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中永⽣观后感
烈⽕中永⽣观后感
  《烈⽕中永⽣》这部影⽚以许云峰、江的⽃争活动为中⼼,表现出当时艰难的地下⾰命⽃争和严酷的狱中⽃争的情景。下⾯是烈⽕中永⽣,快来围观吧。
  烈⽕中永⽣观后感【篇⼀】
  在学校⾥,看《烈⽕中永⽣》时,我多少有⼀些了解。对那段历史也有了⼀些了解,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看过的⼏部以红岩英烈为题材的影视作品⾥,《烈⽕中永⽣》是我最喜欢的⼀个。
  在影⽚开始不久,有⼀个情节,是江见到孙明霞。她微笑着问:“明霞,⽣我的⽓了吧?”因为我⼀直没看过开头,在这个情节以前就没看过了,所以不知江为何问了这句话(是否是因为组织没有批准孙明霞去川北?)。但那种亲切的微笑、亲切的话语,⼀下就把她朴素、和蔼、平易近⼈的品质体现了出来。
  江看到城门上挂着丈夫头颅的那⼀场,我觉得氛围营造得⾮常好:淅淅沥沥的阴⾬、三三两两的农民、⾼⾼耸⽴的城门,直到江看清了布告,这⼀切安排,直接营造了“路上⾏⼈欲断魂”的氛围。
  在江的性格中,最感染我的是她⾯对⼀切风险、考验,直⾄酷刑与死亡时所表现出的那种乐观镇定、泰然⾃若。这⼀点在审讯、牺牲时都表现的尤为突出。
  审讯那⼀场,江的沉静和徐鹏飞的暴怒形成了鲜明的对⽐。“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这⼀段话,听起来庄重⽆畏。在这时可以感到,那拥有着各⾊刑具、⾝强体壮的特务,在她这样⼀位看似柔弱的.⼥共产党员⾯前,都显得尘⼟⼀般渺⼩。灭绝⼈性的毒刑拷打之下,⼥英雄毫不屈服,让我肃然起敬。还有⼀个细节让我久不能忘:徐鹏飞说了⼀段话,⼤意是说江的丈夫死了,留下个⼩孩谁来带?再过个三年五载,孩⼦长⼤了,怕是连爹妈也不认识。这时,江转过头背对敌⼈,我看到她眼⾥似乎闪过⼀丝泪光。我能够感受到她作为⼀位好妻⼦、好母亲对丈夫、⼉⼦深深的爱。
  牺牲的那⼀场,⼏次我都是含着眼泪看完的。《国际歌》⾳乐响起,悲壮!震撼!江换上旗袍,整理⾐装时的从容不迫,以及和许云峰共赴刑场,向战友们挥⼿告别的那种“风萧萧兮易⽔寒”的悲壮,在我⼼⾥凝成了永恒!
  看到最后被囚的⾰命者们冲出牢笼,和解放军拥抱、握⼿的场⾯,我有些⾟酸。因为这毕竟只是⼀种美好的理想,⼼中始终忘不了⼤屠杀中300多⼈遇难的惨烈。
  烈⽕中永⽣观后感【篇⼆】
  今天,重看了电影《烈⽕中永⽣》。
  此⽚是根据长篇⼩说《红岩》改编拍摄的,⽚名化⾃叶挺《囚歌》的最后⼀句。《红岩》是我们这代⼈⼩学课外读物中最优秀的之⼀。这部电影正好在“⽂⾰”开始前⼀年上映,能够让我们得以在银幕上⼀睹书中许云峰、江、华⼦良等⾰命先烈凝重、刚烈、昂然、浮雕般的英雄像。当时⼩学⽣的我看得热泪盈眶,过了50年的今天,变成“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粒铜豌⾖”的我,仍然是看得泪流满⾯。
  为什么《烈⽕中永⽣》好看?是因为题材⽤得好,故事写得好,演员演得好。
  题材来⾃长篇⼩说《红岩》,《红岩》来⾃亲⾝经历渣滓洞囚禁⽣活的地下党员的回忆录《禁锢的世界》。它取材绝对真实。我们只知道《红岩》是罗⼴斌和杨益⾔所著,却不知还有⼀位重要的作者刘德彬,因为刘德彬后来被打成右派,“⽂⾰”中⼜遭迫害,沉于冤案,所以名字被隐。刘德彬是江丈夫彭咏梧的联络员,同江夫妇⼀起做地下⼯作,并与江⼀同被捕,关进了歌乐⼭下的重庆⾏辕第⼆看守所,即俗称的渣滓洞监狱。1949年11⽉27⽇,国民党特务对渣滓洞的政治犯开屠杀,刘德彬中弹后躺在死⼈堆⾥未遭补,后与⼏名幸存者逃出。1949年12⽉初,刘德彬到“脱险同志联络处”报到,在这⾥与罗⼴斌重逢了,⼜认识了杨益⾔。三⼈开始在⼀起进⾏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作。1956年秋,罗、刘、杨三⼈共同创作了长篇回忆录《禁锢的世界》(约4、50万字)。我在⼩学还读过诗⼈
蔡梦慰的《⿊牢诗篇》。蔡是新闻记者,1948年4⽉被捕,囚于“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他在狱中坚持写作,⽤⽵签⼦笔蘸着棉花烧成灰烬调作的墨汁,写出与《红岩》中同样真实的记录。1949年11⽉27⽇深夜,蔡梦慰由渣滓洞被押赴松林坡刑场途中,将其未完成的长诗原稿《⿊牢诗篇》抛留荒草丛中,重庆解放后被发现,这⼀珍贵的诗篇,终被保存了下来。
