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孩⼦们学习成语故事,感受故事中的趣味,更从故事中,学习到很多为⼈处世的道理。下⾯是⽆忧考分享的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合集【5篇】。欢迎阅读参考!
1.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合集
扑朔迷离
北魏时,有⼀户姓花的⼈家,⽼⽗叫花弧。花弧有⼀个⼥⼉,名叫⽊兰,她从⼩就喜欢舞弄棒,武艺⼗分⾼强。
那时,北魏经常和外族打仗,朝廷下令征兵,⽊兰的⽗亲年纪太⼤,弟弟⼜⼩,于是⽊兰就想装扮成男⼦,替⽗从军。她穿上⽗亲当年穿过的盔甲,威风凛凛地去见⽗亲,表明⾃⼰的决⼼。花⽗很感动,但是并不放⼼。于是,⽊兰要求与⽗亲⽐武,如果胜了就让她去从军。花弧向来不服⽼,就答应了。⽗⼥俩就在花园⾥⽐剑,你来我往。花弧毕竟年⽼体衰,终于⽀持不住,败下阵来,只好同意⽊兰代替他去从军。
⽊兰武艺⾼强,智勇双全,打了很多次胜仗,⽴下了⼤功。出征⼗⼆年,但是谁也不知道她是⼥⼦。敌⼈终于投降了,⽊兰凯旋,换上⼥装。战友们惊叹道:“我们同⾏⼗⼏年,都不知道你是个⼥⼦!”
⽊兰捉来⼀对雌雄兔⼦,然后笑着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安能辨我是雄雌。”意
思是说我⼥扮男装,就像在地上⾛的兔⼦难以分辨出雌雄⼀样,根本看不出来我是男的还是⼥的啊。
后来,⼈们就⽤“扑朔迷离”作为成语,⽐喻事情模糊复杂,真相难辨。扑朔,扑腾、乱动;迷离,眼半闭。
2.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合集
铁杵磨针
唐朝⼤诗⼈李⽩⼩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天,李⽩⼜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如果整天在屋⾥读书多没意思?”
⾛着⾛着,在⼀个破茅屋门⼝,坐着⼀个满头⽩发的⽼婆婆,正在磨⼀根棍⼦般粗的铁杵。李⽩⾛过去,“⽼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个绣花针。”⽼婆婆抬起头,对李⽩笑了笑,接着⼜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问:“是缝⾐服⽤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婆婆反问李⽩:“滴⽔可以穿⽯,愚公可以移⼭,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别⼈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婆婆的⼀番话,令李⽩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习也特别⽤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3.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合集
声东击西
秦朝灭亡以后,刘邦和项⽻争雄。有⼀年夏天,刘邦在彭城被项⽻的楚军杀得⼤败,本已归顺刘邦的魏王豹倒⼽反汉。 刘邦派韩信领兵去攻打魏王豹。魏王豹得知汉军进攻的消息,就任命柏直为⼤将,统率兵马扼(è)守在黄河东岸的蒲(pú)坂(bǎn),封锁黄河渡⼝,阻⽌汉军渡河。
韩信带领汉军来到前线,看到蒲坂地势险要,柏直⼜有重兵坚守,知道从这⾥硬攻很难获胜。经过反复考虑,他想出⼀个“声东击西”的战术。他将军营扎在蒲坂对岸,军营四周插上旗帜,⼜弄来⼀些船只。⽩天让⼠兵操练、呐喊,夜⾥掌灯举⽕,调兵遣将,做出要从这⾥强渡黄河的架势。背地⾥他却把汉军主⼒偷偷向北移动,选择了夏阳作为偷渡黄河的据点。
魏军看到黄河对岸的汉军,调动繁忙,喊杀震天,以为韩信真要从蒲坂渡河。柏直乐得拍⼿⼤笑:“韩信之辈真是⼀伙笨
蛋,我这⾥坚如磐(pán)⽯,固若⾦汤;再加上黄河⽔深流急,休想渡过河来!”于是他便放⼼睡觉去了。
