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排名、学科及挑战
作者:虎
来源:《现代教育管理》 2017年第3期
国外大学排名
    摘要: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理性看待世界一流大学与大学排行榜之间的关系,厘清一流大学建设与一流学科建设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关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同时,更要重点关注发展我国健全的高等教育体系。在我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诸多危机和挑战,诸如过度强调科研可能会导致对教学质量的忽视、对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视可能会进一步强化精英主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如何形成中国模式等。
    关键词:世界一流大学;大学排名;一流学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85(2017)03-0024-05
    一、关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几种典型解读
    对于世界一流大学概念的界定至今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这不仅缘于世界一流大学自身的复杂性所在,也缘于不同学者在世界一流大学认识上的多元价值观。实质上,在研究的过程中,人们似乎也没有
很好地厘清世界一流大学与著名大学、旗舰大学、精英大学以及研究型大学等诸多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近些年来,随着各种各样的世界大学排行榜在国际上盛行,人们对其甚为推崇,乃至于在对世界一流大学进行界定时,简单地认为位于世界大学排名前50 名或者前100 名的就是世界一流大学。然而殊不知,当下盛行的各类世界大学排名本身在学术界就因诸多原因而饱受诟病,因此这种简单的界定方法也很难称得上理性和科学。对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评论,著名的美国高等教育学家阿特巴赫(Altbach,P.G.)就曾说过:“每个国家都想拥有世界一流大学,但没有人知道世界一流大学到底指的是什么,也没有人知道如何才能拥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学。”[1]
    然而,虽然人们在对世界一流大学这个概念进行界定以及形成统一认识上存在诸多困难,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国内外还是有诸多学者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处于不同的立场,尝试给世界一流大学做出一个较为清晰的界定。国外如美国学者阿特巴赫及摩洛哥教育经济学家、世界银行高等教育前主管贾米尔·萨尔米(Jamil Salmi)对世界一流大学的界定,在学术界得到诸多学者的认可和广泛引用。在阿特巴赫看来,“世界一流大学应包含卓越的研究,高质量的教员,良好的内部治理,学术自由以及充足的设备和资金投入”。[2]同样,贾米尔·萨尔米也是从世界一流大学应该包含的主要要素出发,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应该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人才汇聚、资源丰富以及治理规范。[3]此外在美国大学联合会工作长达29 年之久的联合会前副主席约翰·冯(John Vaugh)在接受访谈时认为,“世界一流大学要有广泛的学科领域,其意味着教育质量应该是世界级水平,而且要得到世界上多数国家及高校认可
的”。[4]同样,在国内也有不少学者基于自己不同的理解,发表了对世界一流大学的看法,较为典型的如中国香港科技大学丁学良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是研究型大学,而且还要具有“普遍主义”的精神气质。[5]浙江师范大学眭依凡教授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应该具备“学术实力雄厚、做出世界贡献以及享有国际声誉”三个方面的特征。[6]
    以上国内外诸学者对世界一流大学的解读,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宽广的视角来进一步深入了解何谓世界一流大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在进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前,确实有必要先将“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这个概念搞清楚,不然其建设将可能会本末倒置、南辕北辙。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需不需要给世界一流大学一个标准化的、普适性的定义呢?对此问题,笔者比较认同美国大学联合会前副主席约翰·冯的说法,他认为:“对于世界一流大学的认定要看你的目的何在。也许我们既有一个比较严格的定义,也有一个比较宽泛的定义的话会比较好。”[7]实质上,这里涉及到的问题是概念界定上的逻辑问题,也就是说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相关研究中,究竟是先要按照西方标准设计出一套硬性的指标体系进行界定,还是先要立足本国实际国情,结合国家现实需求,在对国际上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经验借鉴、规律遵循以及本质提炼的基础上进行界定,或者说要兼顾两者,也许是更为需要研究的问题。
    二、一流大学与大学排名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当下世界各国开展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过程中,最常为大家热议的便属形形的世界大学排名了。实际上,世界大学排名对各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甚至正在改变着世界高等教育秩序。尽管世界大学排名被认为是全球化的“副产品”,但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各国无法对此视而不见,不少高校将排行榜视为学校改革的重要参考标准之一。2016 年1 月欧洲大学联合会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欧洲39 个国家171 所大学中,86%的高校表示关注全球高校排名情况,70%的高校在进行决策时参考排行榜标准,80%高校认为排名数据是吸引有潜力的研究者和学生的重要因素之一。[8]因此,进入21 世纪以来,欧洲的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的合并,希冀通过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实现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以及高等教育财政的更大投入,进而建成若干所具有国际较高知名度的世界一流大学。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为了在世界高等教育之峰占有一席之地或满足本国现实的高等教育需求,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来吸引人才,提高国际影响力和地位,建成高等教育强国。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趋势是,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及学者过于关注世界大学排名中的各种指标体系,以至于谈及世界一流大学,更多的是在谈教育经费、科研产出、师生数量等量化的概念,却鲜有谈及精神文化、教育质量、人才培养、大学理念等更为重要不可量化的内涵。似乎说只要在世界大学排名体系的各种指标中位居前列,就可以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了,这是一种极其可怕的倾向,暂且不说在这种认知下的规定性建设会不会牺牲原有的大学传统、教育公平以及精神文化等看不见的宝贵资产,参照世界大学排名中的各种指标体系就能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了吗?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其中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大学排名因诸多原因而饱受诟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排名是一场“ 零和博弈”(zero-sum game),因排名顶端位置的数量是固定的,新面孔的加入必然是以旧面孔的退出为代价的。[9]这样的认定方法显然过于僵化,不利于全球良好高等教育生态的形成。第二,大学排名五花八样,而且排名方法也在频繁改变,也就是说同一所大学在不同的排行榜中,可能会因不同的排名指标体系相差很多,再者就每一个大学排名来说,其排名方法的改变也会导致排名秩序的改变。例如,在《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的“世界大学排名”(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5-2016)和上海交通大学发布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Rankings ofWorld Universities 2016)中,仅有两所中国大学(这里只指中国大陆,不包括中国香港和)进入前100 强,而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and World Report)的“ 全球最好大学排名”(BestGlobal Universities 2016)和“QS 世界大学排名”(QSWorld-Class University Rankings 2015-2016)中则分别有3 所和4 所中国大学进入到前100 强。
