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教案
《满井游记》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2、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进步学生的自学才能。
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擅长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展描写的方法。
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多爱游山玩水,在山水之间书写自己的性情志趣,寄寓自己的人生理想,这节课让我们跟随着作者袁宏道,去欣赏他笔下的自然美景,去体会他寄情山水的意趣!
二、文本感知
1、检查自学情况
上节课我们已对文中的重点难字难词做了学习,这节课首先请同学们口头翻译全文,然后把自己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不懂的地方说出来,我们讨论解决。
〔学生口头翻译,之后将不懂的句子提出并予以解决。〕
2、配乐齐读全文
三、品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探究文章优美的意境。
显然,这是一篇写景记游的散文,请问,文章描叙的是什么时候的风光,你能从文中的句子里到证明这是写早春的词语吗?
〔学生说出这是描写早春风光的文章,并以以下句子为证:〕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旷,假设脱笼之鹄。
〔2〕、于时冰皮始解,波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与匣也。
〔3〕、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老师点拨“微润”、“始解”、“将舒未舒”、“浅鬣”,明确本文描写的正是早春之景,并进一步提问,文章还描写了哪些早春之景?
明确:柳枝、麦苗、土、冰〔水〕、山峦、鸟、鱼、游人
〔老师点拨,这些句子那些词用的生动?语言的生动还表如今哪里?〕
明确:一些动词用的极为生动传神,如“洗”、“拭”、“曝”、“呷”。“洗”、“拭”写出了春天山的清新可人、秀丽明媚。“ 曝”、“呷”写出了鸟鱼的悠然自得。
这些句子还巧妙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学生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这些语句,老师提示:请问你们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去读的?〕
2、深化研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提问:作者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去旅游的?你能从这些景物的描写中窥察出作者的心情吗?
〔学生并自由发言。指出作者的心情是喜悦的。并可以以以下句子为证:〕
〔1〕假设脱笼之鹄。〔脱与离比照,体会作者将初春原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表现自己从局促小屋投身到大自然怀抱的欣喜、舒朗的心情。〕
〔2〕、乍。〔写出作者骤见如此美景的惊喜〕
〔3〕、借写游人、鱼鸟来传达内心的喜悦。
3、进一步讨论作者的思想。
〔1〕老师提问:满井的早春如此之美,而作者来这里之前知道吗?你从何得知?
明确:“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始”字说明如今才知道,而在这之前,作者的状况是怎样的呢?
〔学生到第一段,并读。〕
鹄怎么读
〔2〕:在城里,他“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可能答是气候寒冷,老师追问仅是天气的原因吗?请从文中到答案?〕。
明确:结尾“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说明自己对为官的看法,“不能以游堕事”是对那些热衷仕途功名的官僚而言的。至于作者本人,本无意于在政治上进取,何况他如今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教官,当然可以“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惟此官也”,有不虚此行的满足心情,既是自嘲,也是自傲。他在官场感到孤独,大自然给他以慰藉,山水鱼鸟都成了他的知己。
所以,这篇山水游记,与其说描绘满井一带的二月春,还不如说作者借游春在抒写性灵,反映了他厌倦官场和寄情山水的态度。
〔3〕在为官与山水之间,他最终选择了什么?〔自此始游〕
4、知识链接:
袁宏道轻视名利,始终无意于仕途,他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不愿做官,他
把做官看作“猢狲入笼中”。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西湖游记二那么》等。他生性热爱自然山水,在登临山水中,他的思想得到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的信,让他____。他只好收敛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次年,升为国子监助教。但污浊的官场让他尝尽人间冷暖,此后第二年,他便告假还乡,过上隐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