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七字以上。成语是中国传统⽂化的⼀⼤特⾊,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个整体来应⽤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下⾯是⽆忧考分享的精选多字成语故事集锦。欢迎阅读参考!
精选多字成语故事篇⼀:【不⼊虎⽳,焉得虎⼦】
  公元73年,东汉明帝的⾼级侍从官窦固奉命征伐匈奴,四⼗⼀岁的班超被任命为假司马。在这次征战中,班超⽴了战功深受窦固赏识。不久,窦固派他和军中的⾼级参谋郭恂⼀起出使西域。
  班超带了三⼗六名勇⼠,⾸先来到鄯(shàn)善国。国王开始对他们很尊敬,礼节也很周到,但不⼏天忽然变得冷淡起来。班超与⼿下判断认为,这必定是北⽅匈奴的使者来了,国王态度摇摆不定,吃不准服从哪⼀⽅的缘故。于是把接待他们的胡⼈叫来,说:“匈奴使者来了⼏天,此刻在哪⾥?”
  那胡⼈很惶恐,招认了实际情况,证明班超的判断是正确的。班超把胡⼈禁闭起来,然后把三⼗六名勇⼠全部集合起来喝酒,喝得畅快的时候,班超激怒⼤家说:
  “你们和我都在这极远的地⽅,想⽴⼤功以求得富贵。现在匈奴使者来到这⾥才⼏天,国王对我们的礼节和敬意就终⽌了。如果他逮捕我们,把我们送给匈奴,那我们连⼫⾻都会被豺狼吃掉。你们看,这事怎么办?”
成语故事大全 四字成语
  他的下属表⽰了同⼀个意愿:“现在处于危急关头,不管死活都听从您的命令。
  班超下决⼼说:“好,不进⼊⽼虎洞,不能提到⼩⽼虎。眼前的办法只有⼀个,就是趁着⿊夜,⽤⽕攻击匈奴派来的⼈。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定⾮常震惊,这样就可以把他们全部消灭。消灭了这些敌⼈,国王就会吓破胆,我们⼤功告成,事业也建⽴了。”
  ⼤家同意班超的⾏动计划,但⼜提出这件事要和郭恂商量⼀下。班超发怒说:“是凶是吉决定于今天。郭恂是个⽂弱⽽⼜庸俗的官员,听到这件事必定害怕,会泄露我们的计谋,这样我们就会⽩⽩送命,当不成好汉。”
  ⼤家都同意班超的看法。当天夜⾥正刮⼤风,班超带领勇⼠们悄悄来到匈奴使者的驻地。他布置⼗个勇⼠拿着⿎,藏在匈奴使者的房舍后,并跟他们约定,见⽕烧起来就打起⿎⼤喊⼤叫。其余的勇⼠都拿着武器,埋伏在⼤门两侧。
  ⼀会⼉,班超顺着风势把⽕烧起来,顷刻之间战⿎齐鸣,杀声四起。匈奴⼈惊慌失措,乱成⼀团。班超亲⼿杀死三个敌⼈,勇⼠们杀了匈奴使者和随从三⼗多⼈,还有⼀百多⼈被烧死。
