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是分享的经典成语故事⼤全及意思【六篇】。欢迎阅读参考!
【篇⼀】经典成语故事⼤全及意思:⼀代楷模
  隋朝末年,隋场帝穷兵默武骄奢*意。好⼤喜功,先是开凿⼤运河,后来⼏次兴兵东征,⼤举侵略朝鲜。全国的青壮男⼦⼤多数被抽调修河、当兵。⼟地⽆⼈耕种,苛捐杂税年年增加,⼈民陷⼊⽔深⽕热之中,天下即将⼤乱。
  当时正在⼭西马⾢作地⽅官的李靖,对国家形势的严峻形势有着清醒地认识。李靖不希望天下⼤乱,他来到京城,⾯见执掌军政⼤权的越国公杨素,打算说服杨素,拿出办法,稳定政局。交谈之后,李靖深感失望,⽴即辞去官职。回家深⼊研究兵书战策。
  李靖的舅⽗韩擒虎,是隋朝的开国名将,对《孙⼦兵法》很有研究,经常与李靖在⼀起谈论⼼得体会。每次畅谈之后,韩擒虎都⼗分慨叹,称赞李靖的看法。
  不久,杨素病死,他的⼉⼦杨⽞感举兵造反。接着,全国各地农民纷纷起义,李靖来到太原,帮助唐⾼祖李渊统⼀天下。
  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李靖由刑部尚书调任兵部尚书。当时西北的少数民族突厥和吐⾕浑经常袭扰边
境,抢劫⽜马,屠杀百姓,成为唐朝的边患。唐太宗平定天下之后,⽴即任命李靖为⾏军总管,率兵北征,彻底解除西北边疆的威胁。⼀次,李靖仅率三千铁骑,出奇制胜,将突厥逐出,⽽后李靖为平定边患,经常统兵在外,⼤⼩百余战,⽴下赫赫战功,升为尚书仆射。
  李靖看到天下基本平定,估计以后不会有⼤规模征战,觉得⾃⼰是员武将,在朝廷已经不会有太⼤作为,决定辞去职务,告⽼还乡。
  ⼀次,唐太宗派李靖到各地察访民情,李靖推辞说:“我年龄有些⽼了,只怕辜负陛下的信任,还是派别⼈去更好些。”
  李靖回到家把他的想法详细写进了奏章,送给唐太宗。
  唐太宗看了李靖的奏章,觉得措辞⼗分得体,态度⾮常恳切,内⼼很感动,⽴即同意了。第⼆天,派中书侍郎向李靖传达他的旨意,说:“我看从古⾄今,作了⼤官⽽能知⾜的⼈太少了,不论聪明⼈或庸俗的⼈差不多都不能⾃知。有些⼈本来没什么才能,还留恋权势,不肯辞官,还有⼈⽣病,根本不能办事,仍然占据⾼位。我同意你辞官,不仅成全你的志向,更重要的是想把你树为⼀代楷模,让⼈们学习。”
  李靖辞官以后,把平⽣⽤兵⼼得写成⼀部《李卫公兵法》,可惜后来失传了。
  ⼀代楷模的意思是:⼀个时代的模范⼈物。
【篇⼆】经典成语故事⼤全及意思:双管齐下
  唐朝有⼀位的画家名叫张燥,他擅长画⼭⽔、松⽯,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称绝。张燥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他能左右⼿各握⼀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管笔画枯⼲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们都说他是神笔。张燥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是⽤⽆笔头的秃笔绘画;⼆是⽤⼿指画画,他拿⼀块⽩绢,⽤⼿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会⼉就作成⼀幅⼭⽔树⽊的作品。
  双管齐下的意思是:管:指笔。原指⼿握双笔同时作画。后⽐喻做⼀件事两个⽅⾯同时进⾏或两种⽅法同时使⽤。
【篇三】经典成语故事⼤全及意思:⼀丘之貉
  汉朝时有⼀个名⼈叫杨惮,他的⽗亲是汉昭帝时的丞相杨敞,母亲是⼈史学家司马迁的⼥⼉。他⾃幼便受到良好的教养,未成年时就成了当朝的名⼈。汉宣帝时⼤将霍光谋反,杨惮最先向宣帝报告。
  事后被封平通侯,当时在朝庭中做郎官的⼈,贿赂之风极炽,有钱的⼈可⽤钱⾏贿,经常在外玩乐;⽆钱⾏贿的⼈,甚⾄⼀年中也没有⼀天休息。杨惮作中⼭郎后,便把这些弊病全部⾰除,满朝官员都
称赞他的廉洁。
  但他因少年得志,⼜有功劳,便产⽣了骄傲⾃满,结果与太仆长荣(长荣是宣帝旧友,最得信任)发⽣意见。
  有⼀次,杨惮听见匈奴降汉的⼈说匈奴的领袖单于被⼈杀了,杨惮便说:“遇到⼀个这样不好的君王,他的⼤⾂给他拟好
治国的策略⽽不⽤,使⾃⼰⾃⽩送了命,就像我国秦朝时的君王⼀样,专门信任⼩⼈,杀害忠贞的⼤⾂,结果国亡了。如果当年秦朝不如此,可能到现在国家还存在。从古到今的君王都是信任⼩⼈的,真像同⼀⼭丘出产的貉⼀样,毫⽆差别呀!”就这样,杨惮被免职了。
  ⾃古君王勇于改过,不信馋⾔者能有⼏⼈,杨惮仅被勉职,已是不幸申之⼤幸了。唉!“前汉书”:“杨惮传”的原⽂是“古与今,如⼀丘之貂。”丘,⼟⾩也,四边⾼,中央低的⼟堆;貉,⾳鹤,俗称树貉,状似狐⼩,⽑黄褐⾊,深厚⽽温滑,可做⽪袍。后来的⼈将这两句话引申成“⼀丘之貂”⼀句成语,来此喻同类没有差别,像在同⼀个⼭丘⾥⽣长的貂⼀样,形体都是相同的。
  这成语在应⽤时,都是⽤来形容反⾯的事物,即使是形容否定的事物;含有不屑⼀谈和讥诮的⼝吻。例如说有⼀⼈专门造谣⽣事,⽆事⽣⾮,故意与⼈为难,他们中间没有⼀个是好⼈,就可说:这批东西都是⼀丘之貉”,那有⼀个是好⼈呢!
