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针对普外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病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一系列探讨。方法基于丰富的医疗经验以及海量医学文献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深静脉血栓常见病因多为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三大因素,通常普外科大手术后应当对患者患者病情进行观察,记录患者病理特征,加强一般预防措施,利用器械加以辅助、疼痛护理以及用药护理。结论加强普外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降级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同时有助于提升我院整体诊疗效果。
关键词:普外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深静脉血栓是我国临床医学中较为常见的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由于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体内血液状态异常,进而在深静脉内产生凝结,威胁患者身体健康。而一旦形成深静脉血栓,且未能及时诊断,甚至影响其他深静脉主干,增加术后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率,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为进一步降低普外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基于丰富的医疗经验以及海量医学文献进行系统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深静脉血栓疾病的形成原因国内广大医学领域相关专家及学者普遍认为,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为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第一,静脉血流滞缓。患者进行手术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局部或者全部麻醉,进而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流速相对减慢,并且由于手术过程中采取麻醉措施,从而导致患者下半身肌肉完全麻痹,不具备相应的收缩功能。另外,为了保障患者手术的最佳效果,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肢体采取固定措施,如果年龄较大的在进行手术后,其伤口愈合力往往低于年轻患者,需要长期卧床静养,当长时间保持一种坐卧体位,受压迫部位血流速度相应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血栓风险的发生几率。第二,静脉壁损伤。患者在进行手术几千,由于某些部位长时间处于扭曲状态之下,并且组织缺氧、血栓牵拉以及静脉血栓史等影响因素的产生,增加了对静脉壁的损伤几率以及损伤程度,易于导致血栓的形成。第三,血液高凝状态。血液高凝状态可诱发多种慢性疾病,其中常见由血液高凝状态所引起的慢性疾病主要包括糖尿病、高血脂以及心血管疾病等。此外,患者手术期间的输血护理以及失血过多均会引起血液高凝。
2 普外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
2.1 对患者病情进行全面性观察通常在深静脉血栓的发病初期,其临床症状以及对患者身体健康影响尚未明显展现,首先,护理人员应当做好对患者脉搏是否处于正常范围、血压是否明显升高以及术后身体机能是否降低等一般情况的全面性观察工作,详细掌握患者病情的变化,当发生突发性病情恶化事件,及时通知患者主治医师。其次,对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期间,注重对患者肢体变化进行观察,一旦患者肢体出现肿胀,或者患者有明显的疼痛感,此时医护人员可依据患者实际病情以及丰富的医疗经验以及医学文献,进一步诊断患者是否已形成深静脉血栓,比如,测量患者肢体部分直径有无明显增大症状、皮肤潮红、发绀且皮温升高等,如果患者病情与上述症状完全相符,便可以确定患者已形成血栓。此外,如果患者住院期间出现血压下降的现象,或者进行活动时,医护人员应对患者有无胸痛、胸闷、心率加快以及呼吸困难等不良症状进行实时监督,有效降低患者出现肺栓塞的患病几率。
2.2 常见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国内外医学界普遍认为,深静脉血栓是一种严重威胁生病的疾病类型,同时也是可预防的,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常见的预防措施有:第一,患者进行手术之后,护理人员应着重对患者受损肢体进行针对性护理,叮嘱患者尽量采取卧床体位,可将患肢以15度—30度为基准进行抬高,也可以通过在
患者窝下放置垫枕,有利于下肢静脉回流,有效减轻患肢水肿等。第二,注重患者术后的营养摄入,优化术后康复所需营养,规定患者每日必须摄入营养成分,例如给予患者高维生素、高蛋白以及纤维素等人体健康必需营养素,尽量避免进食高脂质营养元素,及时辛甘肥厚之品,进而避免增加血液黏度,加重病情。第三,患者进行活动时,避免碰撞患肢,且翻身时动作不宜过大,鼓励患者适当下床活动,降低并发症形成几率。
邓丽芳2.3 器械辅助在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几率问题上,其中依靠器械辅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静脉回流,具有显著效果。对患者采取器械辅助护理是可以通过采用防栓长腿弹力袜,其对患肢所施展压力,自上而下,从内到外的作用于患者浅静脉,可最大限度的提高静脉回流量,并且其自身具有一定的约束力,能够将静脉压控制在特定限度范围之内,是患者下床活动时的必带之物。此外,还有一种护理方式通常应用于患者手术当天,主要是患者可以通过重启静脉泵进行,小腿通过间歇性充气长筒靴按照常规顺序受压,有利于加快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有效预防血流瘀滞。
2.4 用药护理护理人员作为药物的首要执行者,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根据患者病情,正确使用维生素C、低分子肝素等抗血凝药物,进而达到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病率的
目的。患者手术期间尽量避免对患者下肢进行输液,尽量减少在同一个血管部位反复穿刺。在使用抗凝药物的过程中,事先对患者是否存在出血倾向进行观察检测,并且对观察患者手术切口引流性质以及切口包扎处敷设药物状况等,发现异常或者突发性病变应当及时告知主治医师。
3 讨论近年来,人们经济收入增加,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深静脉血栓形成为普外科常见并发症,若处理不及时,可引发致命性肺栓塞,为普外科手术患者应用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改善预后。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优质护理服务可保证效果及安全性,通过加强对患者各项身体情况的评估,及时纠正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或者其他心血管疾病对其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告知其病症的危险因素及后果,提高患者的警惕性;通过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整洁的住院环境,创造一个无烟环境;鼓励患者及早下床运动等全面的优质护理,还可改善护患关系,提升医院形象,收获较高的经济及社会效益,颇受临床青睐。正常的静脉血流可稀释、清除凝血因子,手术患者多需卧床休息,血流缓慢,静脉血液容易在小腿肌肉的静脉从内及骼股静脉瓣袋内瘀滞,凝血酶聚集,纤维蛋白活性下降,可导致局部血栓形成;手术产生的应激反应可促进凝血酶原释放,增加血小板数量,增强血小板的黏附性,
影响血液凝集功能,最终引发高凝状态,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性;静脉内膜损伤具有化学性、感染性、机械性,血管内膜是血小板聚集的生理屏障,当血管内膜受到损伤后,胶原纤维显露,附着的血小板释放组织活酶,凝血系统被激活,继而使机体发生静脉血栓。因此,必须要对患者提出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通过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预防对策,渐少患者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参考文献:
[1]苏军.普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1(1):368.
[2]潘展霞,邓丽芳,巫苑玲.外科老年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1(13):44-45.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