  还有⼀百多⼈被烧死。
  第⼆天,班超把这件事告诉郭恂,郭恂听了⼤惊失⾊。班超马上对他说,你虽然没有参加⾏动,但我
哪⾥会独占功劳呢?郭恂听了这话很⾼兴。
  接着,班超去见鄯善国王,并把匈奴的头颅给他看。国王吓得不知如何是好。班超对他作了解释,并且加以抚慰。这样,
国王终于决定靠向汉朝⼀边,并且把⾃⼰的⼉⼦送到汉朝去做⼈质。
  ——《后汉书·班超传》
  【不⼊虎⽳,焉得虎⼦的意思】不进⽼虎洞,怎么能捉到⼩⽼虎?原指不亲历危险的境地,就不能获得成功。现也⽐喻不亲历艰苦实践,就不能认识事物或取得重⼤成功。焉,怎么。
精选多字成语故事篇⼆:【⽪之不存,⽑将焉附】
  战国时期,魏国的东阳地⽅向国家交售的钱粮布帛⽐往年多出10倍,为此,满朝廷的⼤⾂⼀齐向魏⽂侯表⽰祝贺。魏⽂侯对这件事并不乐观。他在思考:东阳这个地⽅⼟地没有增加,⼈⼝也还是原来那么多,怎么⼀下⼦⽐往年多交10倍的钱粮布帛呢?即使是丰收了,可是向国家上交也是有⽐例的呀。他分析这必定是各级官员向下⾯⽼百姓加重征收得来的。这件事使他想起了⼀年前他遇到的⼀件事。
  ⼀年前,魏⽂侯外出巡游。⼀天,他在路上见到⼀个⼈将⽺⽪统⼦反穿在⾝上,⽪统⼦的⽑向内,⽪
朝外,那⼈还在背上背着⼀篓喂牲⼝的草。魏⽂侯感到很奇怪,便上前问那⼈道:“你为什么要反穿着⽺⽪⾐,把⽪板露在外⾯来背东西呢?”那⼈回答说:“我很爱惜这件⽪⾐,我担⼼把⽑露在外⾯搞坏了,特别是背东西时,我怕⽑被磨掉了。”魏⽂侯听了,很认真地对那⼈说:“你知道吗?其实⽪板更重要,如果⽪板磨破了,⽑就没有依附的地⽅了,那你想舍⽪保⽑不是⼀个错误的想法吗?”那⼈依然执迷不悟地背着草⾛了。
  如今,官吏们⼤肆征收⽼百姓的钱粮布帛⽽不顾⽼百姓的死活,这跟那个反穿⽪⾐的⼈的⾏为不是⼀样的吗?
  于是,魏⽂侯将朝廷⼤⾂们召集起来,对他们讲了那个反穿⽪⾐的⼈的故事,并说:“⽪之不存,⽑将焉附?如果⽼百姓不得安宁,国君的地位也难以巩固。希望你们记住这个道理,不要被⼀点⼩利蒙蔽了眼光,看不到事情的实质。”众⼤⾂深受启发。
精选多字成语故事篇三:【姜太公钓鱼】
  公元前⼗⼀世纪时,⼋⼗⽼⼈姜尚曾任商朝下⼤夫,因见纣王荒*⽆道,便弃官逃往西岐,本想⾃投西伯姬昌,⼜怕被⼈耻笑,所以暂时隐居在渭⽔河边的⼩村庄⾥,以待时机。
  ⼀天,他正在渭河边钓鱼解闷,有⼀樵夫武吉担柴路过,见他居然⽤直钩钓鱼,还离着⽔⾯三尺远,鱼钩上也没挂⾹饵,便好奇地问长者贵姓。
  姜尚答道:“姓姜名尚,字⼦⽛,号正熊。”
  武吉叹了⼝⽓说:“真是有志不在年⾼,⽆谋空⾔百岁。像你这样愚拙的⼈,还⾃号正熊,实不相称!”
