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卷第142期2021年04月
陶瓷研究
Ceramic Studies
Vol.36No.142
April.2021论当代环境陶瓷设计中的情感与体验
程越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州市,350008)
摘要:目的:环境陶瓷在装饰和美化环境的同时,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始终不断的在与人进行着情感的沟通和共鸣,人之所以能够完成审美的整个进程需要文化载体的介入和参与,人们审美感受的强烈与否说明了陶瓷产話的情感共性或者是审美普遍性的深刻程度。这就需要陶瓷产品中蕴藏更多的适合当代人审美的情感内涵;方法:关注当代人的审美感知和当代人的内在的文化心理结构,构建产晶形态与情感的呼应关系;结论:产品设计本身是情感的集合,陶瓷产晶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是要为人的审美感知来服务的,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心理结构是陶瓷产晶设计的重点,同时让人在审美的同时有一种深刻的审美体验和文化共鸣。
关键词:形态语义;环境陶瓷;公共艺术;知觉;移情
中图分类号:J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92(2021)04—009—(03)
The development and inn o vation of contemporary ceramic art
Cheng Yue
(Union College of F ii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350008)
Abstract:Objective:Environmental Ceramics in the decoration and beautific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t the same time, as a cultural carrier,has always been carrying on the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resonance with people,the reason why people can complete the whole process of aesthetic needs the intervention and participation of cultural carrier,whether people's aesthetic feeling is strong or not shows the emotional commonness of ceramic products or the depth of aesthetic universality.This requires that ceramic products contain more emotional connotations suitable for contemporary people's aesthetic;methods:pay attention to contemporary people's aesthetic perception and contemporary people's internal cultural psychological structure,and construct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duct form and emotion;Conclusion: product design itself i s a collection of e
motions,ceramic products as a carrier of culture is to serve people's aesthetic perception, contemporary people's aesthetic taste and cultural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is the focus of ceramic product design,at the same time,let people have a profound aesthetic experience and cultural resonance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morphological semantics;Environmental Ceramics;public art;perception;empathy
当代的环境陶瓷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在设计方面更多的考虑了外部环境的因素,而忽视了作为审美主体的情感介入,m而且陶瓷本身是一种工艺性非常强的艺术门类,所以在设计创作的同时更多的牵绊于工艺的制作技艺,关于观者本身考虑的相对较少,所以能否在当代的环境陶瓷中包含有当代人的审美情感的文化造型就显的特别的重要。
任何一个艺术门类都是具备审美共性的,环境陶瓷在整个陶瓷的艺术类别中,特别是当代艺术现象中俨然是一个全新的文化语义,当代环境陶瓷更加适合的文化身份是以陶艺的形态展现出来的,传统的陶瓷语言只是局部和片面的以装饰的身份介入其中,但是作为一个情感的集合,人们在欣赏地过程中如何能够与内在感情获得共鸣是一件产品能否获得认可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所以在陶瓷研究领域更加深刻的是对人文的关怀和切实的感悟。[2]
任何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都是对生命的诠释。
艺术品本身的文化价值就在于让观者在作品中感悟到自我的存在意义。[3]
当代的陶瓷艺术逐渐的在作品中显现了情感的人文价值,环境陶瓷是一种公共空间的文化形态,在公共的艺术形态中需要包含有人类的共性情感,甚至是地域文化以及习俗的存在形式,是人类情感意志的通识显现。
当代人的审美情感更多的呈现了一种自我存在的个性显现,在自我存在的情感含义里是艺术语言的掩饰和多变性的包容,陶瓷形态如何进行一种语言的不确定性的研究是一种针对当代人的审美情怀的关注。陶瓷的语言以及造型中注重形态的自律性的变化甚至追引的形态近形原则的考量。如何在陶瓷艺术中显现出情感形态的当代意识,透过艺术形态的点染感悟在形式背后的文化内涵。
1情感的多变性与形态的不稳定性
当代人的生活状态总是处于并不稳定的社会关系和生产关系之中,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大,现实的生活的高成本和欲望的膨胀总是无法满足人们的虚荣心。人的精神状态总是处
收稿日期:2021-1-4.修订日期:2021-3-5.
