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胃肠综合征及其预防和缓解
很多人在跑步或长时间运动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感觉--腹痛、恶心、反胃,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实,这都是运动型胃肠综合征的一些症状。运动是把双刃剑,适当的运动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许多益处,有助于我们身体各个机能的完善与强化,但剧烈且过量的运动则有可能对我们身体造成伤害。其中,运动型胃肠综合征就是一种因运动而引发的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的病症,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共同认识一下该病征。
l  什么是运动型胃肠综合征
指由运动引起的胃肠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种病症,其症状多表现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烧心等症状,严重者可呕吐咖啡样物、排出黑便或血性便。一般可分为上肠道综合征与下肠道综合征两种类型,发病部位不同,所引起的症状也有些许差别,上胃肠道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反胃、烧心等;下胃肠道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腹泻、便意、便血等症状。
l  运动型胃肠综合征的易患人
25-50%的运动员在平常的训练和竞技比赛中,都会出现运动型胃肠综合征的症状,其发生与
运动项目、运动强度有关。一般来说,进行高强度的运动时,发生胃肠综合征的概率明显高于进行中、小强度时发生的概率,尤其是在中长跑、自行车、足球、游泳、篮球等运动项目中更为常见。例如一项国外研究结果显示:自行车运动员中有67%的人在运动中出现了胃肠综合征,且多数表现为上胃肠道综合征;长跑运动员有76%的出现胃肠综合征,主要是下胃肠道综合征。运动性胃肠综合征的发生还与年龄和性别有关,女性的发病率要高于男性,可能与男女之间不同的的生理特点有关,如月经周期、激素分泌所决定。
l  运动型胃肠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一般认为,运动性胃肠综合征是机体对各种应激性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生物防御反应,是中枢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多个器官系统相互作用导致胃粘膜保护机制削弱、损伤因素作用相对增强,是多因素综合的结果。下面就一些常见且主要的诱因进行说明。
1.  胃肠道供血不足:大强度运动时骨骼肌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内脏器官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胃肠道血流量明显减少(较安静时减少2/3左右)。脱水、高温等情况更加重胃肠道血供障碍,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分泌,氧自由基等释放加重胃肠道黏膜微循环缺血。
2.  胃肠痉挛:精神紧张、过饱、空腹可引起胃肠道激素异常分泌,胃肠运动不协调造成胃肠痉挛。
3.  肠道屏障破坏:在长时间超负荷运动等应激状态下,会导致肠粘膜破坏、肠内菌失调和免疫功能低下,使肠道屏障破坏,肠内细菌和内毒素移位入血,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4.  运动中高糖饮料摄入不当:运动中喝高糖饮料,会抑制胃排空,使水分积存在胃内,造成胃膨胀,出现反胃、胃肠逆流、胃痛和不适等感觉。
l  如何预防与缓解运动型胃肠综合征
预防:
1.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与运动强度,避免一开始即高强度耐力运动。若非特殊需要,普通人应选择中小强度的运动。
2.  运动前应注意饮食。如何缓解胃痛减少富含脂肪、糖类、蛋白质等食物的摄入;及时饮水,在脱水前补水,避免感到口渴时再饮水,且不要摄入碳酸饮料。
3.   运动前做好准备工作。运动前应做一些热身活动,使身体由静态转变成动态,以便适应剧烈运动过程中身体代谢的需要,有效减少运动中腹痛的产生。
4.  注意运动时间,避免饭后立即运动,避免过饱、空腹运动,建议饭后1-2小时进行运动。
缓解措施:
1. 当运动中出现恶心、腹痛时适当减慢速度,调整呼吸。严重时,应立即停止运动,调整呼吸、按压疼痛部位。康复师应建议运动员立即休息,同时予以腹部热敷,并适量饮些热饮料,一般可自行缓解。
2.  若腹痛较为严重,可针刺或手刺足三里、内关、大肠俞等穴位。待症状有所缓解,听从医嘱服用相应药物。
3.  注意运动员的饮食,减少高糖食物的摄入,饮食应以高蛋白高为主,蛋白尽量选用优质蛋白, 增加蔬菜和水果比例,多服用温水,适当补充电解质。
4.  可对运动员进行放松,如水疗、理疗、按摩或医疗体育(八段锦、气功、太极拳等)。
5. 休息24小时症状无缓解应该及时就医,明确具体原因。
参考文献:
1.  《运动解剖学》编写组 编《运动解剖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
2.  王小梅,景会锋《运动型胃肠综合征的发生原因及其可能机制的初步研究》,四川体育科学,2008(3)
3.  张文, 等.《运动型胃肠综合征64例临床分析》,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6,25(1)
4.  史艳莉,等.《大学生运动型胃肠综合征肠屏障功能变化与监测》,中国医学杂志,2010,29(3)
5.  张蓝予.《运动型胃肠综合征的分析与调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