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历史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
京剧的形成大约在150年前左右。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江南久享盛名的徽班"三庆班"入京为清高宗(乾隆帝)的八旬"万寿"祝寿。徽班是指演徽调或徽戏的戏班,清代初年在南方深受欢迎。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习称"四大徽班"。他们在演出上各具特,三庆擅演整本大戏;四喜长于昆腔剧目;春台多青少年为主的童伶,和春武戏出众。、
京剧的行当
京剧角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1.生
  简称“生”。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2.旦
  简称“旦”。分青衣、花旦、武旦、老旦、贴旦、闺旦等角。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演贤妻良母型角。   花旦:多表演性格活泼的女子,也有一部分悲剧和反面人物。   花衫:介于青衣和花旦之间,梳古装头(如古代仕女画中的头型)。   武旦、刀马旦:为演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多为中老年妇女。
3.净
  简称“净”,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意为‘‘净”净行分如下几种角:以唱为主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如大将、和尚、绿林好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等。铜锤花脸称正净,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均有不同的特。   看到这里,可能有朋友要问,末行呢?其实,末行现在已经并入净行了。
4.丑
  简称“丑”。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儒生);武丑,专演跌、打、翻、扑等武技角。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但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此与牛的丑笨性又截然不同.
京剧的脸谱
  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其中各种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因而,脸谱被誉为角“心灵的画面”。
 
蔡阳:《古城会》
 
 
夏侯惇:《博望坡》
 
姬僚
  京剧脸谱的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脸谱最初的作用,只是夸大剧中角的五官部位和面部的纹理,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剧中人的性格、心理和生理上的特征,以此来为整个戏剧的情节服务,可是发展到后来,脸谱由简到繁、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到深,本身就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民族特的、以人的面部为表现手段的图案艺术了。
 
关羽:《华容道》
 
朱温:《雅观楼》
整脸
  一种颜为主, 以夸张肤,再勾画出 眉 眼 鼻 口和细致的面部肌肉纹细。
 
 
三块瓦脸
  又称“三块窝脸”,是在整脸的基础上进一步夸张眉、眼、鼻的画片, 用线条勾出两块眉,一块鼻窝,所以称“ 三块瓦脸”。其中又再分“正三块瓦” “尖三块瓦” “花三块瓦” “老三块瓦”等。
十字门脸
  由三块瓦脸发展出来,特点是 将三缩小为一个条, 从月亮门一直勾到鼻头以下,用这条象征人物性格。 主条和眼窝构成一个“十”字,故名“十 字门脸”,又分“花十字门”、“老十字门”。
六分脸
  特点是将脑门的主缩为一个条,夸大眉形,白眉形占十分之四,主占十分之六。“六分脸”也称“老脸”。
碎花脸
  由“花三块瓦脸”演变而来,保留主,其他部位用辅添勾花纹,彩丰富,构图多样和线条细碎,故称“碎花脸”。
歪脸
  主要用来夸张帮凶打手们的五官不正, 相貌丑陋, 特点是勾法不对称, 给人以歪斜之感。
僧脸
  “僧脸”又名“和尚脸”。特征是腰子眼窝 花鼻窝 花嘴岔,脑门勾一个舍利珠圆光或九个点,表示佛门受戒。
太监脸
  专用来表现擅权害人的宦官 ,彩只有红白两种 ,形式近似“ 整脸 ”与“ 三块瓦脸 ”, 只是夸张太监的特点;脑门勾个圆光,以示其阉割净身,自诩为佛门弟子。 脑门和两颊的胖纹,表现出养尊处优 脑满肠肥的神态。
元宝脸
  脑门和脸膛的彩不一,其形如元宝,故称“元宝脸”。分“ 普通元宝脸 ”、“倒元宝脸”、“花元宝脸” 三种。
象形脸
  一般用于神话戏,构图和彩均从每个精灵神怪的形象特征出发, 无固定谱式。画法要生旦净末丑分别代表着什么
似像非像,不可过于写实,讲究“意到笔不到”,贵在 “传神”,让观众一目了然,一看便知道何种神怪所化。
神仙脸
  由“整脸” “三块瓦”发展而来,都用来表现神、佛的面貌 ,构图 取法佛像。主要用金、银,或在辅中添勾金、银线条和涂块,以示神圣威严。
丑角脸
  又名“三花脸”或“小花脸”,特点是在鼻梁中心抹一个白“豆腐块”, 用漫画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喜剧特征。
小妖脸
  “小妖脸”表现的是神话戏中的天将 小妖等角。这种脸谱又名“随意脸”。
英雄脸
  “英雄脸” 不是指杰出人物的脸,而是指扮演拳棒教师和参与武打的打手的脸。
  京剧脸谱的艺术特,主要表现在变形、传神、寓意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