作者信息:程越(1979—)性别,女籍贯,山东高密职称,讲师。研究方向:陶瓷艺术设计。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项目号JAS170806)
009
环境设计
理论与探索/Theoretical Exploration
图1《颂》朱乐耕图2《昌江之水》黄焕义图3《升腾》黄焕义
于一种被压抑和高度紧张的状态,特别是网络的高度发达,真实的存在与虚幻的自我之间的矛盾总是处于敌对状态,人们无法安静的倾听和思考。真实的世界与虚拟的情境呈现巨大的落差,在这样的生存背景下导致人的精神只有借助虚拟的世界沉浸在其中消磨于幻觉的空间里而无法自拔,艺术层面的含义逐渐的从形式语言过渡到体验式沉浸式的行为触动。
环境陶瓷艺术作为一门公共空间的艺术形态,需要考虑参与环境感受的主体情感触动,这就需要关切当代人的情感内涵,不是一味的将一门古老的艺术形态呈现在大众的视野里,同当代人的情感更加的注重空间形态的多元化存在方式以及可供参与的互动情节,情感更加注重的是体验,当代的艺术要比以往更加强烈的要求体验的强度,艺术脱离了单一纯净的存在语言,人们希望艺术能活琢能够真正的成为有生命力的元素,并能够真正的浮现在生活的感动中。陶瓷艺术有其基本的工艺制作要求,而且材料本身非常脆弱,基于这样的事实进行的艺术创作需要在发挥出材料本身的特性的基础上体现出设计者的生活体验和存在痕迹。
如何使用陶瓷的艺术语言建构当代人的情感多变性呢?也就需要一种可以展示不稳定性的形式来重构人心理文化的脆弱,假借形态的不确定而谋和人们内心的痛点,生命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是在瞬间的感触中迸发出来的。[4]
人的身体和情智都可以介入的形式势必在环境陶瓷中显得特别重要,人们借助陶瓷的并不是陶瓷本身的装饰语言,而是陶瓷本身可以激发的符号象征,一块泥土逐渐的塑造了一个民族的灵魂,印记了民族的盛衰,在陶瓷上展现了一个民族的生命历程,将陶瓷本身的符号象征的含义透过一个可以假借的形式呈现在大地上。
陶瓷本身能够撼动心灵的是她几近脆弱同时又坚硬无比的矛盾组合体,这是一场经过烈火锻烧过的艺术形态,声如磬的美妙是经历一千三百多度的高温才最终来到这个世间。“触摸”借助我们身体的某个部位触碰陶瓷,我们已经摸不到他曾经的炙热,但我们可以闭目想象她的来路历程,我们可以离开“器”来看待陶瓷本身的文化意义,揭开陶瓷本身的生命意义。我们的文明几时离得开陶瓷,假设我们完全脱离了对陶瓷的依赖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呢?
