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开学与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告家长、学生信
秋季开学与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告家长、学生信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总体上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疫情仍然持续蔓延,国内部分城市相继发生聚集性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压力仍然很大,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在秋冬季流行将增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难度和复杂性,学校疫情防控任务仍然复杂而艰巨。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教育部以及省人民政府应对新冠肺炎联防联控机制和省教育厅、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现就2020年秋季开学与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及其他传染性疾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告知全体家长和同学们,请认真阅读,严格践行。
一、提高思想认识,杜绝侥幸厌战情绪
全体家长和同学们要充分意识到当前疫情防控任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继续树立底线思维,珍惜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开学后,走读学生要继续严格按照《XX中学走读学生日常防控行为指南》落实常态化防控;寄宿生开学后继续施行全封闭式管理,要严格按照《XX中学寄宿学生日常防控行为指南》落实常
态化防控。全体同学要继续严格遵守《XX中学教室空调规范使用“三要五不要”》及《常态化防控科学佩戴口罩“六要一不要”》。学校也将继续严格实行疫情防控“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如晨午晚检体温异常或有发热、咳嗽、乏力、流涕等症状,切勿怀侥幸心理,请第一时
间报告班主任,再按照医务室要求由家长接送至医院复查。在取得医疗机构疾病诊断证明、排除新冠肺炎后方可入校办理复课证明。
二、做好个人防护,做好返校前健康监测
根据省教育厅、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倡导家长和同学们暑期不出省旅行,不得到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旅行。倡导家长和同学们尽量不去人员密集场所和通风不良场所,出入公共场所要严格遵守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勤洗手,做好清洁消毒,保持安全距离。
所有同学要做好开学前14天自我健康状况监测。开学报到日,需携带14天健康卡(暑假已下发)、健康码,并查看行程卡、配合学校核查体温。报到入校前有发热、咳嗽、乏力、
流涕等症状,应暂缓报到入校,在取得医疗机构疾病诊断证明、排除新冠肺炎后方可报到入校。
提倡有条件的同学返校时尽可能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请务必佩戴口罩并保持安全距离。
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师生员工须如实向学校报告,返校时须持有抵长前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或能够出示包含核酸检测阴性信息的健康通行码“绿码”,并进行体温检测,正常者方可入校。如无法提供核酸检测阴性信息,到达长沙后应当接受核酸检测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三、倡导健康生活,严防秋冬常见疾病的发生
秋冬季是常见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请家长和同学们共同关注常见的如结核病、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流感、流腮、水痘、急性腹泻等疾病的预防,大力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常见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
1 流行性感冒
1.1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
1.2 传染源是流感患者。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而传播。人普遍易感。
1.3 流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在冬春季节。潜伏期短,通常为1-3日。
1.4 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1.5 处理措施:病人可居家隔离,隔离至退热后48小时,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3天,出现发热等症状应早期隔离。切断传播途径,对被患者鼻、咽部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要用漂白粉、来苏水等消毒,减少流行期间的集体活动,如运动会、春(秋)游等。建议患者和密切接触者戴口罩,加强教室内的通风换气,或用过氧乙酸、食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2 麻疹
2.1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很强。
2.2 传染源是麻疹患者。主要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人普遍易感。
没有麻疹疫苗前,麻疹是一种普遍发生的儿童传染病;接种疫苗后,麻疹的发病率已经大大降低。
新冠发病后身体会发生啥变化2.3 麻疹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但全年均可发生。潜伏期为7至18日,通常为14日,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
2.4 其主要临床表现:感染初期出现咳嗽、流涕、发热、眼红及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白斑);3至7日后皮肤会出现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扩散到全身,维持4至7日,亦可能长达3个星期,留下褐斑痕或出现脱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脑部会受影响,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
2.5 处理措施:发现麻疹疑似或诊断病例,应立即隔离,一般隔离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炎者延长隔离期至出疹后10天。一般接触者可不隔离,但需进行医学观察。开窗通气,切断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对易感儿童实行麻疹减毒活疫苗普种,是预防本病的首要措施。
3 水痘
3.1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3.2 传染源是水痘患者。水痘通过患者咳嗽产生的飞沫或散布在空气中的鼻咽喉分泌物传播,也可经人与人接触直接传播或接触到水痘痘浆污染的物品而间接传播。人普遍易感,但发病主要是儿童。
3.3 潜伏期为10-24日,通常为14-16日。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3.4 主要临床表现:患者从出现皮疹前2日至出疹后6日具有传染性。患病初期出现轻微发烧、疲倦和软弱无力;斑疹出现后数小时即转化为丘疹、疱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一般典型水疱皮疹约历时1-6天,由于皮疹先后、分批出现,因此在出疹第2-3天内,在病人身上同一部位可见到各阶段的皮疹(即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同时存在。大部分情况下,病人症状都轻微的,可不治而愈。
3.5 处理措施:对患者隔离至全部疱疹干燥结痂为止。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3周,加强教室通风换气。水痘患者的用具等需要暴晒或煮沸消毒。
4 流行性腮腺炎
4.1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
4.2 传染源是腮腺炎早期患者和携带病毒者。流行性腮腺炎可经直接接触患者的唾液或飞沫传播。患者在腮腺明显肿胀前6、7日至肿胀后9日期间具有传染性。
易感人为1岁以上的儿童和青少年。
4.3 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发病,但以冬春季为主。潜伏期为14-25日,通常为18日。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4.4 主要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可出现发热、头痛、无力、食欲不振等,发病1至2日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除腮腺肿胀外,还可引起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4.5 处理措施:做好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隔离,隔离病人自发病至腮腺肿大消退止,至少隔离14天。提倡流行期间少去室内拥挤的公共场所,加强食具等用品消毒。加强晨检,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
5 猩红热
5.1 猩红热是由为A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5.2 患者和带菌者为传染源。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人普遍易感。3-8岁为高发年龄。
5.3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季的4-5月、冬季的11-12月多见。潜伏期为1-7天,一般为2-3天。
5.4 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聚并出现发热、咽痛;病后24小时内出现全身弥漫性鲜红皮疹和疹后脱屑。发病初期舌有白苔、肿胀的舌乳头凸出,俗称“草莓舌”;2-3天后舌苔脱落舌面光滑呈绛红,称“杨梅舌”。
5.5 处理措施:患者痊愈后可解除隔离,但隔离期不少于发病后7天。在猩红热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及小学要认真开展晨、午检工作,发现
可疑者应请其停课、就医和隔离。患儿接触过的食具要煮沸消毒,用具、桌椅等用来苏水擦拭消毒。保证室内做到充足的通风换气,每日至少3次,每次15分钟,应每日做好教室、文具、玩具和餐具的清洁,一旦发现病例,应对病例接触的物品进行及时消毒。
6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6.1 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6.2 流脑患者和带菌者为传染源。病菌通过飞沫从空气中传播。以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2岁的婴幼儿发病最高、其次为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大规模接种疫苗的地区,成人发病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