管控措施,在短时间内建成定点收治医院,这些正确决策使得整体防控取得了瞩目成绩。然而,此次大流行对全球社会经济和个人生活工作等方面已造成巨大影响,也
是一个重大的心理压力来源,人们对疾病的恐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会导致焦虑和压力相关心理疾病发生[1]。此外,国际上报道了新冠病毒对感染者治愈后的长期影响,体现在病人出院后身体上存在的各种不适 症状[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速度快,传播速度快,具有一定的死亡率,目前关于该病的方法尚无特效性,只要患病之后,就需要做好个人隔离,在期间,患者需要受到身体、心理上的双重压力。根据统计:56%的COVID-19患者会出现精神性症状,比如:焦虑、失眠症以及抑郁,会对患者的疾病康复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在2020年9月,关于COVID-19治愈患者的心理疏导方案中,明确表示:对COVID-19治愈患者的心理进行随访以及有效干预是十分重要的。通过一项横断面研究表明:COVID-19患者在治愈之后,发生心理健康问题是屡见不鲜的,并且据统计,失眠症发生率为26%,抑郁症发生率为10%左右,但是关于此类患者的动态随访研究较少。
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许多国家采取隔离措施,将其作为疾病控制的基本工具,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新冠感染者患病期间除了承受身体上的痛苦外,隔离对他们的精神和心理方面的摧残更是致命。例如,感染后必须与家人分离、疾病进展不确定、基本必需品供应不足、经济损失、风险意识增加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隔离期间患者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据报道,隔离可能会对心理健康造成不同的影响,从即时影响,如易怒、担心家人被传染、困惑、沮丧、孤独、否定、焦虑、抑郁、失眠、绝望,到极端后果,包括自杀[3-4]。患者因不确定自己的健康状况而感到焦虑,发展为强迫症症状,如
反复检查体温和消毒[5]。因此,为抗击COVID-19而实施的全国范围封锁、强制隔离可能会使患者产生偏执和抑郁等不健康的心理情绪;据报道,许多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症状与隔离时间呈正相关[6]。
创伤后应激障碍、重度抑郁和焦虑是高负担长期性非传染性疾病。考虑COVID-19感染对精神健康的影响、当前精神病学对炎症的见解、以及目前观察到的炎症恶化与抑郁情绪关系,国际专家建议评估新冠肺炎患者的精神病理学加强对炎症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从而对突发精神疾病进行诊断和。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基金项目:重庆市科卫联合医学科研项目(编号:2020FYYX098)
作者姓名:杨坤(1984.09—),男,本科,主管技师,研究方向:结核和艾滋病等传染病临床检验。E-mail:
△通信作者:张海燕(1978.04—),女,本科,主管技师,研究方向:结核和艾滋病等传染病临床检验。E-mail:514110853@ qq
MERS)爆发期间及后期,冠状病毒感染后遗症会涉及某些神经精神疾病,通过随访调查可得知患者
在感染病毒1~50个月后会发生抑郁、恐慌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和强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等心理疾病 [7]。此外,某项研究报道称,SARS大流行后患者自杀意念和精神病相关心理障碍症状可在病毒治愈后持续一年,各心理疾病发生情况分别是抑郁(10.5%)、失眠(12.1%)、焦虑(12.3%)、易怒(12.8%)、记忆障碍(18.9%)、疲劳(19.3%)、创伤性记忆(30.4%)和睡眠障碍(100.0%)[8]。
据英国某项抽样调查研究显示,首批跟踪COVID-19大流行前后和封锁期间人口心理健康变化,发现与一年前相比,疫情后英国16岁以上人的精神困扰总体增加:平均人口的12项基本健康问卷(GHQ-12)得分从2019年的11.5增加到2020年的12.6[9]。其中低收入家庭的精神痛苦较为普遍,居住在城市地区的无伴侣者、失业者更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另一方面,截至2020年4月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第二大国家的西班牙,新冠大流行对其人民产生了严重负面的心理影响,受害最严重的是妇女、年轻人和易感人。因此,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考虑到当前的健康危机极有可能产生长期持久的影响,我们急需采取干预措施,使那些在大流行期间心理健康受影响的新冠患者能够更好地应对心理障碍。 