用观念去涵盖环境陶瓷的形式语言,建构在空间里的艺术形态,就如同可以行走的艺术,同让人们用身体的语言去享受艺术所带来的感动。让陶瓷语言本身成为具有第三生命的载体。陶瓷艺术本身借助艺术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要凝练艺术家的审美概念,只具备这两种文化载体的艺术形态还不是
真正意义的环境陶瓷,在这个基础上要给陶瓷艺术一个活生生的概念和形式。让陶瓷艺术可以说话;可以行走;可以孤独;可以陪伴。让陶瓷成为蓦然回首的千年等待,让陶瓷成为日暮苍山的一雁归鸿。
将艺术重新置放在生活的轨迹里,在碌碌的人行道上,在池塘的边缘,让陶瓷成为一种等待,让生活成为艺术的器皿,处处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温度,陶瓷不再进入博物馆不再停留在展厅的展架上,陶瓷应该在我身边在你回家的路上,在生活的角落里发呆的不应该只是你还有一个身边陪伴的陶瓷,陶瓷是可以说话的,可以唱歌的,可以哭泣的,可以微笑的,可以在你身边给你寄予的生活的影子。
陶瓷不只是小器,葩是大器。
2情感的自律性与形态的单体语义
生活在一个共同的社会体里任何人都具有双重的基础性格格,单体的个人和社会体中的个人的单独身份,伴随社会的高速烦人们的思想认识不馳跟进,经济得竝发展需要相应的文化补充这样的发展才是健康的永久的。个性在共同的环境中逐渐地养成和发展,社会的文化也从集体的他律性过渡到自律的文化现象,从整体的关注过渡到对单体的思量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趋势,从艺术的角度或者是陶瓷艺术的发m#,共性的文化价应渐的在代的文化的琳下萌发并发展成熟。
自律的艺术个性并不是他律的文化共性的消失,反而是他律文化的隐性显现,是艺术化的健康和成熟的自然表现形式。闻
环境陶瓷多是呈现在公共空间的文化持质,置于公共空间艺术作品中的个性主要显现在造型的规则,材料的嗜好,以及形式的独特性上,这些都是在赋予外物以人性的特征,显现了现代艺术中的移情功能。艺术作品的魅力主要是体现对所欣赏作品的情感转移,通过对作品个性的共鸣从而产生艺术的感染力,对生命的体悟也就蕴含其中。环境陶瓷中的抽象语言是相对普遍的文化符号,但是对过于纯粹的对抽象造型地追求,也降低了作品形式的温度感,抽象作为空间元素拉离了作品与人的距离,将所有的内在情感都寄寓在单一的形式上。抽象形式的审美是建立在一定审美基础上的高层的文化现象,对抽象的审美需要更高的文化修养和审美的鉴别能力,作品更应该是宜指人匚、的,任何艺术作品的欣赏都应该是唤醒人们内心心底的感动,只有最至深的情怀才可以产生最美丽的精神触动。
陶瓷材料本身是一种极度脆弱的文化显现形态,这种材料对工艺有着极强的要求,但是这种材料始终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对陶瓷的认知是潜藏在人类的审美潜意识里的,陶瓷的出现本身就可以唤醒人们内心的文化认同感,在艺术
010
理论与探索/Theoretical Exploration
形态的造型和装饰的语言上艺术家呈现的个性语言都是一种传统文化地贴附。[6]
艺术语言的个性显现是现代艺术的重要现象,现代艺术追求的更多是艺术家强烈的文化情节,这种强烈的个性里裹挟着时代和民族的气质,完全没有他律的艺术形式是无法被历史记忆的,真正的艺术形态是显现在个性与共性的平衡里,只有在共性的文化土壤里才可以盛开个性的花朵。切现代环境陶瓷艺术呈现在现代艺术的时间氛围里,追求陶瓷艺术造型的自律的同时这种自律本身不是对他律的无视,而是一种润物无声的他律显现,陶瓷的艺术生命才可以在现代艺术的时空里绽放。
当代环境陶瓷艺术多数沉浸在对形式的孤立的追索上,主要是通过形式的创新来建立视觉符号的单纯性,借助形式的单纯性显现艺术的成熟度,其实艺术的形式只是艺术家个人的形态语意,需要长时间的精神积累,才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形态的相对稳定和成熟,具有时代性的艺术语义是涵盖有民族和地区文化的,并且艺术的形式是需要沉淀的,只有饱含有苦难的艺术形式才可以走向成功。冏真正的艺术不是形式而是情感,情感的真实才是艺术永不沉没的真理。
3情感合作性的加强与形态含义的模糊性
当代人的情感取向逐渐的在走向单体成熟的时候却存有着一个彳艮大的不完整性,也就是情感形态有着明确的合作性,这种情感不完全是建构在他律的基础上,而是一种共形的趋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个单体独立,集体同化的社会现象。[9]
