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善成为影坛新贵】乌尔善
【乌尔善成为影坛新贵】乌尔善
电影《画皮2》继先声夺人后,后力仍很强劲,上映4天票房即过3亿,一扫5月众国产片“抗坞”连遭败绩的阴霾。截至到7月底,《画皮2》的票房已超7亿,力压姜文的《让子弹飞》,刷新华语电影有史以来的最高票房纪录。
相比《让子弹飞》的贺岁黄金档,《画皮2》的档期并无太多噱头,由此,《画皮2》的票房似乎更令人刮目。
专访导演乌尔善,是在《画皮2》上映的第5天。前一天晚上投资方专为票房过3亿开了庆功会。“是答谢会,不是庆功会,电影刚上映4天,我们要上映5周呢,离庆功还早着呢!”乌尔善导演纠正我的措辞时,尽显“豪气”。
身为蒙古人,乌尔善的外形长得也很“豪气”,但说话的语调很轻,加之采访的地点在一家环境雅致的咖啡厅,让他看起来柔软许多。他说采访前正跟之前美院的同学在此聚聚。
就如《画皮2》传奇似的票房佳绩,乌尔善也是一个很传奇的导演。“70后”的他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后来做了自由艺术家和广告导演,加上《画皮2》,目前他只有两部电影作品。处女作《刀见笑》呈
两极化的口碑,一边说很好一边说很烂。但凭借这部电影,乌尔善获得了第4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奖。
太多人惊诧,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导演如何能争取到1.2亿电影的拍摄?!但在乌尔善看来一切都是水到渠成,并非他削尖脑袋得之。
三年前,原《画皮》班底的主创2021年就开始筹备续集,经人推荐到当时正在剪辑《刀见笑》的乌尔善。最初他也反问对方:“我是一个年轻导演,我的电影还没做完甚至还没上映,执导《画皮2》这种大制作的影片,你们应该一个更成熟的导演?!”对方坦陈以培养年轻商业导演为初衷,希望能够拍出一部有新思想高质量的电影。
后来,他们看了乌尔善6场《刀见笑》的未完成片素材,惊叹于他用600万元人民币拍了3300多个镜头!他们看好乌尔善还在于他做过广告,对特技和科技的运用比较自如,加之他是学美术的,对画面和彩很敏感。
在接下这个电影前,乌尔善只提出了一个条件——请陈国富做监制。他觉得跟陈国富合作会很有安全感。
电影画皮2演员表其后,乌尔善又用一年时间打磨剧本。2021年5月25日《画皮2》开机。赵薇、周迅、陈坤“铁三角”,外加杨幂、冯绍峰两位人气偶像。强大的演员阵容为这部电影奠定了超高的吸引眼球指数。
但《画皮2》在高票房之外也有另外一种声音,所谓叫座不叫好。对此,乌尔善似乎早有心理准备,他说当初《刀见笑》在豆瓣的评分是5.5,很低!但没关系,他觉得新东西一定会引起争议,这也正是它的价值所在,“我这人的工作方法是先明确自己该做什么,然后再评价哪做得不好哪做得好。《刀见笑》想做的就是创新和突破,《画皮2》我想做的是为中国观众拍一部有质量的主流电影。以这个方向衡量得失,才可以谈哪些做得不到位,比如能力、资金、技术等问题。这些才是对今后的创作有帮助的地方。”
所以他曾说不要马上给《刀见笑》下结论,看完《画皮2》再看看《刀见笑》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如此,对《画皮2》的结论也不要下得太急。
BQ=《北京青年》周刊W=乌尔善
关于观众
买票就是有所期待
BQ:在关于《画皮2》的负评中,最典型的一种说法是故事不够完整。你怎么看?或者在你看到的相关评论中,有没有觉得说到点上的?
W:这方面我了解的不太多,我只在电影上映的前一天发了一条微博之后就不怎么关注了,也没有去
看评论。其实,电影上映后,作为导演,我的工作就结束了,因为无论任何的意见,已经对我没有意
义了。如果再过两个多月之后,我回到观众的心态,忘了我是这个片子的导演,有可能会有一个客观的评价!现在我已经跟这个电影混了两年多了,离得太近了,不仅我不客观也无法判断别人说的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所以我干脆就不关注这个事了,着手弄下一个剧本。
BQ:仅就争议这种现象你如何看待?
W:电影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复杂多意,你可以因为各种理由喜欢它,有人觉得画面好看,有人觉得表演好看,有人觉得故事好看,有人觉得音乐好听……不是惟一的一种。
我觉的有争议是好事情,没有争议悄无声息的电影就白拍了!所以,争议才是最好的一种效果!因为电影毕竟是公共艺术,不是说我做完了就把它定义了,而是交由观众来定义,用自己的观点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样才有意义。我觉得大家不要相信别人怎么说还是要自己去看。当然,我也简单听到一些观点,现都不去回应,静观其变,我也需要一个沉淀的过程。
BQ:那票房数字你应该是关注的吧,这足够让你振奋吧!
