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台子区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请将下面的文字(包括标点符号)抄写在方格中要求正确、规范、工整(3分)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退(kuì  熟(xián  改(chuàn  斜出(yì)
B.(tiáo (qiàn  临(bīn  自出裁(xīn
C.(z  (pàn    枝(qiú)    春寒料(qiào
D.(xiāo 红(fēi  (shānɡ  一丝不ɡǒu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雪盖在麦苗身上,让它们安睡。对麦苗而言,凌厉的寒冷是大自然赐予的福祉,______练就了它们坚强刚烈的风骨,______催生了它们成熟的梦想。时间蹑手蹑脚地跨过小寒与大寒,走到了立春时节,转眼又到小满,麦浪在平原上______,像一少年在大地上奔跑着呼唤,______,匆匆追赶着金的芒种,追赶着秋天的丰硕和美丽。
A.既  又  翻滚  生机盎然      B.既  也  翻涌  生机盎然
C.既  也  翻滚  欣欣向荣      D.既  又  翻涌  欣欣向荣
4.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我认同手机阅读的便捷,同时担忧手机阅读的清浅化和碎片化。②我相信载体的变迁必定会带来内容的变化。③当我们古老的文字在甲骨、青铜、竹简、布帛、纸页上不断转移,使语言和内容不断变化。④比如青铜器上的文字必然是精简的,所记载只是祭祀和战争。⑤当文字落到纸页上,化作诗词、文章,书写才自由自在,并蔓延出灿烂的文学史,有了我们浩大的、辉煌的中华文明
A.②句的主语是“我”,谓语是“相信”,宾语是“变化”。
B. “担忧”是形容词,“青铜”和 “书写”都是名词。
C.③句有语病,应将“转移”改做“转化”。
D.“祭祀和战争”是并列短语, “手机阅读”和“中华文明”都是偏正短语
5.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1)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有小说
《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B.《美丽的颜》节选自《居里夫人传》。居里夫人,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课文节选内容主要写了居里夫人和丈夫在沥青铀矿里提炼出镭的过程。
C.司马迁,字子长,东汉历史学家,他所撰写的《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
D.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深入延安、深入根据地,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写出了《红星照耀中国》。
(2)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2分)
“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的蝗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跑了过来。……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好像帆船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
上面语段出自法国昆虫学家_________的《昆虫记》。螳螂为什么要在蝗虫面前摆出这样的姿态?(2分)
6.诗文填空。(请规范书写)(10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3)_______________惊起沙禽掠岸飞。(欧阳修《采桑子》)
(4)角声满天秋里,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5)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祯《增从弟》其二)
(6)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7)李清照在《渔家傲》 中展现夜空绮丽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
(8)《三峡》中侧面烘托山势险峻的句子是:                       
二、古诗文阅读(15分)
(一)阅读理解下面两首诗,完成第7题。3分
【甲】春望                                       【乙】南安军             
杜甫[唐]                                       文天祥[南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注释] ①梅花南北路:大庾岭上多植梅花,故名梅岭,南为广东南雄县,北为江西大庾县。
7.对上面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颔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以花开鸟鸣的乐景表现哀情,越是美好的景象
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
B.乙诗首联略点行程中的地点和景。此处写梅花不是实景,而是因梅岭而说到梅花,借以和“风
雨”对照,显示心情的沉重。
C.乙诗颈联暗用甲诗中“国破山河在”之意,面对严酷现实,作者相信大好河山千古永存,总有一天宋朝国土会光复。
D.甲诗尾联通过描绘个人形象,表达作者对衰老的愁怨;乙诗尾联用典,表明作者宁肯绝食而死,也决不投降的决心。
(二)阅读选文,完成8~11。(12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一日,命役徒芟北京时间不到点阅读答案而辟之,中获废井。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乃扃而澄之,三日而后汲视。其泉清而白,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不可竭。当大暑时,饮之若饵白雪咀轻冰凛如也。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因署其堂,曰“清白堂”。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
宝元二年记。
——范仲淹《清白堂记》
[注释] ①芟(shān):除草。②扃(jiōnɡ):关锁。③绠(ɡěnɡ):原指井绳,此指提水。④饵:吃。⑤忝(tiǎn):玷污。
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解衣睡                        实是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B.承天寺寻张怀民                天子且(《周亚夫军细柳》)   
C.其或雨云蒸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  君之力(《愚公移山》)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10.请用“/”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饮之若饵白雪咀轻冰凛如也。
11. 甲乙两文都是作者遭贬黜期间所做文章,在寄托的情感上有什么不同?(4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选文,完成12~14题。(7分)
材料一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北京时间2022年7月21日更新濒危物种红名录。名录显示,长江特有物种白鲟(Psephurus gladius)已经灭绝,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野外灭绝。
白鲟,另名中国剑鱼,因其吻部长状如象鼻,又俗称象鱼。民谚常称“千斤腊子万斤象”,其中的“象”指的正是吻部长状如象鼻的白鲟。“万斤象”的说法其实并不夸张,白鲟体型硕大,体长通常为2~3米,体重200~300千克,成鱼可长达七八米,体重200~300公斤,游速迅疾,加之性情凶猛又位于食物链顶端,被誉为“淡水鱼之王”。白鲟生活了1.5亿年,最后
一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是在2003年。资料显示,2003年大年初一,科学家最后一次救助一条长江白鲟,没人能想到这可能是人们最后一次发现长江白鲟。
—— 《广州日报》
材料二
长江流域重点水利工程分布图
材料三
白鲟生殖季节约在3~4月,产卵场所在长江上游重庆以上,水流较急流速约0.49米/秒、水深10米以内、底质多为岩石或鹅卵石的河段,比较集中的产卵场在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河段,四川省宜宾县柏溪镇对岸约500米江段是主要天然产卵场。
长江白鲟幼年时会随着长江顺流而下,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觅食,长江中下游的水体营养丰富,滋养的鱼儿数量更多,有利于长江白鲟生长和育肥。性成熟之后,长江白鲟会逆流而上,回到上游产卵。
1991年之后,从未发现过白鲟自然繁殖。
——360百科
材料四
2021年1月1日0时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正式进入“十年禁渔期”。记者从11月19日在合肥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渔博会“长江生态保护与渔业发展论坛”上获悉,相关初步监测结果显示,随着长江全面禁捕工作的推进落实,长江常见鱼类资源有恢复的趋势,长江生态环境尚存的小型受威胁鱼类种有恢复的迹象。
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主任马毅在论坛上介绍,长期以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挖砂采石等高强度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水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1950-2010年60年间,长江渔业最高产量为1954年的42.7万吨,最低产量为2011年的4.7万吨,2000年后主要捕捞产量源于鄱阳湖和洞庭湖,长江干支流几乎无鱼。长江生物多样性持续下降,已经到了“无鱼”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