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是英文字母之首,给人的感觉总是“第一”、“优等”。但是“A货”却是指国际大牌的仿冒产品。
□文/杨艾祥
在决定皈依佛门的前一天,王斌突然翻到了6年前和周杨做A货生意时的一张合影,他感到一阵心绞痛:从做生意的角度来说,他庆幸自己是胜利者,但是从做人的角度来说,他又是失败者。正是这张照片,让他铁心离开A货市场,皈依佛门。
200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0周年纪念日。重庆解放碑一家茶楼里,35岁的王斌向本刊记者敞开心扉,讲述了他在A货行当的6年浮沉。
王斌最后一句话是“说出来,心里好受了很多。”或许,他是在选择用揭露真相的方式赎罪。
入行
2000年7月,王斌在重庆朝天门搞服装批发,亏得一塌糊涂。
在挂出“门面转让”的牌子三天之后,周杨拍着他的肩膀说:“兄弟,我给你条财路。”
这是重整旗鼓的机会!半个月后,王斌借用父亲的棺材本2万元,获得了周杨4万元的服装。这些服装全属于我们今天称之为的A货中的一类,当时叫外贸服装,周杨告诉他,这些都是出口转内销的。
既然是出口转内销的,就可以在商场销售啊,但是,周杨给王斌提的一个死规定就是,这些货不能在正规市场里销售。
于是,关闭了正规服装批发摊点,拖着价值4万元的A货服装,王斌回到了老家四川资阳。他采纳了周杨的建议——把市场对准了菜市场和乡镇。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耐克的T恤只要50元了哦!”吆喝声把资阳市的几大菜市场都闹翻了。半个月,王斌就把这4万元钱的A货卖出了10万元的高价,净赚6万元。
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王斌:“自己卖的无论是耐克、梦特娇,安踏,好像质量都和专卖店里卖的货没两样,为什么价钱就要便宜好几倍呢?”
一个做梦特娇专卖的朋友给出的结论是,从材料、设计、缝纫等都和正品是一样的,不过,A货也有瑕疵:这些服装不是纽扣不对称,就是某处的花边没有卷好。
从周杨处进的服装的价格平均为15元每件,王斌转手卖出去,根据品牌和成不同,一般的每件能卖到30~50元不等,最高还卖过100元每件的。
在翻倍的利润刺激下,王斌成了周杨忠实的经销商,到2001年春节,王斌的进货总金额就达到了15万元。
当然,因为掌握了畅销的服装货源,王斌也很快离开了菜市场,他开始坐在家里数钱。
2001年之后,四川的资阳、资中等地的乡镇上,经常看到各卖“名牌服装”的生意人。对于这些低端市场来说,一是价钱便宜、二是款式新、三是质量好、
四是有品牌,所以A货服装卖得热火朝天。
2001年全年,因为发展了多个下游的经销商,王斌薄利多销,纯利超过60万元。
拆桥
生意做顺了,王斌开始不满足受制于周杨。他想,自己赚了60万元,也许自己的上线周杨赚了600万元都有可能。他想避开周杨,直接到进货渠道。
王斌想到的第一个方法,就是周杨发给他的货物的包装上寻厂家的,结果几个月来的努力都没有结果,有些货物外包装上有,但电话打过去不是占线,就是国外的号码。
生意场永远是利益场!王斌最终花了20万元买通了周杨的兄弟陈三。
2002年春节之后,王斌在陈三的带领下,去了一次广东的虎门,那里现在是中国最大的服装生产基地之一。
他们在一个仓库里见到了这样一幕:数十个民工正在分拣各种包装袋里的服装,各种品牌都有,那些包装袋上有的写着“次品”、“销毁”等字样。
一个管仓库的人告诉王斌,这些服装来源大都是各个做OEM(代工)的服装厂,他们受品牌服装厂商委托生产服装,在品牌服装厂商的检验中,有些产品成为残次品或者是不合格产品(比如商标洗麦装错、角落有瑕疵、扣眼打错等),根据规定,它们都该被销毁,但是,在实际运作中,或者是品牌服装厂商的个别人员、或者是这些OEM工厂为了个人利益,就把这些产品(在服装圈里,这些产品被称为“尾货”。)处理给了一些大批发商。