一项针对中国近200个城市、1200多名受试者的研究发现,超过一半(约54%)的COVID-19受访者心理抑郁评级为中度或重度;近三分之一(29%)有中度至重度焦虑症状;不到1/5(17%)有中度至重度抑郁症状;超过75%的受访者表示担心他们的家人被传染COVID-19[10]。另一项来自中国近53000
名受访者的创伤周围痛苦指数(CPDI)评分发现,超1/3(约35%)的COVID-19受访人口经历了轻中度(29%)和重度(5%)水平的心理困扰[10]。
抑郁、焦虑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相关症状与冠状病毒暴发相关,但目前尚不清楚风险是否归因于病毒感染本身还是病毒感染后的宿主免疫反应。SARS-CoV-1流行、MERS-CoV暴发以及当前SARS-CoV-2大流行期间的研究表明,精神病症状与患者感染程度相关[11]。患者情绪障碍与冠状病毒株(HCoV-NL63)的血清学阳性有关。资料显示,SARS-CoV-1治愈者出院后分别被诊断为PTSD(54.5%),抑郁症(39%),疼痛障碍(36.4%),恐慌症(32.5%),强迫症(15.6%),精神病学诊断患病率为3%,较感染前显著增加[11]。
18至19世纪的研究显示,流感大流行的特征是增
加了各种神经精神后遗症的发生,如失眠、焦虑、抑郁、狂躁、精神病、自杀和谵妄[12]。20世纪初期,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后患者存在昏睡性脑炎(Encephalitis lethargica,EL)伴有高嗜睡感、精神病、卡塔尼亚症和帕金森症,其发病率大幅增加。2009年流感(H1N1)大流行、2003年冠状病毒感染(SARS-CoV-1流行)、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爆发,都报告了数种神经精神后遗症,包括癫痫发作、脑炎、脑病和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syndrome,GBS)等[13]。
新冠治愈者出院后存在的各种后遗症可能会对其心理、情绪产生不良影响。据报道,SARS-CoV-2感染者治愈后存在的后遗症包括嗅觉和味觉等功能障碍症状,这可能是未知后遗症中最早的症状之一。嗅觉上皮细胞表达SARS-CoV-2受体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但尚不清楚在COVID-19中可能介导失眠的确切细胞亚型。对于嗅觉和味觉感知,SARS-CoV-2的高阶浸润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结构或颅神经(如迷走神经)并参与信号转导和化学感觉处理,可能是其功能障碍的原因。流感和其他病毒的病毒后嗅觉障碍(PVOD)已有大量研究,但仅一例病例报告描述了与冠状病毒相关的持续性失眠症。回顾已发表的文献,头痛和嗅觉缺失是SARS-CoV-2常见的后遗症之一,较不常见的症状包括癫痫发作、中风和格林-巴利综合征[14]。现在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COVID-19治愈者出院后是否也会发生这些神经精神后遗症,并研究后遗症对感染者心理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
有研究报道表示:COVID-19治愈患者在出院14 d 以及出院3个月时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是否需要心理干预、家属是否给予心理支持和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治愈患者在出院14 d 后以及出院3个月时的经济情况、身心健康是否受到损伤、是否在意他人的看法和正常人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以上报道结果可以看出:COVID-19康复的患者在出院14 d以及3个月后,会存在最为突出的失眠情况,抑郁其次,其相关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年龄、身心健康是否异常、是否需要心理建设和出院14 d后抑郁以及失眠的产生具有密切联系,而患者是否在意他人
的看法是患者在出院14 d 以及出院3个月后,产生抑郁以及失眠的主要原因。COVID-19患者在精神异常情况主要表现为抑郁以及失眠。根据有关报道表示:COVID-19的死亡人一般为老年人,因为老年人没有一个自我的高度评价,
面临的压力较多,包括:再次感染以及财产损失等,因此,其精神会长时间保持在高压状态,所以,老年人的失眠以及抑郁概率更高。因为COVID-19患者在治愈之前,需要长时间保持社会隔离,会产生主观孤独情况,随之而来的是,COVID-19会形成自杀倾向,甚至是自杀企图。COVID-19的 早期传播速度快,且死亡率高,负面新闻的数量更多,同样会使患者出现失眠、抑郁以及躯体化症状,对患者的身心造成更严重的损害,对患者的日常功能以及认知功能造成严重损伤。除此之外,因为患者需要长时间保持和外界隔离,并且本人也需要被疏远、躲避,自认为收到了不公平对待,同时,自身还担心将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给他人,并且患者没有人确认之该疾病,导致自身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所以,抑郁、失眠也由此产生。
