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巨变》中的民间文化解读
作者:魏春秀
来源:《丝绸之路》2011年第12
        [摘要]周立波的小说《山乡巨变》通过对民间文化形态的自觉追求,显示出独特的民间美学价值。民间文化体现出审美性、颠覆性和渐变性特征,使这部小说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关键词]《山乡巨变》;民间文化;艺术特
        [中图分类号]I20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2-0074-02
       
        湖南作家周立波的小说《山乡巨变》不仅可以从叙事策略、形象分析及史诗品格等方面进行研究,还可以从民间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探讨。
        一、民间文化的审美性
        周立波出生在南方农村,对农村和农民以及农村的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有着一种天然的热爱之情。山清水秀的南国山乡滋养了周立波朴实的心灵,家乡的一山一水在他的眼里都是那般美好亲切且情意绵绵。1956年,周立波以自己的亲身实践创作了长篇小说《山乡巨变》,自然美、乡情美和人情美是这部小说所展示的主要画面。
        小说一开篇,下乡干部邓秀梅就将读者引入一个被茶子花围绕的美丽山乡。一连开一两个月的洁白的茶子花,好像点缀在青松翠竹间的闪烁的细瘦的残雪。温暖的茶子花香,刺鼻的野草的香气,跟强烈的松叶的腐味,混在一起,随着山风阵阵的飘来。置身小说中,我们仿佛也慢慢闻到了花的香味,看到了被这花香笼罩着的美丽山乡。
        在小说中,作家尽量还原民间场景,直观生动地再现民间原生态的生活情形。五口人围住一张四方矮桌子,桌上点起一盏没有罩子的煤油灯,中间生个汽炉子,煮一蒸钵白菜,清汤寡水,看不见一点油星子。炉子的四周,摆着一碗扑辣椒,一碗沤辣椒,一碗干炒辣椒粉子,还有一碗辣椒炒擦芋荷叶子。从陈先晋老爹家这一顿晚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湖南人爱吃辣椒的饮食习惯,同时也真切地感受到当时农民的生活相当艰苦,但他们通过自己的智慧,翻新花样,以辣椒为主料,使这顿晚餐平淡温馨、其乐融融。小说中对于
湖南农村村民住房的描写,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周立波“暮迷蒙里,远远望见一座靠山的小小的瓦屋,她晓得,这就是陈家。坐北朝南,小小巧巧,三间正屋,盖的一是青瓦,西边偏梢子,盖的是稻草。越过低矮的茅檐,望得见竹子编成的狭小的猪栏。屋后是座长满翡绿的小松树、小杉树、茶子树和柞树的丛林。一根楠竹的弯弯的尾巴,垂在屋脊上,迎着晚风,轻轻地摇摆。屋前有个小地坪,狭窄而干净。这是老农陈先晋的家,一切虽然简陋,但每一个小事物都透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