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对沈阳市中小学生近视发病率的影响
摘要:目的了解疫情前后沈阳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及近视发生率的不同的状况,探讨疫情对青少年近视的影响,为近视防治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疫情前对沈阳市78所中小学,其中36所小学,26所初中,16所高中,共78046人进行视力及屈光检查。疫情后对沈阳市60所中小学,其中35所小学,20所初中,5所高中,共78646人进行视力及屈光检查。结果 疫情前沈阳市中小学生近视眼发生率分别是小学生29.51%,初中生75.45%,高中生80.40%。疫情后沈阳市中小学生近视眼发生率分别是小学生32.71%,初中生76.86%,高中生82.06%。学生近视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逐年上升,疫情后近视眼的发生率均较疫情前升高(<0.05),小学生近视增加比率要高于中学生。结论 青少年近视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疫情使中小学生近视发生率增加,小学生增加的更明显,疫情期间做好近视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小学生视力;近视
前言
近视是全世界最常见的视力损害原因,近视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是前提,环境因素是直接原因。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全球大流行,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教育部通知 2020 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1月至5月启动了全国学校停课措施,并于 2020 年 2 月 12 日印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户外活动的受限和线上教学的开展可能影响了中小学生的近视发生率。本项目通过疫情前后两次调查沈阳市中小学生近视眼的患病率,分析疫情对儿童视力及近视的影响,为指导儿童用眼卫生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疫情前于2019年4月至12月,对沈阳市78所中小学,其中36所小学,26所初中,16所高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随机整体抽样,共选取6~18岁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78046人进行视力及屈光检查。疫情发生后于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对沈阳市60所中小学,其中35所小学,20所初中,5所高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随机整体抽样,共选取6~18岁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学生78646人进行视力及屈光检查。
1.2 方法
1.2.1 视力及屈光检查:由本中心高年资眼科医生、视光技师进行,视力检查采用“E”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裸眼视力≤0.9定为视力不良。屈光检查采取电脑验光仪,视力检查和屈光检查不符合的学生进行检影验光,确定屈光不正的状态,对于裸眼视力<0.3者检查眼底。
1.2.2 建立电子档案:收集学生信息,填写包括学生姓名、班级、年龄、省份证号码号等信息的电子表格;建立学生基础档案,制作检查回执单,通过儿童青少年视力监测平台导入学生信息,建立学生电子视力健康档案;平台系统自动生成学生二维码,筛查现场识别学生身份信息、家长查询报告时使用。
1.2.3 筛查过程:提前将已打印好的学生二维码下发给每位学生;先视力检查后屈光检查,检查完毕后,由检查人员上传学生检查数据到视力监测平台,系统实时输出数据报告。
新冠发病后身体会发生啥变化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用χ2 检验,以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1.
中小学生视力及屈光检查情况:
本研究疫情前共检查中小学生78046人,年龄6~18岁,其中小学生46969人,初中生18156人,高中生12921人。视力不良检出率61.77%,小学生46.17%,初中生84.14%,高中生87.02%;屈光不正的发生率是63.43% , 小学生49.18%,初中生82.50%,高中生88.41%;近视眼的发生率是48.80%,小学生29.81%,初中生75.45%,高中生80.40%。学生视力不良及近视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年上升。
本研究疫情后共检查中小学生78646人,年龄6~18岁,其中小学生55941人,初中生18279人,高中生4426人。视力不良检出率65.61%,小学生57.04%,初中生86.27%,高
中生88.59%;屈光不正的发生率是63.98% , 小学生54.60%,初中生86.94%,高中生87.80%;近视眼的发生率是45.75%,小学生32.71%,初中生76.86%,高中生82.06%。学生视力不良及近视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年上升。
1.
1.
疫情前后中小学生视力及屈光检查情况比较:
小学生,初中生以及高中生三组疫情后的视力不良、屈光异常检出率以及近视眼的发生率均较疫情前升高(<0.05)。近视增长率分别为小学生2.9%,初中生1.41%,高中生1.66%,小学生近视增加比率要高于中学生。
表1. 疫情前后视力、屈光异常及近视情况比较 ( %)
视力不良
屈光异常
近视
疫情前
疫情后
疫情前
疫情后
疫情前
疫情后
小学生
46.17
57.04*
49.18
54.60*
29.81
32.71*
初中生
84.14
86.27*
82.50
86.94*
75.45
76.86*
高中生
87.02
88.59*
88.41
87.80*
80.40
82.06*
疫情后和疫情前比较*<0.05
1.
讨论
应对我国近视防控总体要求,中小学校确立为近视防控主体。中小学近视普查成为关键内容和计划之一。近视普查是在教育部等8部门发布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基本框架下,面向全国18岁及以下儿童青少年,特别是中小学生开展的近视检测、记录和统计分析工作[1]。近视普查流程的设计和有效落实是整体方案中最重要的部分,关系到近视防控的全面、有效开展,关系到防控方案的精准化制定和评议考核制度的具体落实[1,2]。标准化的儿童青少年近视普查工作流程可以概括为:个人资料获取、视力检查和眼屈光度检测3个步骤,此外,科普宣教需贯穿整个工作流程。各个步骤的科学化开展对于近视防控整体工作的推进有重要意义。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学专业委员会提出的三个专家共识:1.儿童青少年近视普查工作流程专家共识(2019);2. 儿童青少年近视普查中检测设备和设置标准化专家共识(2019);3. 儿童青少年近视普查信息化管理专家共识(2019)。专家共识旨在保障儿童青少年近视普查工作
的规范化、科学化开展。本项目对沈阳市中小学生进行屈光普查,参考以上专家共识制定科学规范化的近视普查流程,对辽宁省的近视普查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
儿童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主要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是前提,环境因素是直接原因。探究环境因素对近视的影响,大多是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可能对视力造成影响的健康相关行为[3]。有研究认为近视的主要原因是近距离用眼时间增加及户外活动时间减少。本研究发现疫情后中小学生的视力不良情况较疫情前增加,疫情后的近视发生率也较疫情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儿童受到了波及和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发生了诸多改变,学校停课改为线上教学,电子产品使用增加以及户外减少,是导致中小学生视力下降增加以及近视发生率增高的主要环境因素。长期以来,电子产品屏幕暴露被认为是近视的危险因素,过度屏幕暴露增加了学龄儿童近视的风险4]。每天使用电脑和手机时间超过 60 min 与近视屈光有显著相关性5]。因此,疫情期间上网课父母更应该注意控制儿童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选择投影或者电视比较大的屏幕上网课,不建议长时间使用手机及平板电脑上课。另一个因素是户外活动减少,随着流行病学及基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无论是横断面还是纵向研究,以及不同地区,不同种族或者不同年龄的研究,均有较强证据支持户外活动增多对近视的发生
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多项对青少年户外活动的干预研究6~8]显示,户外活动是发生近视的保护因素,且能够减缓近视进展速度。而Jones-Jordan[9]等发现,近视的发生与户外活动有关,但近视的发展与户外活动时间无关,原因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学生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以有效缓解近视的发生,甚至延缓近视的进展,因此,疫情期间家长也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更多户外活动,可在室内、阳台或院子里进行空间需求较小的体育锻炼,同时尽可能打开窗户或到阳台“目”浴阳光。本研究的儿童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增加高于中学生,可能是年龄更小的儿童对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更为敏感,所以在小学这个近视发展的重要阶段,进行近视的防控和干预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