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的发病类型看新冠肺炎(第二部分)
湿和热属于两种相互矛盾的邪气,夏天或者其他季节感受这种邪气,外湿和内湿是相互吸引的,所以这种邪气一般会潜伏在太阴脾经,湿对人体来说是有害的,所以湿进入人体后,与寒邪进入人体类似,人体的阳气想把这种湿化掉,所以在阳气和湿争斗的过程中,湿化了就变成热了,这就是湿热形成的基础。这种湿热在人体,湿包着热,久久排解不出去,藏在人体太阴脾经。这种类型的发病一般需要新感去诱发,因为湿把热是包住的,这时候一般是不会自发的。
存在以下情况:
第一,病人本身素体阳虚,这时候湿邪进来消耗完阳气,湿仍然化不掉外来的湿,而自身又不断的产生湿,这时候简单的讲就是水把火湮灭了,这时候在体内就表现的是寒湿,遇见外感,发病的方式就是伤寒类型。伤寒说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结胸,自利不渴者,属于太阴,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理中、四逆辈。
上面情况属于寒湿,的时候以温中焦为主,从病历报道出来的一些新冠肺炎,就属于内有寒湿,而这时候感受了寒邪,这时候外有风寒,内有寒湿,这时候的病情就很重,重点应该是一理中汤系列为主,但这些病人不属于温病的范畴,请注意,按照伤寒太阴病。
第二种,病人阳气不虚,但是相对不足,不管是内生的湿还是外来的湿,这时候湿邪在体内,人体的阳气想把这种湿化掉,所以在阳气和湿争斗的过程中,化掉的那一部分湿就变成热了,这时候湿包裹着热,潜伏在太阴,这时候遇见外感寒邪就变成了寒包着里面的。
①这时候的就要以外散风寒,内化湿,请注意把热要往外透,这时候①湿>热,应当以藿朴夏苓汤为主;
②若无表证,应当以三仁汤+草果+厚朴+槟榔(达原饮中驱邪三君子);
③若①湿=热,这时候仍然以三仁汤为主,但是适当加入天花粉、麦冬、元参等养阴、清热的药物,绝对不能加入熟地等滋腻的药物,因为滋腻有加重湿;
④若热>湿,这时候以养阴增液清热为主,如肺麦冬、胃知母、石膏,三焦用竹叶、通草、六一散等。
⑤若外感风热,这时候以连翘散去牛蒡子+三仁汤加减。
第三种,病人阴虚的,这时候湿进入人体,除了阳气化湿,阴虚产生的热也在化湿,这时候的病例基础往往以热>湿为主,发病的时候以养阴为主。发病就是发自营分或者血分,以动血、发斑为主,这时候就以清营汤或者犀角地黄汤为主,假如适当清利三焦的药物,如杏仁、六一散。
如新冠肺炎,从发病上看,有伤寒太阴的类型,如开始无发热,开始就胸闷、气短,腹胀、恶心呕吐,伏邪这些一派寒像的,这类不是温病,再强调一下,是伤寒太阴,应用伤寒的六经辨证;也有风寒诱发湿热伏邪发病的类型,如开始发热,乏力,干咳,这类大致属于温病的新感诱发湿热伏邪,初期用麻黄6 石膏60-90g 杏仁9 炙甘草9-18g +薄荷9 蝉蜕9 迅速截断,这个时候还属于表证,不能用麻杏薏甘汤去,应为邪在表在上焦,而麻杏薏甘汤,的是太阳和太阴合感的,而且重点在于太阴,用药后不但表没解除,反而迅速把外感新邪引到中下焦去了。所以决不能简单的认为就是一个寒湿疫,本身寒湿疫就是一个不存在的概念,若一味的认为是寒湿疫,那后面的一切都是错的。中医的本质是辨证论治,绝不是简单的制定一个方案就能解决的。希望这篇文章,对从事临床一线的人有点帮助,造福大众,救大众于水火。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浅薄认识,分享出来供大家讨论,欢迎指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