这些大批发商再在各地区域代理,然后层层赚取利益之后,流落到二三级市场。
虎门之行,让王斌终于知道了自己卖的尾货为什么这么便宜了,当然,更让他的怀疑变成事实——自己赚的钱并不是最多的。
从OEM工厂出来的尾货,一般不是按照件计算的,而是按吨计算的,“一般一吨1万元到2万元。”这个价格对于按人工、材料等成本计算来说就显得非常便宜。
这些一级批发商拿到货物后要做的工作就是分拣。无法卖的会给收破烂的,最过时又不畅销牌子或问题严重的货就通过各地区的代理商,再逐步会流落到早市,稍微好一点的货物依次会流落到展销会、精品服装外贸店等。
在这个过程中,以一件中等质量的普通衣服为例,它的价值变化是这样的:一级批发商拿到的成本价是5元,他批发给像周杨这样的地区级代理商的价格是8~10元,再到王斌已经变为15元左右,再往下走可能就是20元以上了。
不久,王斌甩开周杨,直接和一级批发商联系货源。
不得不提的插曲是,王斌和周杨分道扬镳后不久,陈三在家门口被人连砍12刀,他没有报案。王斌
也受到过威胁。不过,一年之后周杨却突然因车祸死于非命。有的人说,车祸有些蹊跷,但王斌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真相
周杨只是把王斌带入了尾货市场,其实这还只是A货市场的冰山一角。在利益驱使下,王斌很快进入原单、跟单、仿单市场。
一件服装最关键的是版型和面料(辅料如纽扣、拉链相对次要,所以一般都在国内选购)。版型和面料都是由品牌服装厂商提供,为了保证工厂的生产需要,品牌服装厂商一般提供的面料会比计划多3%。
现在去买A货,经销商往往会告诉消费者,原单货就是用这3%的面料生产的。显然,这是一个谎言。如果是几年前(主要是指王斌刚进入这个行业的2000年前后),也许还是事实。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现在的品牌服装厂商都已经越来越聪明了,如果有多余面料(甚至是裁剪剩下的布条),即使有人提出拿来做拖把布都不行,他们会全部收回或就地销毁。根本不可能出现和正规产品一样版型和面料的原单货。”
更重要的问题还在于,一般在签订委托生产合同时,品牌服装厂商都会注明,如果出现扣留原材料等行为。工厂将会为此支付巨额经济赔偿。在这样的条款约束下,敢于如此冒险的工厂是比较少的。
但是,工厂也是逐利的,它不敢直接冒险,暗中运作也是公开的秘密。
有些工厂的老板一旦接到品牌服装厂商的生产定单后,马上就会组织类似的面料,在帮品牌服装厂商代工的同时,自己也生产一些仿制品。
这样,版型一样(他们直接盗用是品牌服装厂商提供的版型),做工一样(都是同一批机械和工人生产的)、面料有差异的服装产品也会出现。王斌告诉本刊记者,这些产品应该叫跟单,不能叫原单,因为即使面料再接近,还是会有差异,不过,有的面料选择得好,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当然,这样的工厂依然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因为他们直接盗用的是品牌服装厂商提供的版型,实际是一种侵权行为。
“一般那些工厂接到品牌服装厂商的定单后,就会给我们发传真,把产品的基本情况告诉我们,然后
让我们下定单。”王斌说,他们定的产品的批发价一般是品牌服装价格的1/10,比如一件Adidas牌的外套,专卖店的售价是800元的话,工厂给一级经销商的跟单货价格大概就是80元,经过3~5次的层层转手,最终到消费者手里时,这件外套的价格大概是150~250元之间。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做这种跟单货生意的各级经销商的利润都比较高,主要原因除了产品和正品在质量、款式等方面相差无几外,关键是时间上能赶上趟。因为几
乎都是同一时间段生产的产品,往往专卖店的产品还没有上货,跟单货已经上市了。
这种跟单货的最终流向是两个地方:品牌服装折扣店,或者是正品服装专卖店。
跟单货为什么能进正品的销售渠道呢?
