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反设立职业学校的案例分析
王亚菊
云南省丽江民族中等专业学校674100
【摘 要】 职业学校学生的教育、管理难度很大。尽管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丰富、方法措施的不断改进和加强,教育能力也不断得到提高。但是因为包括家庭的、成长过程的、社会因素等各方面的原因,仍然存在较大的问题,甚至在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并不突然,看似偶然的背后,藏着深刻的必然性。分析案列,查根源,凝聚共识,共同担当, 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职业学校突发事件 案列分析
在对中职学生进行管理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经验的积累和学生的实际,不断调整管理办法,以图更加合理和规范,不断加大教育力度,以求学生得到更加顺利地成长。可是,即使学校、老师、班主任考虑的问题再全面,投入的时间精力再多,方法和手段再丰富,教育内容再增加,制度规定再多,仍难以避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列举案列,
总结分析,策力,集中智慧,方有利于避免事故,推进工作。
案例一、屡次出走为哪般
基本情况:张心雨,女,17岁,丽江民族中等专业学校2013级高护班学生,大理州剑川县人,父亲是小学教师,母亲务农,张心雨是家中独女,父母的掌上明珠。该生于2013年9月进入学校学习,参加军训、学前教育,上课准时,听课认真,跟同学相处不错,在班主任的印象中,这是一个有着正常表现的女生,算不上优秀,但也不是重点关注的问题学生。然而2014年4月的一个星期日的晚上,该生未上晚自习,班主任打电话,关机,又向家长询问,回答不知去向。当晚的值班人员晚点名,张心雨未回宿舍,次日早上也未上课。据同宿舍同学反映,她于周六离开宿舍后就一直未归,也没告诉任何人去了哪里。班主任将情况向政教科和保卫科作了汇报,发动学生利用QQ等手段进行联系,并请家长来校共同商议寻办法。家长来校后,在老师的提示下,想起了张心雨曾经在初中时有一个很要好的男同学,家长立即了解地址,并赶了过去,发现张心雨果然在他家。家长强行把孩子带到学校,在家长和老师面前,张心雨认了错,道了歉。政教科根据学籍管理规定给了处分,根据她的错误思想和行为给予批评,考虑到可能的风险让她写了保证书并请家长签
字。家长走了,学生又回到了教室,其表现跟从前一样,并未表现出伤心难过等曾让人担心会有的行为,似乎一切未曾发生。慢慢地,大家几乎把这件事忘了。当年的十月份,又是一个星期天,又是半年前的情状,再次出现。据同学反映,最近该生周末经常去一个小超市,跟超市打工的一个重庆小伙相处得很好。班主任通知家长后立即赶到超市了解情况,老板证实了已了解到的情况,并说两天前小伙子辞职回家,女生是否跟着却不清楚,家长听说后立即租车赶往重庆。
一周后,家长学生一起出现在班主任的面前,家长一副担忧之(既担心还有第三次,又担心女儿遭到开除);而张心雨却面带着微笑。在回答老师关于为何再次出走的问题时,学生支支吾吾,家长急着回答说这次女儿遭到了胁迫。
事情处理及引发的思考:说实话,班主任是害怕了,也不想再让她留在本班。世界那么大,她下次又会去哪儿呢?她的父母也没说实话,“胁迫”成立,那不是吗?如果是这样,我们的对话就不会在学校进行了。当然,父母应该是担心他们的女儿会被开除,到一个理由企图得到同情和原谅,方式荒唐,而动机是可以理解的。最可怕的是张心雨平时的正常表现和在老师面前的坦然和微笑。
父母的眼泪,实在让人不忍心断然毁了他们对孩子成才的最后希望,经过一番艰难的评估、争论和选择,学校最终还是做出留校察看的处分决定后,让她继续在校学习。
两次类似的经历,让班主任和政教科的同志把她当做了重点的关照对象,连周末也得保证让她始终在别人的关注之下。
她并不缺乏父母的爱,可她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两次毅然而去坦然而归,为什么既看不到悔意,也看不到伤心?在如此人生重大决策作出后,为什么不告诉任何人?甚至包括生她、养她、爱她的父母和视生如子的老师?
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还是教育,特别是心理教育。当然,只是讲道理是远远不够的,得一对一地进行干预,得走进她的内心世界,获得她的信任,了解她的真实想法,懂得她的情感世界,让她明白责任,懂得感 恩,学会珍惜。最后,她顺利毕业了。
案例二 有话好好说
基本情况:2014年5月18日(星期天)下午4时左右,笔者乘车从丽江城里回学校,行至临近学校的水库边,看见二三十个男女青年聚在公路旁,全都十七、八岁的模样。因担心学
生聚众闹事,车子停了下来,准备进行干预。人分作两派,但现场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混乱吵闹。突然间,几个男青年从衣服下抽出西瓜刀,挥刀就砍,眨眼之间,五六个人被砍伤倒地,其他人作鸟兽散,挥刀者也迅速藏好刀具,从容离开。经现场目认,并未发现有学生参与,并放心回校,但当晚自习值班时发现,下午发生的一幕起源于两个女生之间一点小小的冲突。
5月16日的中午,女生公寓106宿舍里的张燕(曾被处以记过)正在宿舍拖地板,同班女生,隔壁105宿舍的李小英(曾有记过处分)来106宿舍人,要的人不在,一言不发,转身就走。张燕看到地板被踩脏,而李小英却毫无表示,心头火起,骂了一句脏话,并加着素质差之类的语言。李小英刚到门口,听见被骂,转身走了进来,盯着张燕说:“老娘就踩了,怎么着?你的素质很高吗?”一场骂战随之爆发。在其他同学的劝解下,加之担心招来老师被批评处分,双方约定,星期天下午水库边解决,不见不散。双方于是利用周末约了自己的昔日同学、朋友或同乡,在周日下午上演了刚才表述的一幕。
由于双方的约定和约人斗殴,班里其他同学并不知道,老师也毫不知情。现场也没有发现学生,一切似乎跟学生无关。当晚7:40,张燕的张梅(妹同校不同级)告诉班主任,
说她妹妹下午约人打架,至今未见归校,引起班主任的警觉,报告了值班老师。值班老师到李小英,了解了事情的全部经过,马上报了警。并于当晚十一时左右获得消息,张燕在亲戚家,并未动手打人和被打,但从亲戚的电话里可以听得出来,他并未对亲戚说实话。
事情处理及思考:警察介入后,迅速抓到参与打架的人,并作了行政处罚。但对于始作俑者,考虑到二人是学生,交由学校教育处理。第二天,双方家长和学生来到学校,老师将事情全部经过以及性质、后果向家长作了通报,学生对此并无异议,并向家长通报了学校所作的规定,介绍了教育管理的情况,出示了二人曾经受过处分的决定书,最后宣读了学校关于开除二人的意见。家长没有说更多的话,一边朝着孩子发脾气,一边领着自己的女儿收拾行李回家了。
就这样,两个家庭望女成凤的希望破灭了,两个花季女孩的人生轨迹从此将彻底改变。
平心而论,学校的处理合法合规,平时的教育管理也尽到了责任。可是由此产生的问题依然存在:为什么当张梅知道妹妹要约人斗殴却不去告诉父母和老师?为什么当事二人会轻易想到用暴力解决矛盾?为什么很多学生会把认识能下狠手的人多当作一种力量的体现和
自豪的资本?为什么再拖一下和道歉一声不被选择?有话真的不能好好说?为什么一句话的事成了引发流血事件的初始原因?
高护专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