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旅游快速发展,旅游从传统的参观型向参与型和休闲度假型转变。体育旅游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活动为核心吸引物的旅游活动,是一种积极健康的休闲方式。这一特点为体育旅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体育旅游已成为当下人们选择旅游的重要方式。本研究运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查法,在对景区相关负责人及当地居民访问的基础上获取大量一手资料。以资源观为理论基础,以实证的方法从资源竞争优势必须具备价值性、稀缺性、难以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四个方面对案例的成功开发深入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从大众体育旅游和竞技体育旅游两个维度论述了体育旅游开发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为有序、合理地开发体育旅游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资源观的内涵资源观理论是英国经济学家penros 在上世纪50年代创立。丹麦经济与管理学家wernerfelt 首次提出“企业资源观”一词,开创了从企业资源角度来研究企业竞争优势的先河。此理论经沃沃勒菲尔特、巴尼、佩特诺夫、格兰特等不断丰富与完善,目前已成为研究竞争优势分析中的重要理论,其中巴尼的理论最为世人所认同。巴尼认为构成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资源必须同时具备有价值性、稀却性、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等四个特点即VRIN(Barney,1986)。价值性、稀缺性形成竞争优势,不可模仿性、不可替代性使其优势持续[1]。对于地区体育旅游开发来说可以把这地区看成企业,通过对当地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当地体育旅游保持可持续发展。资源理论与旅游研究的适用性主要体现在旅游业建立在拥有一系列资源的基础上,其中许多资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流动性[2]。体育旅游从属于旅游业这一大概念,但又有其自身特性,因此作为独立领域研究十分必要。基于资源观点理论,体育旅游开
重庆旅游点
发也应遵循产品差异化的原则。对于地区体育旅游开发来说,要依托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创造异质性和可
持续性的资源,来实现本地区体育旅游产品差异化,提高地区体育旅游产品的持续竞争能力。
二、对重庆武隆体育旅游分析(一)重庆武隆基本情况
重庆武隆地处重庆市东南边缘,乌江下游,武陵山与大娄山结合部,东邻彭水,南接贵州省道真县,西靠南川、涪陵,北与丰都相连,距重庆市区128公里,处于重庆“一圈两翼”的交汇点,自古有“渝黔门屏”之称,是千里乌江一颗璀璨的明珠。乌江由东向西从中部横断全境,乌江北面的桐梓山、仙女山属武陵山系,乌江南面的白马山、弹子山属大娄山系。木棕河、芙蓉江、长途河、清水溪、石梁河、大溪河等大小支流由南北两翼汇入乌江。由于深度溶蚀形成的深切槽谷交错出现,构成全县崇山峻岭,岗峦陡险,沟谷纵横,伏流交错,溶洞四伏。武隆地貌奇特壮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融山、水、洞、泉、林、峡于一体,集雄、奇、险、秀、幽、绝于一身;在景点特上,有独具特的天下第一洞—————芙蓉洞、天坑三桥、武隆地缝、仙女山草原、乌江画廊等[3]。在气候方面,武隆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游人可享受到不同季节的乐趣和观景。
(二)重庆武隆体育旅游资源的特性分析1、重庆武隆体育旅游资源的价值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据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联合发布的《2011年重庆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重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249.7元[4]。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已超过2万元大关。在这大背景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
以资源观点(RBV)对体育旅游开发研究
—————以重庆武隆体育旅游开发为例
潘仲友
(西南大学,重庆400715)
摘要:体育旅游的开发是目前体育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现有的研究缺乏对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具体
案例分析为理论支撑。本文以重庆武隆体育旅游开发为例,以资源观为理论依据,在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实地考察法剖析案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大众体育旅游者和竞技体育旅游者来讨论体育旅游开发的措施。关键词:资源观;体育旅游;重庆武隆中图分类号:F59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44X (2012)13-0077-03作者简介:潘仲友(1979-),男,重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体育管理。
收稿日期:2012-10-30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2012年冬之卷第29卷第13期
Win.2012Vol.29No.13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