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论述题
1.古文解释:分析题目定义,再结合实际回答
2.中医的原则:先思考病机是什么,病因是什么,病因是什么,发病部位在什么地方,在推论原则。
3.如果是辨证论治:首先考虑可能出现的政治分类,答题顺序先虚实寒热辩证;再脏腑传变辩证,也可以考虑经气血津液和三焦辨证
1.痰湿咳嗽有那些主证?如何?临床可见哪些病理演变?
痰湿咳嗽的主证是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谈多易咳,因痰而咳,痰粘腻或稠厚成团白或带灰,每于早晨或食后为甚,进甘甜油腻食物复加重。常兼见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舌苔白腻,脉象儒滑。当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方用二陈汤,三子养亲汤加减。常用药如:苍术 厚朴 杏仁等。一因气不化津,停而为饮,或成痰饮咳嗽,表现为寒饮伏肺证;一因肺脾气虚,病延及肾,成为“肺气虚寒”的慢性咳嗽或咳喘
2.哮喘如何与喘证 支饮相鉴别?
哮喘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喘必兼喘,但喘未必见哮。哮指响声言,喉中哮鸣有音,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急促困难,是多种肺系疾病的一个症状。支饮亦可表现为痰鸣气喘的症状,大多由于慢性疾病咳嗽经久不愈,逐渐加重为咳喘,病势时轻时重,发作与间歇的界限不清,以咳嗽和气喘为主,与哮病间歇发作,突然发病,迅速缓解,喉中哮鸣有音,轻度咳嗽或不咳有明显差别。
3.如何鉴别虚喘与实喘?
实喘多见病程短,起病急,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虚喘常见病程长,病势缓,时轻时重,遇劳及甚,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微弱或浮大中空。
喘证的原则:实喘其治主要在肺,治予祛邪利气,区别寒 热 痰的不同,采用温宣 清肃 化痰等法;虚喘治在肺肾,尤其以肾为主,应予培补摄纳,针对脏腑病机,采用补肾 纳肾 益气 养阴等法。虚实夹杂,下虚上实者,当分清主次,权衡标本,适当处理
4.什么是虚喘“上实下虚证”?试述其病机证治。
所谓喘证的上实下虚是指痰气壅盛于肺,肾元亏损于下的肺实肾虚之喘证
其病机为痰浊壅盛于肺,肺失宣肃,肾气亏损于下,气失摄纳,肺肾同病,邪实正虚。临床表现为既有喘咳气息,痰多,胸中窒闷等痰气壅肺的症候,又见气息短促,呼多吸少,动则喘甚等肾不纳气的征象。治当化痰降逆,温肾纳气。方用苏子降气汤加减。
5.何谓“胃不和则卧不安”?如何?
“胃不和则卧不安”出自{素问·逆调论}。因暴饮暴食,宿食停滞,脾胃受损,酿生痰热,壅遏于中,痰热上扰,胃气失和,而不得安寐。证见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伴口苦,头重,目眩,舌偏红,舌黄腻,脉滑数。治当清化痰热,和中安神,用黄连温胆汤加减。
6.哪些胃痛需要掌握“疏肝不忘和胃,理气慎防伤阴”的原则?为什么?
肝气犯胃证胃痛需要掌握上述原则。肝气郁结,横逆犯胃,使胃气郁滞,失于和降,不通则痛。中“疏肝即可和胃”。因此,上首选要疏肝,但发病的关键在于胃失和降,主脏在胃,故同时要和胃。气滞易化火伤阴,而理气药多为辛香燥热,易伤阴液,使病情迁
延,变生它证。故用药时应选用理气不伤阴之品,如香橼 佛手 绿萼梅等
7.寒邪犯胃和脾胃虚寒所引起的胃痛,在病理和证治方面有什么联系?
在病理上,前者因感受外寒,致寒凝气滞,胃失和降,属实;后者因久病失养,劳累过度,致中阳不振,健运无权,属虚。如寒邪久留或反复发作,易伤脾阳,而转为脾胃虚寒证;脾胃虚寒者,又最易外感寒邪而表现为虚实夹杂的症。在证候表现方面,二者皆可出现恶冷喜暖,得温痛减,口干不渴,苔薄白等症。在上,二者皆用温阳散寒的方法。寒邪犯胃证以散寒止痛,用生姜红糖汤 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脾胃虚寒证治以温中健脾,用黄芪建中汤为主方。
8.脾胃虚寒证的胃痛如何区别黄芪建中汤和理中?