“因为产品的相似性太强,导致消费者甚至是一些专业人士都无法辨认,自然就有专卖店的老板会打着正规厂商的牌子,购买这样的跟单货来卖给消费者。”王斌说。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这样的事情正不断被暴光:消费者在正规服装专卖店买到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而经过服装厂商的检查发现,产品除了面料等区别外,其他都和真品一模一样。王斌说,这些出现质量问题的产品100%是跟单货。
2004年~2005年,王斌大概赚了400万元。他说:“这比原来做尾货利润要高得多,当然风险也高,除了应付名牌厂商的打击,也要逃避工商的打击。”
“A货里面最常见的就是仿货了,材料完全不一样,做工也不一样,就是上面写了一个著名的商标,就开始外销了。”王斌告诉记者,如果2003年前充斥二级市场(包括菜市场、展销会等)的是质优价廉的尾单货的话,那么从2004年以后真正在二级市场唱主角的应该是仿货。
“这些仿货,仿得甚至有些滑稽,很多正品根本没有的款式,市场上也能出现,有些工厂,是自己设计后,随意在上面贴上个著名商标即可。”王斌说。
有业内人士介绍,这样的工厂是比较低端的,稍微有水平的做仿品的工厂,他们虽然不像做跟单的工厂那么方便的拿到版型等,但是他们善于捕捉市场动向,特别善于跟风,一旦某品牌的服装销售不错,他们就会在最短的时候仿制出来。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做低端粗劣仿货的工厂,一般都是家庭作坊,普通的衣服一般就是10元、20元一件。而跟风跟得好的工厂,有的甚至做出来的产品不比跟单货做得差,如果他们不打正品的商标,还不侵权,所以,收益大而相对风险比较小。
退出
包括尾单、跟单、仿单等各产品在内,仅服装行业的中国A货市场,每年的营业额超过500亿元。据调查,像王斌这样的一级A货经销商,每年涉及的金额超过3000万元,“难道在中国,做我们这行的不出100个人吗?事实上,涉及金额比我大的也大有人在。”他说。
在A货这条利益链上,如果把某件服装的利润总额假定为100%的话,生产工厂将获得的利润是15%,一级经销商的利润是10%,下一级批发商15%,以后逐级增加。
本刊记者调查发现,生产A货服装的厂商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省份。最近几年,随着仿单货,特别是低端
仿单货的快速发展,在武汉、重庆、西安等地的小服装作坊里,也开始生产仿货。
而从经销商的角度来看,越是在上游,他们的单件利润就越低,但是,他们的总量非常大,被他“拔毛”的就多,所以,他的总收入肯定最高。而之所以越是下游的经销商的单件利润越高,那是为了刺激终端,如果终端做不起来,这条利益链就会肠梗塞。
王斌的“事业”在2005年年底的时候,进入鼎盛时期。他几乎垄断了西南和东北市场的上十个品牌的A货市场。那时候,他们出入豪华酒楼、歌厅,进出带上数个兄弟,俨然一副大哥风范。
但很多人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在鼎盛时期,王斌选择了退出。
据说,在东北为了争取经销商,商战变成了血战,他的两个兄弟被对方砍成重伤。还有人说,某地工商局的人查了他的货后,直接问他给多少钱,不然就不放行。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这是个江湖!”关于退出这个话题,王斌不断说出这些语言。
虎门最大服装批发市场 2006年7月,王斌在厦门的南普陀寺皈依佛门,整个仪式安静平和,不少曾经跟着他一起“发财”的兄弟都为之动容。现在,在重庆的家中,他也天天颂经,隔三岔五,还要到寺庙里修行。
然而,一切并没有因为他引退而结束。
尾声
在王斌皈依佛门之后,以前跟着王斌打拼天下的几个兄弟在成都成立了服装公司。
从周杨处“叛变”后跟着王斌闯荡的陈三,因为被人砍过,腿有点残疾,但是反应相当灵敏,三句话中有两句话是用“老子”开头的,他现在负责新公司的运转。
陈三不忌讳说,他们的服装公司,虽然听从了王斌的劝说,不再做A货的批发,但是多少也与A货有些联系。
“除了少量的服装是自己设计的外,我们还是通过以前的关系,比如接定单的工厂,批发他们的跟单货,但绝对不是简单地跟,我们一般会把别人的版型进行改进,然后再生产。关键的是,我们现在是挂我们自己的商标。”陈三说。
“我们的产品款式新颖,至少和著名品牌的大趋势一致,另外,又融合了自己的想法,更重要的是,产品的价格相对便宜,所以市场是巨大的。”这个服装公司另一位成员说。
重庆捷讯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建勋说,陈三等人创办的服装公司的运作行为,尽管在道德层面上值得商榷,但是并不违法。“因为他们更多的是借鉴了品牌服装的版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再创作。”
本刊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像陈三等人一样,逐渐在“漂白”自己身份的曾经的A货大鳄,并不是少数,“每个人都还是想要一个光明正大的身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