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奠宙教授曾在文章中提到:“小学里有许多内容,需要高屋建领地从数学本质的揭示上进行梳理,仅就一些教育理念进行教学设计是走不远的。”在教学时,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概念的本质进行体会和理解。那么,在“什么是周长”一课的教学设计及课堂实施过程中,如何设计学习活动,使学生体会并理解周长概念的本质?如何带领学生往周长的数学意义上多一些感受和思考?霍小敏老师执教的“什么是周长”一课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一、巧创问题情境,整体
感知周长
o----------------------生活经验是学生重要的学习起点之一。课前的学情调研表明,对“一周”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长短的感知也是有先天本能的。同时,适切的情境能适时激活学生的经验,为新知学习服务。霍老师以“小蚂蚁赛跑”为话题引入新课,利用学生先天具有的对长短感知的本能,在情境中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整体感知“周长”的几个关键要素。
【片段一】
师:小蚂蚁要进行跑步比赛,以两片树叶的边线作为跑道(出示两片树叶,图略),比赛规则是:选其中一个跑道,谁先跑完一圈谁就赢。如果你是小蚂蚁,会怎么选?
生1:想赢的话当然要选一周最短的那个跑道了。短的才最有可能先跑完呀。
生2:我感觉第二片跑起来
近。
生3:我选第一片树叶,我感
觉它小一些。
生4:第一片是有折弯的,把
折弯的拉出来就会变长一些。我
觉得选第二片树叶的话,好像会
少跑一些。
师:少跑一些是什么意思呀?
生4:树叶的一周是跑道,跑
道短的话,就会先跑完。
生5:两片树叶的形状不一
样,谁的一周比较长真看不出来,
让我选的话就随便选一片。
对于周长,在学习这节课之
前,学生并不是一片空白。所以
霍老师通过小蚂蚁赛跑这一充
满童趣又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
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根据生活
经验,自然地聚焦于对“边线、一
圈、长短”等的讨论,进而在课始
能宜觉地、整体地感知“周长”的
要素,为后续进一步认识周长做
&
◊侯英敏
好铺垫。
二、巧设问题支架,体会
度量思想
O--------------------------
在小学数学中,周长是一个
重要概念,教师除要准确把握周
长概念的本质外,也有必要了解
周长背后的大概念—
—度量。史
宁中教授曾经在《度量单位的本
质及小学数学教学》一文中指出:
度量是数学的本质,是人创造出
来的认识数学、进而认识现实世
界的工具。度量的本质在于对事
物的某些指标进行量化,以及对
39I下半月•数学川尊赦孕I
|小学衣学下半月.数学
量化顺序的感知。可以看出,数学意义上的度
量,不仅仅是拿刻度尺量物体边缘的长度那样
的物理意义上的技能。数学意义上的度量,更多
周放
的是指用数量来刻画事物的某些指标。这个数
量就是度量的结果,对量化顺序的感知就是度
量的方法。具体到“什么是周长”一课,如何让学
生体会“度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边线得到
的结果就是它的周长”,进而体会度量思想呢?
【片段二】
师:我听明白了,这两片树叶中,到底选哪个作为跑道你们也不太确定,因为不确定到底
哪个跑道更短一些,是吗?(停顿)怎样才能知道
哪个更短呢?
生1:(边说边比)放在一起比一比。
生2:老师,这样比好像不行,放在一起比,可是这一周放不齐呀!
(其他学生纷纷点头)
师:对呀!不是直的怎么比呢?
生3:我觉得可以用尺子量一量。
生4:树叶的边又不是直的,怎么量呢?
生5:(举手)老师,其实可以用一根绳子把树叶围起来。
师:这个想法很特别,谁听懂他的意思了?
(有人点头,有人摇头)
生5:树叶的边不是直的,用尺子没办法直接量,所以我就想用一根可以弯曲的绳子,摆成
树叶的形状,正好摆一周,然后用尺子量一量绳
子就知道树叶的一周有多长啦。
师:这回谁听懂他的意思了?