成语故事大全 四字成语  ⼀丘之貉的意思是:丘:⼟⼭;貉:⼀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个⼟⼭⾥的貉。⽐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篇四】经典成语故事⼤全及意思:约法三章
  出处《史记·⾼祖本纪》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军攻⼊关中,到达离秦都咸阳只有⼏⼗⾥路的霸上。⼦婴在仅当了46天的秦王后,向刘邦投降。刘邦进咸阳后,本想住在豪华的王宫⾥,但他的⼼腹樊哙和张良告诫他别这样做,免得失掉⼈⼼。刘邦接受他们的意见,下令封闭王宫,并留下少数⼠兵保护王宫和藏有⼤量财宝的库房,随即还军霸上。为了取得民⼼,刘邦把关中各县⽗⽼、豪杰召集起来,郑重地向他们宣布道:“秦朝的严刑苛法,把众位害苦了,应该全部废除。现在我和众位约定,不论是谁,都要遵守三条法律。这三条是:杀⼈者要处死,伤⼈者要抵罪,盗窃者也要判罪!”⽗⽼、豪杰们都表⽰拥护约法三章。接着,刘邦⼜派出⼤批⼈员,到各县各乡去宣传约法三章。百姓们听了,都热烈拥护,纷纷取了⽜⽺酒⾷来慰劳刘邦的军队。由于坚决执⾏约法三章,刘邦得到了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持,最后取得天下,建⽴了西汉王朝。
  约法三章的意思是:原指订⽴法律与⼈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简单的条款。
【篇五】经典成语故事⼤全及意思:⼀字千⾦
  战国末期,秦国有⼀个⼤商⼈,名叫吕不韦,他因在赵国经商时,曾资助过秦庄襄王(名⼦楚)⼜把他的妾赵姬送给⼦楚为妻,待⼦楚接王位后,便被封为⽂信侯,官居相国。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三岁的⼉⼦政(赵姬所⽣)接王位,便是历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政⼤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中。
  当时养⼠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便都养有门客数千⼈,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应有尽有,他们各⼈有各⼈的见解和⼼得;都提出来写在书⾯上。汇集起来,成了⼀部⼆⼗余万⾔的巨着,提名“吕⽒春秋”。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把这书在秦国⾸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能在书中增加⼀字或减⼀字者,就赏赐千⾦(合黄⾦⼀⽄)。
  这段记载,见“史记”:“吕不韦传”。后来的⼈,根据这个故事,引申成“⼀字千⾦”⼀句成语,⽤来形容⼀篇⽂章的价值很⾼,或者称赞⼀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字字珠矶,不可多得。例如我们读到⼀位名学者的新作,他提出了⼀个新的教学⽅法,不但能提⾼学⽣的学业程度和品质,还能相应增加教师本⾝的进修,对这样的⼀篇价值极⾼的⽂章,我们便可说它“⼀字千⾦”了。在近代的社会中,样样都成了商品,⽂章也不列外,那么我们说,某著作家的⼀篇⽂章,稿费价格之⾼,相当于“⼀字千⾦”。不过,通常我们还是⽤来形容⽂章的价值或修辞的美妙⽐较妥当。
  ⼀字千⾦的意思是:形容⽂辞精妙,不可更改。
【篇六】经典成语故事⼤全及意思:⽔落⽯出
  苏轼字⼦瞻,号东坡,四川眉⼭⼈,北宋时期的⼤⽂学家、书画家。他⽣性豪放,学识渊博,极富⽂采。在被贬嫡黄州时,曾两次游历黄州城外的⾚壁,写下了两篇传世之作《前⾚壁赋》和《后⾚壁赋》。
  当时,⼗⽉夜晚的⽉光分外皎洁明媚。苏轼和他的两个朋友沐浴着和煦的秋风,兴致勃勃地⼀起在城外散步。⽉⽩风清的美丽夜景,使他们诗兴⼤发,和朋友相聚,畅叙友情,更使他们忘记了⼀切烦恼,他们和歌吟诗,畅所欲⾔,欢乐之⾄,⽆以形容。苏轼突然想到了酒。他急忙赶回家中,询问妻⼦家中是否有酒。妻⼦笑了,拿出⼀罐藏了很久的酒,说这就是供给他临时需⽤的。
  苏轼⼤喜过望,连连称谢,拿了酒,赶回朋友中间,来到⾚壁下的长江岸边,登上⼩⾈,泛⾈游玩。
  这时,只听见东流的江⽔发出潺潺的声响,在万籁寂静的夜晚显得特别清脆,岸边千尺陡壁,峻峭如削。⼀座座⾼⼤的⼭峰屹⽴,悬在⼭峰间的⽉亮显得⼩了;江⽔下落,沉在江⽔之下的⽯头,露了出来。
  ⽔落⽯出的意思是:⽔落下去,⽔底的⽯头就露出来。⽐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