有关研究表明:COVID-19患者在成功出院14 d 以及3个月后,通过随访调查表明:成功随访率只有68%。由此可见,失访率较高,其原因可能包括以下三点:一是入选的患者的病情较轻,恢复速度快,不会给自身的精神症状造成更大的压力,因此,会降低随访率;二是因为COVID-19的疾病特点,确诊的大多数患者为外出务工人员,等到其疾病成功康复之后,因为其会随着人口的迁徙而转移,所以无法继续随访;三是临床中没有重视患者的心理健康的随访,从而增加失访率。因此,临床中对于
康复的COVID-19患者,需要给予足够的心理健康随访,委派专门的心理咨询专家为治愈患者进行开导,安抚其负面情绪。
在COVID-19病例中出现急性神经精神后遗症症状的研究已有发表。一个武汉市217例新冠住院患者的研究报告描述了病毒感染后神经系统表现,主要针对脑血管并发症(例如中风、脑病和肌肉损伤)。另一项报告描述了COVID-19 治愈者出院后,大约有五分之一的治愈者会相继出现脑病、持续性意识改变(>24 h)。值得注意的是,COVID-19重症患者血浆中高水平的细胞因子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8、IL-10、IL-2R,提示存在“细胞因子风暴”,可能是治愈者后期脑病发生的原因之一。
病毒感染后遗症对感染者的心理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目前,人们尚不清楚新冠病毒对感染治愈者本身的直接影响,以及随后产生的宿主免疫应答和各系统具体后遗症症状。与其他病毒相似,我们讨论当前COVID-19感染相关的后遗症。流行病学表明,某些后遗症,如脑病、情绪变化、精神病、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或脱髓鞘等症状可能发生在感染者恢复后数周、数月甚至更长时间。另一方面,新冠治愈者即使出院很长时间后,其肺部、神经系统也受到严重影响,具体并发症包括急性脑血管事件、脑炎、Guillain-Barré综合征、呼吸功能不全、头痛、嗅觉丧失、精神错乱和中风、急性出血性脑病和噬淋巴组织细胞病。新冠感染者即使已治愈出院,但预计病毒还将在长期内对各系统各器官造成损害,产生相应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今后的工作和生活。
妥善处理新冠治愈者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发现他们在治愈出院后相继发生的病毒感染后遗症,及时进行社会心理危机预防和建立干预模型。助力于新冠治愈者能早日恢复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同时,基于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将新冠治愈者出院后面临的新危机、新挑战及时反馈给政府、社会,引发人们的同情与关注,进而帮助新冠治愈者能更好的被社会接纳。
总而言之,COVID-19疫情爆发之后,社会需要给COVID-19患者带来给多的关注以及社会支持,COVID-19患者体比较特殊,他们需要被隔离,在期间,不允许有家人的陪同,另外加上该病的发病速度快,传染速度快,具有一定的死亡率,会使患者出现抑郁以及失眠情况,因此,一旦该病得到治愈,就需要由专业的心理医生以及精神卫生服务中心,加入到随访队伍中,对治愈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然后采用有效措施对治愈患者做针对性心理干预,从而改善其负面情绪,降低失眠率以及抑郁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参考文献
[1] Troyer E A , Kohn J N , Hong S. Are we facing a crashing
wave of neuropsychiatric sequelae of COVID-19?
Neuropsychiatric symptoms and potential immunologic
mechanisms[J].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2020, 87.
[2] 郭元鹏. 不能让新冠肺炎治愈者遭遇就业歧视[J]. 公
诉人, 2020, 19(2): 36.
[3] Brooks S K , Webster R K , Smith L E , et al.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quarantine and how to reduce it:
rapid review of the evidence[J]. The Lancet, 2020, 395
(10227): 912-920.
[4] Jeong H , Yim H W , Song Y J , et al.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people isolated due to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J]. Epidemiology & Health, 2016, 38:
e2016048.