    那么,这些排名到底意味着什么呢?答案是国际大学排名结果因其指标选取和权重的差异而各不相同。因此,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理性看待各式各样的世界大学排名,合理以及科学地应用大学排名,取利避弊,不应陷入为排名而建设的怪圈之中。实质上,对于一所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大学来说,其必须是形神兼备的,也就是说其不仅在可量化的诸如教育经费、科研水平、师生数量等指标体系上表现出一流的水平,而且在大学精神、大学文化、人才培养等不可量化的因素上也
表现得极其卓越。而对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者来说,我们需要知道的一点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形”也就是这些排名体系中的各项指标,是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措施、实施各种计划、加大资金投入和卓有成效的共同努力来完成的,而一流大学的“神”却是经过数百年的沉淀、发酵而自然形成的,这个过程是不可复制的,也是不可能人为建构的。因此对于大学排名,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合理使用,不能围着大学排名转。我国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从排行榜上的一流大学内化到人们思想价值认可的一流大学,这才是真正成熟的一流大学,它是“本质的改变、思想的改变、文化的改变、价值观的转变”。[10]
    当然,虽说大学排名是关于大学的可操作化指标上的认知,也仅仅是对有限办学要素的评价,但由于大学排名的广泛传播,对于各国大学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认知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不能熟视无睹。此外,对于世界大学排名,我们也应看到其积极作用,诸如其可以使公众了解学校,可以帮助政府、社会以及学校自身较好地实现共同治理,对大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因此,在排行榜时代,我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可以因排名制宜,理性看待大学排行榜,通过各指标排名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扬长补短进而使得我国有更多的大学迈向世界一流。
    三、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之间的关系
    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过程中,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究竟孰轻孰重?不将这些问题廓清,恐难以发挥“双一流”建设的真正功效。
    关于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实然状态,华南师范大学卢晓中教授在对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ARWU)与学科领域排行榜(ARWUFIELD)、《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行榜与学科排行榜、QS 世界大学排行榜与学科排行榜前100 名大学及学科进行考察的基础之上,得出了三点结论:第一,世界一流大学必然有一流学科作为支撑,一流学科建设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基础;第二,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并非都是一流的;第三,世界一流大学既与一流学科的数量关系密切,也取决于一流学科的质量。[11]的确,学科作为大学最基本的元素,是知识创新的源头,也集中反映了大学教学、科研、师资等方面的实力,可以说,一流学科的建设是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也是构筑和提升世界一流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事实上,在长期发展中,世界一流大学都高度重视学科建设,通过学科来带动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从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发展来看,它们普遍重视并拥有一批一流学科。从定性的角度看,世界一流大学整体学科水平高且有一批世界顶尖的学科,同时其学科发展方向符合科技发展前沿或经济社会重大需求,拥有高水平的师资、能够持续产出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科技成果、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拔尖人才。
    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过程中,一流学科起着巨大的支撑与推动作用,放眼观看世界一流大学,便会发现处于全球顶尖行列的一流大学无不拥有其优势学科,诸如哈佛大学的医科、牛津大学的艺术与人文学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化学学科等,皆在全球占据着难以撼动的地位。此外,如果对2016 年US NEWS 学科排名前3 的大学加以研究的话,便会发现一个基本事实是,在该学科领域位居前3 的
大学基本上都处在世界大学排名中的前100 位。由此可见,一流学科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甚至可以说,一流学科是一所大学成为世界一流的必要条件,没有一流学科,就没有一流大学。
    既然我们深悉了一流学科对于一流大学的重要性,那么接下来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大学建设该怎么权衡,是同步建设还是分步建设?虽然在“双一流”的建设方案中并没有向我们表明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只是提出了明确的建设目标,但是作为研究者,我们对此问题需要有一个深入的分析。从逻辑学以及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角度来讲,在“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大学建设是互相支撑、互相促进的。因为我们知道世界一流大学中的一流指的绝对不是某个方面的一流,实际上,世界一流大学是由一流学者、一流学术、一流学风、一流学生、一流声誉、一流制度、一流文化等诸多一流构成的。因为一流学科的建设必定需要一流的学者、做出一流的学术、营造一流的学风并培养出一流的学生。而一流学科恰恰可以作为一个有效的突破口,通过建设一流学科、引进一流学者、做出一流学术、营造一流学风、培养一流学生,进而建设一个一流的学院。从组织属性来看,大学就是由若干学院组成的一个实体,因此一流学院的形成必定会推进一流大学建设的进程,因为其可以提高该大学的国际声誉,在国际上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反过来学校国际影响力及地位的提升会吸引更多一流的学者、产出更多一流的学术、培养出更多一流的学生、造就更多一流的学院,进而使得大学作为整体迈向世界一流。这样来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应该是一个良性的互动过程,而这种互动形成的是一个良好的高等教育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