(学生纷纷点头)
生6:(直接站起来说)就是可以用一根线,围着树叶一圈,然后把它拉直,用尺子量一量就垂]知道多长了……
硕这一片段中,教师通过两个支架性问题让斗学生在认识周长的过程中,体会度量和转化的可数学思想。问题1:怎样才能知道哪个更短呢?学瓦生根据生活经验会有一个常识—
—哪个跑道短土就更有可能先跑完,所以当直接看不出谁长谁思I短的情况下,学生会自然地想到比一比。这里的比一比其实就蕴含了度量的思想,直接放在一起比其实就是以其中一个作为度量单位来度量另外一个。问题2:不是直的怎么比呢?在学生感受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直接比较不可行时,教师将学生引向普遍意义上度量—
—借助工具进行比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体会了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感受到可以用度量得到的数量来刻画一周的长度,从而进一步体会“周长”的本质,同时积累了解决图形问题的基本活动经验。
I三、巧借数形结合,认识周长本质
周长就是一个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这里面,一周是形,长度是量。从本质上讲,周长是一个数形结合的数量概念。在周长概念中,一周是前提,是周长概念中形的本质;长度是核心,是周长概念中量的本质。这节课使学生经历将周长的形化曲为直的过程,经历将周长的形通过度量赋值的过程,进而体会周长是一个数量概念。
【片段三】
师:哪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情况?
组1:我们用细铁丝把树叶围了一周,然后做上记号,再拉直,量出来是52厘米。
组2:我们用的是线绳,量出来是54厘米。
组3:我们用胶绳围着树叶摆了一周,拉开后是53厘米。
师:(播放手机录像)请同学看一下刚才这个小组的操作,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1:我想提醒他们围的时候要贴紧树叶的边线,围完了要在线上做个记号。
生2:提醒他们贴在黑板上的时候要把线拉直一些。
生3:最好能用长一点的尺子,这样就不用量好几次了,另外量的时候尺子要放平,挨着线,还要从0刻度开始。
(生3把胶线拉直粘到黑板上,测量出结果为53厘米,老师在线的上面画上大括号,标上53厘米)
师:这个53厘米是什么?
40
生:53厘米是这条线(指着拉直的 胶线)的长。
生:哦,我知道了,这条直直的线 其实就是树叶的边线拉直后得到的,
这条线是53厘米,其实也就是第一片 树叶一周边线的长是53厘米。
师:刚才我们通过围、拉、量,得到 两片树叶一周的长分别是53厘米和
56厘米。在数学上,树叶一周的长度就
是树叶的“周长”(板书)。我们就可以
说:53厘米是第一片树叶的周长,56 厘米是一(生:第二片树叶的周长) 还可以说第一片树叶的周长是53厘
米,第二片树叶的周长是56厘米。
例与
反 思
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策
在上述教学中,学生经历了“围、
拉、测”等数学活动,将一周的长度这 一抽象概念通过测量结果进行量化。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 考:测量得到的53厘米是什么?在这
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形和 数对接,在此基础上揭示“树叶一周
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最后通过
语言描述强化学生对周长概念中数.
量本质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 经历了周长概念的形成过程,体会到;
周长概念的本质,空间观念得到进一 ° 步发展。
当然,概念的建立不是一次就能 完成的,需要在不同的数学活动和问
题解决中,逐步积累经验、深化认识。 相信这节课上利用化曲为直的转化 思想解决问题的经验,以及学生经历
的围、拉、量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会 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会
为学生的度量思想打上一层深深的 底。
G \ —、以形辅数,明了算理Q
计算教学离不开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而数形结合就 是理解算理的重要途径。
教学“笔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学生对表内 除法的竖式已有了初步的感知。但是这节课的内容与已
有经验相比,无论是算理、过程、方法,都有很大的跨度。 具体表现就是竖式从“一层楼”变为“两层楼”。如何让学
生理解算理,完成这种跨越?我通过引导学生对“形”的
分步操作,从而使学生理解“数”的算理。摆一摆:(1)46十2等于多少呢?请小朋友拿出小棒摆 一摆,分一分,看看得数是多少。(2)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分小棒时,一般分三步:先分整捆的,再分单根的,最后合
起来)
想一想:(1)看着情境图(如图1),在脑子里分一分,
看看得数是多少。(2)说说怎么分的。(先分整筒的,再分单
个的,最后合起来)
图1
(作者单位:河南郑州市惠济区教学研究室)
算一算:还有同学是这样算的,40*2=20,6*2=3,20+
41
I 下半月•数学川尊赦孕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