  姜尚微微⼀笑:“⽼夫钓鱼是假,待机进取是真。然⽽要钓王与侯,宁在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武吉说道:“你哪像王侯,倒像活猴。”
  说完这话,他就担起柴担进城去了。
  不料,武吉进城失⼿打死了守门的军⼠招来杀⾝⼤祸,巧逢西伯姬昌路过,得知武吉是个孝⼦,家中有⽼母⽆⼈奉养,便赠予黄⾦⼗两,命他回去安顿好⽼母再来领罪。⽼母绝望,便带武吉来向姜尚求教解救之法。姜尚教他如此这般。从此,武吉只在乡中⼲活,不再进城。
  光阴似箭,不觉⼜是⼀个春天。⼀⽇,西伯来到渭河边踏青打猎。忽然,听到有⼈唱道:“凤⾮乏兮麟⾮⽆,但嗟治世有污。龙兴云出虎⽣风,世⼈慢惜寻贤路…
  姬昌命⼈将歌者来,见是武吉,⼤喝道:“你怎敢欺我,不来领罪,反在此唱歌?”武吉便照实说了,并说这歌也是姜尚所作,姬昌认为姜尚必是贤者,便当即赦免了武吉的死罪,命他带路来河边寻
访姜尚。姜尚为试姬昌的诚⼼,未加理睬便避⼊芦苇丛中。姬昌求贤⼼切,三⽇后,⼜封武吉为武德将军,再次带路,亲率百官⼀同再访姜尚,封为太公。
  姜尚(姜太公)辅佐⽂王,随武王伐纣,最终建⽴了周朝。
  后来,⼈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太公钓鱼”的成语,常常与“愿者上钩”连⽤。
精选多字成语故事篇四:【宁为⽟碎,不为⽡全】
  南北朝时期,公元550年,东魏的政治⼤权被当朝的丞相独揽,这个丞相就是⾼洋。⾼洋⼀⼈统揽着东魏所有的政事,并且有篡权夺位之⼼。当时的魏孝静帝(元善见)只是⼀个“居其位,不谋其政”的皇帝。后来⾼洋逼迫魏孝静帝退位,将皇位转让给他。⾼洋就这样运⽤卑鄙的⼿段建⽴起了⼀个新的王朝。这个王朝就是北齐,⾼洋做了北齐的⽂宣帝。
  为了巩固⾃⼰的统治,防⽌东魏死灰复燃,东⼭再起,⾼洋⼤灭东魏元⽒政权的势⼒,对东魏的皇族斩尽杀绝,⼏乎不留活⼝,以此来免除后患。
  ⾼洋为了达到⾃⼰的⽬的,⼿段极其残忍。他⾸先杀死的就是魏孝静帝和他的三个⼉⼦。他⽤毒酒将他们毒死。之后,⾼洋还是觉得留有隐患,就下令把元⽒宗室近亲44家逮捕下狱。前后共处死七百多⼈,就连婴⼉也不放过。将元⽒宗亲杀害后,⾼洋还叫⼈将⼫体抛到漳河⾥去喂鱼。
  ⾼洋的⾏为很快就传播开来。传到了元⽒的远房宗族那⾥,远房宗族⾮常恐慌,⽣怕什么时候⾼洋的屠⼑会砍到头上来。他们赶紧聚集起来商量对策。有个名叫元景安的县令说,眼下要保命的办法,是请求⾼洋准许他们脱离元⽒,改姓⾼⽒。元景安的堂弟元景皓听到这话后,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他⾮常⽓愤地说:“怎么能⽤抛弃本宗、改为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丈
夫‘宁可⽟碎,不能⽡全’。我宁愿死⽽保持⽓节,不愿为了活命⽽忍受屈辱。”胆⼩怕事的元景安为了保全⾃⼰的性命,卑鄙地把景皓的话禀告给了⾼洋。⾼洋随即逮捕了景皓,并将他处死。元景安因告密有功,⾼洋赐他姓⾼,并且升官发财了。
  但是,好景不长,残酷的屠杀不能挽救北齐摇摇欲坠的政权。元景皓被杀不久,⾼洋因病死去。过了⼗⼏年,北齐王朝也灭亡了。⽽元景皓那“宁可⽟碎,不能⽡全”的正义⾏为,却⼀直受到后世⼈们的称颂。
  后来,⼈们根据这个故事,把元景皓的“⼤丈夫宁可⽟碎,不能⽡全”简化引申为“宁为⽟碎,不为⽡全”这个成语。  ——《北齐书·元景安传》
  【宁为⽟碎,不为⽡全的意思】做⽟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喻宁愿为正义⽽死,决不苟且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