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第4节理解与翻译板块(考题)精练
第4节 理解与翻译
考 题 精 练
一、(2009·重庆)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
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固非谬言也。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汉大司农田延年
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如此之流,何可胜记!
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
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以博财物耶 博:增加 B.禄秩优厚 秩:品级
C.规小得而大失者也 规:谋求 D.事觉自死 觉:败露
【解析】A项中的“博”,根据句意应该理解为“博取”或“博得”。
【答案】A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以明珠弹雀为喻,说明人不能“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贪图身外之物,而招来杀身之祸。
B.文章用“公仪休不受人鱼”和“秦惠王刻石牛置金伐蜀”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说明不可“规小得而大失”。
C.为主为臣的,如果能做到“小心奉法,常畏天地”,不仅能使百姓安宁,自身常获欢乐,还能使子孙后代感到荣耀。
D.文章最后以鸟贪高、鱼贪深而被获为警戒,要求“居高位,食厚禄”的官员们做到“履忠正,蹈公清”,这样才能避免灾害、长保富贵。
【解析】D项所说的鸟与鱼,根据原文可知,其被捕获的原因并非贪高或贪深,而是“贪饵”。
【答案】D
3.用斜线(/)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用斜线(/)断句。
若 徇 私 贪 浊 非 止 坏 公 法 损 百 姓 纵 事未 发 闻 中 心 岂 不 常 惧鹄怎么读
【命题考向】本题考查对浅显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析】“若……非……”是一个假设复句的格式,在各分句间应该有所停顿,而“坏公法”与“损百姓”同为“非止”的宾语,中间应该停顿。
【答案】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考向】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解析】①句词语活用应译出,“丧”“亡”均是使动用法,同时为使整个句子文意通畅连贯,要添加必要的关联词,因为从句意看,是假设语气,所以加上“如果”连接更好。②句重点词“陷、夫、何以”要正确译出,同时语意要顺畅,语气要恰当。
【答案】①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
②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鱼鸟有什么区别呢?
【参考译文】人有明珠,没有不视之宝贵的,如果用来弹击麻雀,这不是很可惜吗?况且人的性命比明珠还珍贵,见了金钱财帛连法网也不怕了,(就敢)直接接受贿赂,这是不珍惜
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且不可用来弹击麻雀,何况人的性命如此宝贵,哪能用来换取财物呢?臣如果能都努力忠诚正直,益国利人,这样官爵就会马上来到。都不能以这种方法来追求荣华,竟然敢接受财物,等到贪赃纳贿的事败露的时候,其性命也要灭亡了,实在是可笑的事。
贪财的人却并不懂得爱财,比如朝廷和地方五品以上的官员,俸禄优厚,一年所得的数目很多。如果接受别人的财物贿赂,也不过数万,一旦事情败露,官职俸禄都被剥夺,这岂是懂得爱财?这是因小而失大。以前的公仪休生性喜爱吃鱼,但他从不接受别人送的鱼,所以他能长久地吃到鱼。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诗经》说:“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大风刮得很猛,贪人败坏族类”。是说一人贪会贻害很多人)这确实不是妄言。以前的秦惠王要讨伐蜀国,但不知道道路,于是刻了五头石牛,把金子放在石牛后面。蜀人看见后,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便派五个大力士把石牛拖入了蜀国。道路出现了,秦军跟随其后而攻打了蜀国,蜀国于是就灭亡了。汉朝的大司农田延年贪赃纳贿三千万,事发后自刎而死。类似这样的事,怎能记述得过来!
如果能小心遵守法令,总是敬畏天地,(这样)不只百姓安宁,自己也可常得快乐。古人说:“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这话可以深以为诫。如果徇私贪污,不只是破坏国法,伤害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怎能不常怀恐惧呢?恐惧多了,也有因此而导致死亡的。大丈夫怎能苟且贪图财物,以致损害自身性命,让子孙常常心怀羞愧和耻辱呢?
古人说:“飞鸟栖息于树林,唯恐树木不高,所以筑巢于树木的顶端;鱼藏于水中,唯恐水不深,所以穴居于水底洞穴中。然而能被人们所捕获的,都是因为贪饵的缘故。”现在大臣受任命,身居高位,享受厚禄,应当忠诚正直,遵循清廉无私,这样才能没有灾祸,长守富贵啊。古人说:“祸福无门,惟人所召。”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些鱼鸟有什么区别呢?
第4节 理解与翻译
板 块 精 练
板块1 关键实词的翻译
将下列文言语段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管鲍之交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1.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重点词是“三”“肖”,要注意被动句、判断句的翻译。
【答案】我曾经多次作官但是多次被国君驱逐,但鲍叔不认为我不贤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时机而已。生我的是我的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子啊!
2.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重点词是“多”“知”。
【答案】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叔能够识别人才。
二、毋择失鹄
魏文侯使舍人毋择献鹄(天鹅)于齐侯。毋择行道失之,徒献空笼。见齐侯曰:“寡君使臣毋择献鹄,道饥渴,臣出而饮食之。鹄飞冲天,遂不复反。念思非无钱以买鹄也,恶有为其君使,轻易其币者乎?念思非不能拔剑刎颈,腐肉暴骨于中野也,为吾君贵鹄而贱士也;念思非不敢走陈蔡之间也,恶绝两君之使。故不敢爱身逃死,唯主君斧质之诛。”齐侯大悦,曰:“寡人今者得兹言三,贤于鹄远矣。寡人有都郊地百里,愿献于大夫为汤沐邑。”
3.念思非无钱以买鹄也,恶有为其君使,轻易其币者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重点词是“恶”“易”“币”。
【答案】我心想不是没有钱再买一只天鹅,(只是觉得)哪有作为国君的使者,却轻易更换他的礼品的呢?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