  电影编剧是写⼈物写事件写故事编台词的。《烈⽕中永⽣》的编剧是⼤名⿍⿍的夏衍,他是中国最伟⼤的电影艺术家,1994年10⽉,被国务院授予“国家有杰出贡献的电影艺术家”称号。夏衍⼀⽣创作和改编过许多话剧和电影剧本,如我们熟知的电影《⾰命家庭》《聂⽿》《祝福》《林家铺⼦》,后者是中国电影最典范的世界级影⽚。“⽂⾰”前夏衍已经受到了极⼤的冲击,因此该⽚的编剧在影⽚完成时,并没有写上“夏衍”的名字,⽽是⽤的“周皓”这个假名字。在“⽂⾰”中夏⽼受到残酷迫害,但他没有⾃杀没有沉沦,坚强地活了下来,⼀直活到1995年,终年95岁,去世后,⾻灰洒⼊故乡的钱塘江。
  《烈⽕中永⽣》最好看的还是那些⼤师级演员的表演。饰许云峰(原型许晓轩,扬州市江都仙⼥庙⼈)的赵丹是中国最伟⼤的男演员,他在此部影⽚中的表演被影评家们认为:“是赵丹所创作的银幕形象中最不‘过⽕’、最少‘舞台化’痕迹的⼀个⾓⾊。”也许这位伟⼤的艺术家有了隐隐约约的预感,这部影⽚可能是他银幕上的句号,因此他表演得格外⽤⼼尽⼒,那眼神和⽓场真是⽆与伦⽐。“许云峰”后,赵丹再未演过任何⾓⾊。
田壮壮
  饰江的⼥演员是于蓝,她不仅是位杰出的⼥演员,还是⼀位17岁就参加抗⽇的“⽼⾰命”。她原名叫“于佩⽂”,在去延安之前,她同窗好友赵书凤的母亲将她改为“于蓝”,喻意为“青出于蓝”。于蓝的表演真是⼀⼑⼀⼑地刻到了我们的⼼⾥,⼏⼗年来她⼀直是我们⼼中那短发穿旗袍的温和细腻⼜坚贞不屈的江形象。在《搜狗百科》的“于蓝”条⽬⾥,我们可以看到,她的“信仰”⼀栏竟然填的是“共产主义”!难怪她能将江演得这么出神⼊化。于蓝的三⼉⼦就是著名导演⽥壮壮,他可是不象他⽼妈那样信仰共产主义,⽽是⼀位执着“纯艺术”的导演。
  演反派的项堃⽼师,也将特务头⼦徐鹏飞演绝了,看到他那独特的阴鸷⽽傲慢的眼睛,我们联想到《南征北战》中呼叫“拉兄弟⼀把”的国军张军长。
  50多年前的电影摄影,清晰度和⾊彩实在是太差了,竟不能将那些著名演员们细微的功⼒深厚的艺术表演全部展现出来,实在可惜得很。
  今天的观众,可能不习惯再欣赏这些50年前的⽼电影了,⼈们更多的需求是刺激和娱乐,或者是个⼈情感的共鸣,对我们民族曾经有过的崇⾼纯真、理想信念、激情浪漫和超脱平庸的宏⼤不再感动,以⾄于我们现在对任何⼀部作品都没有什么深刻⽽美好的印象。
  但是,⼀个伟⼤的民族,必须要有伟⼤的精神引领民众前⾏。我们不仅要有⾼举的红旗,还要有举旗的旗⼿。
  2001年,刘德彬去世,逝世前他说:“我相信死去的烈⼠,⾎不会⽩流。我听着知情的⽼战友、以
及那些为真理⽽呐喊的‘⼈’的声⾳,我的⼼灵已经得到了升华!”
  中国⼈的⼼灵,怎么才能得到升华?
  烈⽕中永⽣观后感【篇三】
  电影主要讲了⾰命战⼠们打⽇本⼈、国民党的事情。共产党⾥有许多地下党员,由于叛徒的出卖,敌⼈逮捕了很多地下⼯作者。其中有⼀名⼥共产党员叫红岩,她有⼀个孩⼦叫⼩萝⼘头,才⼋个⽉⼤。因为他的头长得很⼤,⾝⼦⾮常弱⼩,(营养不良的缘故)所以⼈们叫它⼩萝⼘头⼉。⼩萝⼘头⼉就是在监狱⾥长⼤的,因为他年龄⼩,所以敌⼈就没把他关在监狱⾥。⼩萝⼘头还可以⾃由活动,他成了战⼠们的通信员
  国民党的⼈把江雪琴抓起来以后,就对她⽤了刑。逼她说出共产党的秘密,江不说,狠毒的敌⼈⽤⽪鞭打得江⾝上全是伤痕,⼗根⼿指全被⽵签穿透了。江昏了过去,敌⼈⽤凉⽔⼜把她浇醒,⼀直到深夜可恶的敌⼈都没从江嘴⾥得到⼀点东西,我们的战⼠多么坚强啊!
  敌⼈把江抬回监狱,不给她吃东西,也不给她⽔喝。战⼠们知道了都把⾃⼰的⽔节省下来,给江送去,江很感动。但是让看守的敌⼈看到了,⼀把夺过去就給摔到了地上,⽔洒了⼀地,江⼀⼝
也没喝到。战⼠们知道了都⾮常⽓愤,团结起来⼀起绝⾷,反抗敌⼈,最后敌⼈终于妥协了。这还多亏了⼩萝⼘头⼉呢,假若没有他传信,战⼠们就不能联合在⼀起反抗敌⼈了。⼩萝⼘头⼉还是个⼩英雄呢!只可惜他⼋岁时就牺牲了,他是共产党⾥最⼩的战⼠了。
  如果没有这些坚强的战⼠,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活。所以我们⼀定要珍惜、要好好学习来报答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