当代人的个人情感形态在逐渐的构建新型的社会关系,人与人的关联不再是互相依附和补充,而是在有效合作下的个体情感形态的独立和成熟。在这样的情感体系里相应的艺术形态逐渐的在发生着变化,艺术造型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逐渐的让位给了你和我的关系,这种审美的意识形态完全是平等的造型,模糊了整体的造型语言的艺术效果。艺术形态呈现是一种不同位置的视觉复制,形态对情感的表述只是呈现在简单的单体里,这似乎在艺术的层面完全否认艺术的所谓整体性的认知,整体性的含义实质都微妙地饱含在单体的含义里。㈣
单体虽然无法真正意义上取代整体,但是整体的含义被遮盖了,整体的艺术效果呈现了模糊朦胧甚至是完全消失的境地。在当代的环境陶瓷艺术造型中陶瓷造型逐渐地呈现了单元的概念,几乎整体只是单体概念的变形重复,从艺术的角度来理解这是一种代表后现代的艺术形式,是一种全新意义的文化形态。
环境陶瓷是一种呈现在公众视野的文化现象,在公共的文化空间中体现时代的文化价值,空间不再是用来装饰,而是一种传播文化概念的形式和途径,叩陶瓷艺术语言的使用在于陶瓷本身可以产生一些其他的艺术形态所无法产生的艺术效果,这种肌理或者是艺术效果的出现有的是带有天然形成的现象,在窑炉里经过高温产生的特殊的艺术效果(窑变),甚至是一些对泥性的表达,这从艺术的层面拓展了存在的形式语言和空间。
陶瓷艺术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态的材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语言,带有强烈的民族特征,在现代陶瓷以及环境陶瓷中,当代的陶瓷艺术拓展了存在的空间从架上展示来到了环境当中。甚至可以说从小环境来到了大环境,从内部的空间过渡到了外部空间,环境陶瓷在延伸内部空间的同时,其本质的含义构筑了空间的温情,给与了外部空间的内在感受,从而从视觉心理的角度降低了室外空间的不确定性,从而提高了空间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并带来了美的享受。
作为当代艺术形式的环境陶瓷要吻合当代人的审美气息,时下人的生存状态表露了人的审美情绪紧张、焦虑、压抑等都从正面的反映了当下人的生存现状,艺术如何从实用的角度缓解人们的亚精神状况,从视觉的维度首先是形态、彩以及肌理,陶瓷艺术的形态彩以及肌理一旦进入窑炉便是完全交命于天的艺术形态,建构在偶然基础上的文化形式,单体的意义和整体的含义几乎在陶瓷这里难于分辨,任何局部或者是细节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任何一个缺失都会导致整体意义的坍塌。[12]
环境陶瓷作为当代重要的文化形态,在具体的艺术形态中需要显现出当代人的审美意识,艺术形态本身是具有时代特性的,能反应当代人的审美情愫,也能够折射出人们寄予在精神层面的潜意识需求,人们渴望透过艺术的形式来换取些许的慰藉,当代人情感的转变和定型基于当代人的生存现状,情感的多变,自律和合作性的加强都从一定的意义上反应当代人的意识状况,在艺术的层面需要相应的形式,环境陶瓷在当代的文化意义上的地位同样需要承担起相应的文化责任,反映出具有时代审美特性的艺术形态。
参考文献
[1]夏德武.现代陶瓷艺术[M].安徽:安徽美术出版社,2002.
[2]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
[3]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4]刘忍辉.现代设计中传统视觉造型元素的应用Q].包装工程,2008,29(9):189-191.
[5]张玉山.环境陶艺设计[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8.
[6]安娃.从设计语境到设计对象的生活方式研究Q],包装工程,2019,40(20):15-21,
[7]赵志勇.隐喻设计方法研究:从来源到目标[J].装饰,2015(4):126-127.
[8]孙长初.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
[9]格雷马斯.符号学与社会科学[M].徐伟民,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9.
[10]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戈茨基.艺术心理学[M],周新,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
[11]约翰•杜威.艺术即经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2]李乐山.工业设计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