汉军开到夏阳以后,韩信命令⼠兵赶紧做⽊桶。把⼏个⽊桶连在⼀起,上⾯拴上⽊排,倒扣在⽔⾯上,就成了渡筏。汉军乘着这些渡筏,偷渡到对岸。因为魏军在那⾥没有派兵防守,所以汉军顺利地渡过黄河,攻陷了魏军后⽅要地安⾢(yì)。魏王豹毫⽆准备,慌忙领兵迎战,结果惨败,他⾃⼰也被韩信活捉了。
成语“声东击西”,指为了迷惑敌⼈,表⾯上宣扬要攻打⼀边,其实是攻打另⼀边。
4.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合集
鞠躬尽瘁
汉末,曹操的⼉⼦曹丕废去汉献帝,改国号为魏,⾃⼰做了皇帝,即魏⽂帝。这时,占据四川⼀带的刘备,也宣告登基,即历所称蜀汉的“先主”。刘备以诸葛亮为丞相,定都成都。于是,连同江南(江东)的东吴,就正式出现了魏、蜀、吴三国的局⾯。(参看“三顾茅庐”),不久,刘备去世,刘备的⼉⼦刘禅袭位为“后主”。诸葛亮继续任丞相,并受封为“武乡侯”,蜀国⼀切军政⼤权,都操在他⼿⾥,由他裁决。诸葛亮是⼀贯主张联吴伐魏的,这时他仍然⼀⾯和东吴结好,⼀⾯南征孟获,平定南中诸郡,以消除后顾之忧,然后充实军备,练兵习武,积极准备北伐魏国。出兵的时候,曾上表后主,⼒劝听信忠⾔,任⽤贤⾂,这就是后来流传的《前出师表》。可是这次北伐,没有完成,就暂时退兵回蜀。过了⼀些时候,诸葛亮⼜发动了第⼆次北伐,当时蜀国⾂⼦官员中,颇有反对兴师动众的,诸葛亮因此⼜上⼀表,分析当时局势,说明蜀汉与曹魏势不两⽴,必须北伐。这就是后来和《前出师表》同样流传的《后出师表》。
诸葛亮的前后两次出师表,所表现的忠贞⽓节,使⽂章被⼈千古传颂。
《后出师表》的末后有⼀句道:“⾂鞠躬尽瘁,死⽽后已……”这就是⼈们常引⽤的⼀句成语。
解释:指恭敬谨慎,竭尽⼼⼒。鞠躬尽瘁,竭尽所能,贡献出全部⼒量。尽瘁:竭尽劳苦。出⾃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鞠躬尽瘁,死⽽后已。”
出处: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阡表》:“祖妣夫⼈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成语故事大全 四字成语
5.经典的四字成语故事合集
曹冲称象
三国时候,魏王曹操有个⼩⼉⼦,名字叫作曹冲。曹冲⾃幼聪明伶俐、智慧过⼈,深得曹操的宠爱。曹冲做事爱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才只有五六岁的年纪,就可以想出办法来解决⼀些连⼤⼈都束⼿⽆策的问题。
有⼀天,吴王孙权派⼈给曹操送来了⼀头⼤象作为礼物。北⽅是没有⼤象的,曹操第⼀次见到这样的庞然⼤物,⼼下很是好奇,就问送⼤象来的⼈说:“这头⼤象究竟有多重呢?”来⼈回答:“鄙国从来没有称过⼤象,也没有办法称,所以不知道⼤象有多重。早就听说魏王才略过⼈,⼿下谋⼠众多,个个都智慧超,请您想个办法称称⼤象的重量,也让我等领教⼀下北⽅⼤国的风范。”
曹操顿时明⽩这是孙权给他出的⼀道难题,他可绝对不能丢这个⾯⼦,让国威受损。于是他召集⾂,传令下去:能称出⼤象的重量的⼈,重重有赏。⼤家都绞尽了脑汁,苦苦思索。有⼈说要做⼀杆⼤秆,曹操反驳说就是做出来了,也没有⼈能提得动啊。有⼈说要把⼤象锯成⼀块块地零称,曹操斥责说怎么可能把吴国送的礼物毁坏成这样呢。⼈们你⼀⾔我⼀语,就是没⼈想出⼀个切实可⾏的办法。
就在⼤伙⼉都⼀筹莫展之际,⼩曹冲忽然⾛到曹操⾝边说道:“⽗王别着急,我有办法,我们可以先把⼤象牵到船上,在船帮齐⽔处作个记号,再将⼤象牵⾛,把⽯头运到船上去,⼀直到船到达先前作的记号为⽌,这时⽯头的重量就和⼤象的重量相等了。然后,我们再把⽯头分别称⼀称,把这些重量加起来,不就知道⼤象有多重了吗?”
曹操听了⼤喜,众⼈也对曹冲的聪慧赞叹不已。就这样,⼤象的重量终于被称出来了。
两千多年前,幼⼩的曹冲就有这样惊⼈的智慧,怎不叫⼈称赞。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在现实⽣活中遇事要多动脑筋,经常锻炼⾃⼰的思维能⼒,使⼈变得越来越聪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