黄芪建中汤适用于脾虚胃寒证,症见胃痛隐隐,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吐泛清水,食欲尚好,大便正常,苔净不腻。理中丸适用于中阳不运之脾胃虚寒证,症见因寒邪较甚而胃痛较剧,甚则呕吐清水,四肢不温,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胖,苔白腻。概言之,二方皆用于脾胃虚寒证,但前者偏重于胃腑虚寒,而后者偏重于寒邪较重的脾脏虚寒。
9.胃痛、噎膈与呕吐均可见为阴不足证,其病理表现和原则有何不同?
胃痛之胃阴不足证病机为胃阴亏虚,胃失儒养,气机不利,不通则痛。症见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治以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代表方:一贯煎合芍药汤加减
噎膈之胃阴不足证,病机为胃津阴亏,食道失于儒养,症见吞咽梗涩疼痛,固体食物难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舌红干或有裂纹,脉细数或脉弦细。原则为滋阴润燥生津。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呕吐之胃阴不足证病机为胃阴不足,胃失儒养,和降失司,胃气上逆。症见呕吐反复发作,时作干呕,口燥咽干,似饥不欲食,舌红少津,脉多细数。治以滋养胃阴,降逆止呕。代表方:麦门冬汤加减
10.肝气郁结胃痛、呕吐和泄泻,其发病及机制与方法有何区别?
三者虽均可因肝气郁结所致,然其发病机制与有以下不同:肝气郁结,致胃气郁结,不通则痛,可表现胃痛,治宜疏解理气,和胃止痛,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肝气犯胃,胃
失和降,气逆于上,则表现为呕吐。治宜疏肝和胃,降逆止呕,方用四七汤加减。肝气乘脾,脾运不健可导致腹泻,治宜抑肝扶脾,调中止泻,以痛泻药方为主方
11.试述泄泻的辩证要点和原则。
如何缓解胃痛辩寒热虚实:凡病势急骤,脘腑拒按,泻后痛减,小便不利者,多属实证;凡病程较长,腹痛不甚且喜按,小便利,口不渴,多属虚症。粪质清稀如水,腹痛喜温,完谷不化,多属寒湿之证;粪便黄褐,味臭较重,泻下急迫,肛门灼热,多属湿热症。久泻迁延不愈,倦怠乏力,稍有饮食不当或劳倦过度即复发,多以脾虚为主;泄泻反复不愈,每因情志不遂而复发,多为肝郁克脾证;五更飧泻,完谷不化,腰酸肢冷,多为轻症,预后良好泻而不能食,形体消瘦或暑湿化火,暴泻无度,或久泄滑脱不禁,均属重症。原则:泄泻的应以运脾化湿为主,急性泄泻多以湿盛为主,重用化湿佐以分利。再根据寒湿和湿热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寒湿与清化湿热之法。挟有表邪者,佐以疏解;挟有暑邪者,佐以清暑;兼有伤食者,佐以消导。久泄以脾虚为主,当以健脾;因肝气乘脾者,宜抑肝扶脾;因肾阳虚衰者,宜温肾健脾;中气下陷者,宜固涩。暴泻不可骤用补涩,以免闭门流寇;久泄不可分利太过,以防劫其阴液。若病情处于虚寒热兼夹或互相转化时,当随证。
12.逆流挽舟的适应症和代表方?
逆流挽舟是指通过疏解表邪,使由表入里的风寒暑湿之邪再从表出,前人所谓邪从外入者仍当从表出,犹如逆流中挽船上行之意。适用于湿热痢疾初起兼有表证,除有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脓血,表白相间,兼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脉浮等表证。代表方为荆防败毒散,【活人败毒散】疏解除湿,寓散于通,使表解里滞亦除。但本方药多辛燥,里热已盛者,不可使用。
13.黄疸的辩证原则和大发是什么?
