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媒生物防制方法及用药量
一、老鼠化学防治方法
又称药物灭鼠法.用来防治鼠害的药物称为“灭鼠剂”.应用药物防
治害鼠、效果好、收效快、方法简便、适应范围广,可以进行大面积灭鼠.但长期应用易产生抗药性,使用不当还会引起人畜中毒和环境污染.所以
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无污染和二次中毒危险性小,不易产生生理耐药性的灭鼠剂.
目前,我市统一使用的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0.005%溴敌隆毒饵,严禁任何单位及个人生产和使用含有剧毒成份的“急性灭鼠剂”.
投药方法及标准:投放鼠药一般采取2周投毒饱和法.在鼠类出入地方投放毒饵,每15平方米房间投放1—2处,每处投毒饵20—30克上述不能使用毒饵的场所和单位除外;室外投放鼠药时要同时投放毒饵盒,将鼠药投到毒饵盒内,便于鼠类隐蔽和取食,同时又防止鼠药潮解失效,使毒饵到位率达98%以上,室外每个鼠洞周围,投放毒饵50克,外环境每5米投毒饵一处药50克沿楼房墙根投放到一楼住户阳台下面,设有标志投毒饵后要做到及时检查,鼠随吃随补、吃多少补多少,连续投放二周,鼠类将逐渐死亡,鼠密度则明显下降,灭鼠投毒到位率达90%以上.
灭鼠好方法二、蚊子防治措施
1、翻缸倒罐,将无用的容器翻转扣放,清除废弃器皿.破缸、空瓶、
废旧轮胎等一切积存水容器,以防蚊虫产卵孳生.
2、加强城区内的废品收购网点管理,填平坑洼地、铲除杂草,疏通水道,地沟设网加盖,以防蚊虫栖息.
3、对室内存水容器的花瓶,水箱,渍菜坛等要勤换水,勤检查,不给室内蚊虫孳生提供条件.
4、每年的6—9月份为雨水期,是蚊类大量繁殖的高峰期.对外环境草坪、林带、入室门口要定期进行药物喷洒、烟熏,对室内环境采取除虫菊酯类药物滞留喷洒用10%的杀飞克湿性粉剂,12.5%的拜虫杀悬浮剂,10%氯氰菊酯、,速灭菊酯等高效、快速、低毒的杀虫剂进行消杀,也可用灭蚊灯或蚊香等杀灭方法.
三、苍蝇防治措施
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清除蝇类孳生场所.
1清除污水、垃圾,生活垃圾实施袋装化,垃圾中转站,要定期投药灭杀,垃圾厂要做到无害化处理或及时掩埋,垃圾果皮箱加盖密闭.
2城区内要取缔旱厕,公厕要及时清扫冲刷,安装防蝇设施门帘、纱窗.
3、重点单位要完善防蝇设施建设,如纱窗、纱门、风帘等,室内可用低毒药物滞留喷洒,安装使用灭蝇灯、粘蝇胶条,蝇拍等物理方法灭蝇.
4室外可采用化学防治方法,进行大面积滞留喷洒用0.4%二氯苯醚菊酯,2.5%粉剂,10%氯氰菊酯,80%速灭菊酯乳剂200倍稀释进行喷洒,也可用0.2%敌敌畏乳剂进行消杀,控制蝇类孳生和密度.
四、蟑螂的综合防制措施
坚持以环境防治为主,物理、化学方法为辅的综合措施,做到防与灭相结合,突击灭杀与长期巩固相结合.
1、环境防制
1加强宣传,使民众了解蟑螂的危害,从而合理使用杀虫剂.
2断绝蟑螂食物和水源,过夜的食品应存放到冰箱内或密闭保存,及时清理食物残渣,使蟑螂无食物可寻.
3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及时处理垃圾、杂物、清扫卫生死角,清除蟑迹.
4堵洞抹缝,特别是水、暖气管道孔,地漏等处重点治理,认真检查外部带入的物品,特别是整包装食品,设置纱门、纱窗,防止蟑螂由外爬入或随包裹物品带入室内.
2、物理防制
1开水烫杀或冷冻:蟑螂对冷、热的抵抗力较差,温度在60℃以上或零度以下,数分钟内即可死亡,并可杀灭卵鞘中的卵.
2粘蟑胶板诱捕:使用自制或出售的诱捕盒胶板,中间投放发酵诱饵,放置蟑螂经常出没的地方,夜放晨收,进行捕杀,迅速降低蟑螂密度.
3、化学防制
化学防治法是控制蟑螂密度最有效的措施,并注重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根据蟑螂的季节消长,抓住有利时机进行防治即:冬季室内供热前,停止供热后,蟑螂向热处集骤.
2室内喷药时间尽量控制在黄昏后,晚间进行,以提高杀灭效果.投放灭蟑颗粒,灭蟑胶饵等方法.均可收到显着效果.
3喷药时,应先在门、窗和其他通道口喷洒,当蟑螂四处逃散开时会沾上药物,然后由外向里,由上往下喷洒.
4缝隙喷洒是杀灭蟑螂的重要手段.首先喷洒缝隙周边,20厘米的屏障药带,然后对栖息场所喷入足量杀虫剂.
5喷洒药物时必须关闭门窗和风扇等2小时,严防药物随风流失和害虫逃窜,最后开门窗流通空气,以防药物中毒.
6针对不同的蟑螂侵害场所,选用不同的人工合成除虫菊酯类药物,这类药物安全、低毒、高效,对蟑螂有驱赶、快速击倒和较高的毒杀作用.常用药物有大功达可湿粉或大灭悬浮剂,灭蟑螂颗泣,灭蟑烟雾剂,灭蟑胶饵等等.
7采用大功达可湿粉或高效氯氰菊酯类杀虫剂喷洒厕所、垃圾场箱,墙体缝隙及下水道,蟑螂栖息场所用10%乙酰甲胺磷与5%氯氰菊酯混合应用,也可用1%残杀威乳剂灭蟑.
8对蟑螂密度较高的区域、部位等场所,视情况选择烟雾剂熏喷杀灭,如:地沟、下水道等外环境灭蟑.
9灭蟑胶饵、颗粒为新型杀蟑剂,是一种安全、高效的灭杀药物,可用于餐饮、民宅、办公场所灭蟑,又可做为持久巩固成果,杀灭残余蟑螂有效办法.
二〇一三年四月十二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