W:对!我们做这个电影的初衷就是希望为中国观众拍一个有质量的主流电影,所以,票房的反馈是对我们最大的认同,其他的都不是特别重要。在我看来中国的观众很复杂,有的以欧洲的标准来看一
部电影;有的以好莱坞奥斯卡的标准来看一部电影,所以每个人都不在一种价值评判体系里,不清楚他们的标尺到底是什么!我之前看过《刀见笑》的一些评论,都太不靠谱了,呵呵!夸和骂都不在点上。我自己很清楚《刀见笑》这部电影的问题在哪,优点在哪,但是他们评论的完全没有进入到电影本身,全是一些很奇特的电影爱好者们的主观评价。
我是一个做电影很讲道理的人,为什么这么做,电影语言怎么去构想,怎么去做类型、怎么颠覆类型,都有很具体的考虑。但很多影评完全没有触及到电影本身,后来就觉得看不看无所谓了。对《画皮2》这种主流市场的电影,观众们买票去看,电影是否给他们娱乐?是不是更多人来看?我比较关心的是这个。《画皮2》就是为市场而做
的。
BQ:不为外界的风吹草动所动,是基于你心里有杆秤!
W:恩,可能我比较老了吧,四十不惑了。我觉得我这种态度是比较科学的,因为得失一定要自己去。当电影送去做拷贝,就跟导演的工作完全没有关系了,无论是想要改进或是怎么样都没有机会了。它的命运完全由电影本身来主宰。我强调一个概念就是:不要解释,要去征服!如果你不能征服观众,把时间都花在解释上,那就不用做电影了,不如直接去说相声!电影就是我做的就是我想表达的!如果说我这个表达大家没有去接受,那我下次再来吧。一旦电影上映还需要我解释的话,那说明
电影实在没让人看明白。
BQ:你之前画油画和拍广告,更注重主体的表达,电影也是导演主观表达自己态度的一种方式,依你的体会,两种表达有什么不同?
W:电影不仅是主体的表达,还要在意客体的接受。因为它调动了那么大的社会资源,最终要呈现给在电影院里买票来看的观众。观众买票看电影是他们对作品有期待,你要是真牛的话,可以让大家来看,看好了再给钱。但是现实肯定不可能这样,观众买票就是奔着来欣赏的目的,那你就要给予人家这种满足感。
我个人的态度是把做电影作为一个公共艺术的表达。我本身也做纯艺术,但这是跟美院的同事做的纯艺术,这种表达不需要跟观众商量。
BQ:但现在仍有不少只表达导演态度的电影?你觉得这种换位难吗?
W:其实,你越了解纯艺术你就会觉得电影的特殊性越强,为什么电影的表达需要在几百人的电影院里,为什么要用3D、环绕立体声、特效,这些东西都是条件,你的表达要符合这些条件。而不是在一个空闲时间里,大家免票去看,偶尔还会有开幕酒会、免费酒水什么的。
其实我是一个文艺青年,有时自我表达和观点很强,不太注意传递的效果。之所以请陈国富做监制,
是因为他对类型电影很有研究,
很善于把导演的表达和观众的接收有机结合起来。拍摄《画皮2》的过程中,他很替观众着想,经常会问是不是太复杂了、太深了吧,能不能简单一点?能不能把戏剧性再减弱?本来电影中有一大段煽情的莎士比亚的对白,最后还是舍弃了,因为台词虽然很有诗意,但这个节奏观众会感觉很累。
我觉得电影不是自我表达,电影一定是一个公共表达,我既然做的是电影就要遵循做电影的规则,要满足观众娱乐需求的同时,再传达一些有营养更有价值的观点。我希望在类型电影里面加入文艺的深度,但并不想做一个文艺片导演。
关于创作
不管讲什么故事,最终还是落在人的身上
BQ:《画皮2》相比于《刀见笑》的创作模式有什么不同?
W:我拍电影,故事梗概要自己写,写完之后跟监制讨论,再跟艺术总监确定方向。相比于《刀见笑》,《画皮2》是一个命题作文,呵呵,主要是蒲松龄没写“2”,基本上属于平地起高楼,难度在这呢!如果单拿出《西游记》的一章拍部电影比较容易,就怕只给你一个点--比如说《画皮2》给的点只是小唯是个狐妖,别的没有了,需要重新架构故事,这个挺有挑战的!
BQ:最初定下的方向就是魔幻是载体,爱情是主旨?
W:对,必须是这样的!我先写了一篇,主旨是关于08版《画皮》为什么能够成功及续集怎么去做。然后发给相关的人去看,结合大家的建议归纳出哪些特质是要延续的。女性视角和爱情这两点一定要延续,因为女性观众是我们主要的观影对象。
另外,这个故事一定要有现实意义,08版《画皮》主要说的是“第三者”的问题,跟当下有共鸣。《画皮2》是关于“整容”的故事,这是我在写梗概的时候就已经明确的。借此对爱有一个极致的探讨,比如皮相和真心的探讨,佛教就很注重心与相的解析。确认了这个方向后,基本人物的设置就出来了,比如小唯这次来干什么,她肯定不是又来男人的,之前她已被爱情淘汰出局了,她应该有一个更高的追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