[5] Li W, Yang Y, Liu Z H, et al. Progression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s during the COVID-19 Outbreak in
China[J]. Int J Biol Sci, 2020, 15(16): 1732-1738. [6] C, Maxime Taquet A . 6-month neurological and
psychiatric outcomes in 236 379 survivors of COVID-19: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using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J].The Lancet Psychiatry, 2021, 25(5): 416-427.
[7] Wu Y , Xu X , Chen Z , et al. Nervous system involvement
after infection with COVID-19 and other coronaviruses[J].
Brain Behavior and Immunity, 2020-07-01.
[8] Pierce M , Hope H , Ford T , et al. Mental Health Before
and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 Longitudinal
Probability Sample Survey of the UK Population[J].
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 2022-04-21. [9] Qiu J, Shen B, Zhao M, et al. A nationwide survey
of psychological distress among Chinese people in
the COVID-19 epidemic: implication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J]. Gen Psychiatr, 2020; 33: e100213.
[10] Kang, L., Ma, S., Chen, M., et al. Impact on Mental
Health and Perceptions of Psychological Care among
Medical and Nursing Staff in Wuhan during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Disease Outbreak: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rain. Behav. Immun. 1-7.
[11] Honigsbaum, M., 2013. The art of medicine: “an
inexpressible dread”: Psychoses of influenza at fin-de-
siècle. Lancet 381, 988-989.
[12] Manjunatha, N., Math, S.B., et al. The neuropsychiatric
aspects of influenza/swine flu: A selective review. Ind.
Psychiatry J, 2014, 83-90.
[13] Tsai, L.K., Hsieh, et al. Neuromuscular disord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Arch. Neurol, 2020,
61(12): 1669-1673.
[14] Wu, H., Zhuang, J., Stone, W.S., et al. Symptoms and
occurrences of narcolepsy: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162
patients during a 10-year period in Eastern China[J].
Sleep Med, 2014, 15(4): 607-613.
(收稿日期:2022-04-08)
[2] 张庭, 史晨辉, 李刚, 等.肩袖损伤诊断中体格检查和
MRI检查的可靠性评价[J].广东医学, 2016, 37(13):
1968-1970.
[3] 彭红, 牛美兰.PBL结合SP的教学方法在诊断学教学
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6, 30(5): 114-115.
[4] Bajaj J, Yadav Y R, Pateriya A, et al.Indigenous
inexpensive practice models for skill development in
neuroendoscopy[J].J Neurosci Rural Pract, 2017, 8(2):
170-173.
[5] 赵虹, 楼丽华.PBL结合SP教学法在乳腺外科见习中
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旬刊, 2010, 7(4): 58-59.
[6] 马彦, 季斌, 黄康茂, 等.PBL结合SP教学法在肩关
节体格检查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1, 19(4): 341-342, 345.
[7] Snyderman C, Kassam A, Carrau C, et al. Acquisition of
surgical skills for endonasal skull base surgery: A training
program[J].The Laryngoscope, 2007, 117(4): 699-705.
[8] Jaimovich S G, Bailez M, Asprea M, et al. Neurosurgical
training with simulators:A novel neuroendoscopy
model[J].Childs Nerv Syst, 2016, 32(2): 345-349. [9] 赵正维, 王居正, 王海强, 等.PBL结合SP教学法提高
八年制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作用分析[J].浙江临
床医学, 2015, 18(17): 495-496.
[10] 李媛, 黄古叶, 邱华, 等.PBL结合SP教学法在中医院
校西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 2018, 20新冠发病后身体会发生啥变化
(6): 115-116, 122.
[11] 冯金洲, 白定, 余刚, 等.SP结合PBL教学模式在脑
血管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3(3): 86-88.
[12] 赵京阳, 顾梅, 朱长雨, 等.PBL结合标准化病人教学
法在普通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
2018, 19(6): 64-66.
[13] 高玲莉, 王欣雨, 黄金, 等.PBL学习法在肩关节运
动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 20(87): 360-361.
[14] 李萍, 潘伯臣.SP结合PBL教学法在妇产科实习生教
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 18
(24): 27-29.
[15] 彭红, 牛美兰.PBL结合SP的教学方法在诊断学教学
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6, 30(5): 114-115.
(收稿日期:2022-04-18)
(上接第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