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屋基本情况及旅游景点介绍
一、基本情况
黔西县新仁苗族乡是民建中央重点帮扶乡镇,位于黔西县南陲,地处东风湖上游北岸,与织金、清镇两县市相望。化屋村位于新仁乡南部,东经1004′-1007′,北纬248′-250′,鸭池河大峡谷、东风湖北岸,海拔870米至1360米之间,总面积8.2平方公里,距乡政府驻地9公里,距黔西县城50公里,属二水(鸭甸河、六圭河)交汇、三县(黔西县、织金县、清镇市)连界的河谷地带,景观壮丽,清代成寨。该村居住着苗、彝、汉三个民族,辖253户1066人,其中苗胞占95%,是新仁苗族乡最具代表的苗族村寨。全村耕地面积4l7亩,林地面积2172亩,主产玉米、小麦、油菜籽、烤烟,特产柑桔、生姜。
化屋虽为片壤之地,然开发较早。南朝梁、陈时间,昆明夷闽支卢鹿部,沿江东进,占据此地;唐代,先后划入琰州之琰川县和龚州(今黔西);宋为“罗氏鬼国”;元代,先属鸭水县,后归鸭水长官司;明时,先后隶属贵州宣抚司和水西宣慰司;清初,吴三桂平水西时被困之于三岔河,战火将这里毁成废墟,沦为荒野,后有4户苗民来此,开荒狩猎,重建家园,遂又逐步发展,划归黔西安德里三甲。民国六年(1917年)置特编保(乡级),属南一
区。民国二十一年与新仁乡合并,称仁化乡。民国二十七年分开置化屋特编联保,下辖3个保。民国三十年同新仁、慕义合并称仁慕乡,直至解放。1953年5月置化屋乡,隶属大关区。1957年6月,贵州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为苗族乡。1958年9月改称人民公社。1959年改称管理区。1961年3月复称公社。1984年6月,恢复化屋苗族乡建置。1991年11月,建并撤后划为新仁苗族乡,称化屋村。
化屋村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该村区位优势好,交通便捷,民族风情浓郁,有极具特的蜡染刺绣服饰,优美动听的原生态多声部苗歌,奇特的芦笙舞、板凳拳舞、打鼓舞等舞蹈体现了苗族历史的源远流长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自然景观壮丽,素有“抬头张家界,低头九寨沟”的美称,有栩栩如生的水西姑娘、神奇的天竹峰、形象逼真的人面狮身、大鹏展翅等景点20余处,各景点集雄、奇、险、峻为一体,无不令人叹服大自然造化之妙。
近年来,化屋村利用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的自然景观、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开发建设以“乌江源百里画廊——化屋苗寨”为核心的旅游实体。2007年9月,毕节地区旅游局在化屋成功举办“乌江源百里画廊——化屋苗寨——织金洞”精品旅游线首游式,接待
游客超过2万人次;2009年4月,黔西县委、县政府在化屋成功举办了2009中国·贵州国际百里杜鹃花节新仁乡“情歌唱、芦笙悠”欢乐化屋苗族花坡节活动,接待游客达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0余万元。目前,景区已建成功能齐全的化屋度假酒店1栋,有床位76张,餐厅、会议室、室等;1600平方米停车场1个;农家乐8户;近2.8万平方米花坡场1个;建景区环湖公路4公里;观景台1处;化屋房屋、庭院全部按照体现苗族民居特改造结束,连户路连到家家户户,实现家家通电,户户通水
二、化屋苗族发展史
苗族,苗语称为“蒙”,起源于古时部落联盟中的“九黎”,据《史记》载:“九黎君号,蚩尤是也”。由于迁入时间、居住的地域以及服饰和生活习俗的不同,贵州苗族被分为高坡苗、平地苗、长裙苗、短裙苗、红苗、黑苗、白苗、青苗、素苗、歪梳苗、花苗等数十种,因而有“百苗”之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统称苗族。
