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开展以“锦绣中华”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各组同学进行专题研究外,还根据收集整理的材料设计了一些学习任务。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1】第一组同学向大家介绍中国的名胜。请你根据下图和提示语,判断图中甲、乙分别是哪两处名胜。
提示语:甲:①李白曾在此送孟浩然去广陵。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乙:③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④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第二组同学与大家分享“书里那些印象深刻的名胜”。下面是他们选取的两个片段,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各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不到点阅读答案有人说秋天是悲凉的,而野三坡的秋天却是浓墨重彩,绚丽奔放,像极了林语堂所爱的:“秋林古气磅礴气象”。白草畔在夏天蓊蓊郁郁,现在看上去,恰似被水化开的彩虹糖。沿着山间小路走来,树叶由绿渐渐变黄变红,一路上满是诗意。
百里峡里清风徐徐而来,沁人的清凉赶走夏天余留的燥热。盛放的海棠花将山谷装点得更加绚烂。两边是陡峭的石壁,脚下是潺潺的流水,行走其间更让人liú lián wàng fǎn,乐不思蜀。
满山的野果成熟了,松鼠——野三坡的小精灵,也进入休眠的状态,山林里树叶沙沙作响,那不是秋风,是松鼠在储粮。
(材料二)
“粮艘次第出西津,一片旗帆照水滨。”唐人于树滋在《瓜州伊娄河棹歌》中这样描绘当年西津渡的盛况。王安石第二次入相离开江宁赴任正是从西津渡换乘过江,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泊船瓜洲》。虽然如今的长江航道已一再北徙,但如期而至的春风,依旧轻拂着不足千米的街道,那曾经的江南岸——西津渡古街。沧海桑田,津渡不再,但温润的青石板路还在,沉重的车轮碾过的痕迹还在,一道道券们还在,为人qí fú的过街石塔还在。人们依然可以在待渡亭里寻觅到马克·波罗离舟登岸的足迹,依然可以在创意店2里边淘宝边咀嚼当年的状元街,依然可以从小山楼敞开的窗扉遥望江际并低吟张祜的“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1)对文中加点字注音和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乘(chèng)“轮”的笔顺依次是:
B.乘(chéng)“轮”的笔顺依次是:
C.乘(chèng)“轮”的笔顺依次是:
D.乘(chéng)“轮”的笔顺依次是:
(2)请根据文中的汉语拼音,将词语写在答题卡上的田字格内。
(3)(材料一)第一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后两段中有一个句子表达欠妥,请你分别出来并加以修改。
(4)请你说说(材料一)中的画线短语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3】下面是第三组同学研究“山水与文化”时所搜集的材料。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人欣赏山水的态度,从山水画和山水诗中可见一斑。多数山水画,在层峦叠嶂之间,细看总有曲径通幽,所谓“已通樵径行还碍,似有人声听却无”。在涧水之上,或有小桥可通山径,隐约可达茅屋一椽,想象当时隐者的居处。即使怪石嶙峋,仍有草木点缀其间。雪景则温柔如堆絮,故宫博物院收藏后人临摹王维的《雪石图》、燕肃的《寒岩积雪图》,都使人觉得幽静之至,却又深藏着生机。五代人所绘《雪渔图》中的渔父,在水滨竹林间,冒学瑟缩,画家却把他的衣服衬以彩笔着,立刻使人感到寒中有暖, ① , ② , ③ 。正如王维隐居于“终南别业”时,虽然“终年无客常闭关,终日无心常自闲”,但是仍然邀约好友“不妨饮酒复垂钓,君但能来相往还”。这样的隐入山中,是十分感性的。
(甲)使人无论读诗看画,在孤高自许之中仍能感到无限的温和与安慰
(乙)说明尽管文人雅士向往隐逸生活,却并不是真正的厌恨人间
(丙)这渔父,不是无家可归,而是中国古人借艺术所表达的善意与爱惜
A.(甲)(乙)(丙) B.(乙)(甲)(丙)
C.(丙)(乙)(甲) D.(丙)(甲)(乙)
【4】下面是第四组同学研究“山水与对联”时所搜集的对联。请你任选两处名胜,推测这两处名胜张贴的对联各是什么。(只填序号)
①剪一片白云补衲 ②青山不墨千秋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