黄疸的辩证以阴阳为纲。阳黄以湿热为主,表现为黄鲜明如橘,甚则如金,或伴身热,口干口苦,尿赤黄,舌苔黄腻,脉弦数。阴黄以寒湿为主,表现为黄会按如烟熏,或伴腹胀,便溏,尿淡黄,苔腻,脉儒。主要是化湿利邪,利小便。属湿热者清热化湿,佐以通利腑气。属寒湿者温中化湿。如为急黄热毒炽盛,邪入心营。又当清热解毒,凉营开窍。
14.黄疸、癥积、鼓胀有何区别联系?
区别:黄疸因湿困脾运,肝胆失疏泄,胆汁外溢导致身黄,目黄,小便黄;癥积因肝脾失调,气滞血瘀而表现为腹内结块,固定不移,或痛或胀。鼓胀病机为气滞血瘀、水湿内停,本虚标实,以腹部胀大如鼓
联系:黄疸迁延日久,肝脾失调,气滞血瘀可发展为癥积,进一步可发展为鼓胀;癥积可并见黄疸,可发展为鼓胀;鼓胀病可并见黄疸,癥积
15.鼓胀使用峻下逐水剂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是什么?应用时应足以哪些问题?
逐水剂的适应症是实胀,凡病程较短,正气尚未过度消耗,饮食未减,而腹胀为甚,腹水持续增长,便秘,脉象有力,服利尿药少效,属体实邪实者,可暂用攻逐之法,以缓其急,减轻病人痛苦,缩短疗效。禁忌证:1.正虚体弱,饮食甚少;2.发热,黄疸日深;3.有出血倾向或有溃疡病;4.严重的心脏病变以及肾功能不全者,均不宜用攻逐之法。使用时应注意:1.中病即止,“衰其大半而止”,绝不可过量使用峻下之剂,以防止损伤脾胃,虚败元气,而致出血,昏迷之变。2.应注意呵护正气,在运用逐水剂舟车丸、控涎丹、甘遂等药物时,常用枣汤或米汤送服,粉剂使用胶囊,或桂圆肉包裹,一般以2~3天为一个疗程,必要时停3~5日再用。3.使用逐水剂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发现严重呕吐、腹泻、腹痛者则
应当停药。4.如正虚者,要先补后攻或攻补兼施。
16.如何理解鼓胀“阳虚易治,阴虚难调”?
水为阴邪,得阳则化,故阳虚患者使用温阳利水药物,腹水较易消除。若是阴虚型鼓胀,温阳易伤阳,滋阴有助于利湿,颇为棘手。临证可选用甘寒惨淡之品。以达到滋阴生津而不粘腻助湿的效果。此外,在滋阴中少佐温化之品,既有助于温阳化气,有可防止滋腻太过。
17.血症的原则是什么?
血症的原则:1.治血2.治火3.治气。血证以出血为中心,故首先应该治血:1.收敛止血。因出血量多而不止,当以收敛止血治标为主,但切忌单纯使用,应结合病理属性配合使用,防止留瘀,变声他患,常用炭类酸涩收敛的药物等。2.凉血止血。适应于血热妄行。因血得热则行,热盛则迫血妄行,而血凉便能归经,药如丹皮等。3.祛瘀止血,适用于离经之血瘀阻脉络,气血运行不畅,瘀血不去,血渗不止,故宜祛瘀止血,药如三七等。
18.郁证为什么要重视理气?在临床上如何掌握理气法?
郁证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一类病症。因本病始于肝失调达,疏泄失常,故以气机郁滞发生的病理基础,当以理气为先,属实者应配合行血化瘀利湿清热消食等法;属虚者应当佐以养心安神滋养心肾等法。然而理气之品多偏香燥,久用必致耗伤阴血,尤其对久病阴血不足之体,应当慎重。即使病情需要亦选用药性平和理气之药,如佛手、合欢花等,让其达到理气而不伤阴的目的。
19.如何鉴别中风之中经络,中脏腑,闭证,脱证和阳闭阴闭证候?
凡有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语言不利而神志清楚者为中经络;若有神志不清者为中脏腑。
闭证主要症状是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根据有无热象有阳闭阴闭之分。阳闭除闭证的症状外,还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燥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阴闭除闭证的症状外,还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脱证主要症状是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肢体偏软,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