苗族何时迁入黔西,无史可考。据九龙山杨氏苗族说,他们祖籍江西,后入四川,由四川再入贵州,居息烽杨家寨。后因战争之故,沿赤水河逆流而上,达小赤水边的干沟。兄弟五人,两兄弟逃往南龙进入云南,其余三兄弟的子孙则定居大定、金沙、黔西(新仁化屋
苗族便属此支)等地。又另据传说,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有十户人家携带妻子儿女因逃避战争来到新仁、大关一带,由于化屋土地肥沃而择此定居。
三、景点介绍
化屋虽地处偏僻,但这里旅游资源优势明显:一是有着以山水秀丽的东风湖为主线的风景区,景区内有八仙过海、水西姑娘、水西坐佛、神扇灭蝇、龛壁借光、天竹奇峰、人面狮身、天鹅戏水、红运天书、灵猫戏鼠、大鹏展翅、天蟾静卧、绝壁栈道、五彩飞瀑、哈冲燕城、峰壁云海等景点,集奇、雄、峻、险为一体,加上湖水之清,峰峦之秀,无不令人叹服大自然造化之妙;二是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如极具特的蜡染刺绣服饰,优美动听的多声部民歌,奇特的芦笙舞、板凳拳舞、打鼓舞等舞蹈无不体现了苗族历史的源远流长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苗族芦笙拳舞、多声部民歌曾在北京、内蒙古、广西南宁等地表演并多次获奖。1993年,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苗族歌舞之乡”;2006年被毕节地区摄影家协会授牌确定为“毕节地区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2007年5月,“化屋苗族文化空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
八仙过海
在东风湖码头的东西两岸,耸立着八座排列有序,形态各异的山峰,与鸭池河大峡谷内的碧波秀水,崖碧画廊,奇峰俊岭相映成趣。在风和日丽之日,形若八仙过海戏水,若逢云蒸霞蔚之际,又象八仙驾祥云斗法,再加上时隐时现的山间绿树迎话,仿若置身西水蓬莱。
水西姑娘
在八仙溶洞的正对面,一岩恰似美女头像,俊俏的瓜子脸,配上一双会说话的眼睛,轻纱半遮粉面,端庄秀丽,让河对岸的水西座佛心旌摇曳,斜眼偷窥,至若春和景明,水西姑娘还要在水平如镜的八仙湖中俏皮照照镜子。
水西坐佛
水西坐佛位于八仙洞西面,距东风电站大坝500米,三面环山,形如弥勒佛坐像,隔岸与八仙山相望。坐佛神态自若,临水而坐,频添许多美丽的传说。
神扇灭蝇
在水西座佛上游有一奇岩如巨扇轻摇,朝扇东升旭日,晚拂江风渔火。扇子岩下的麻窝寨,一年四季无蚊蝇。传说是讨了太平天国冀王石达开驻兵化屋基时的口封,其实是寨中长了能驱蚊蝇的植物。神扇灭蝇景点,雄兵武岭,奇峰延绵,如诗如画。
龛壁借光
在扇子岩斜对面的岩壁上,鬼斧神工凿出五块极像供奉神灵的牌位,当地众信奉那是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神龛。春秋四季、朝晖夕阳,神奇龛壁集天地之灵气,吸日月之精华,保佑百姓安康和子弟读书成才,龛壁借光对面数公里的东风、长井、仁慕、文化村,自古人才辈出,远近闻名。
天竹奇峰
天竹奇峰直插云天,古称箭筒屯,位于化屋苗寨背后,拔地280米,四面绝壁,人迹罕至,峰顶面积2000余平方米,古树参天,藤蔓缠绕。峰间一眼清泉,终年不断,珍禽栖息。当地苗胞视其为神水,常年饮天竹神水,百姓盼四季平安。
人面狮身八仙过海剧情介绍
在三岔河东岸崖壁上横亘两山,威风凛凛透出霸气。左边那座山宛若人面,五官能辨,颈竖雄毛,酷似兽王之尊;右边那座山扭腰撅股,仿若醒狮伸懒。人面狮身,浑然一体,形象逼真,映衬着崖下万倾碧波,更加增添了几分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