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B卷)    2021年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答案(B类)依据考生回忆整理。
周放
2021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及答案(安徽B卷)
一、给定材料
材料1
新春伊始,《新农村》记者小梁到基层调研,以下是他在两个村庄采访的片段。
“村子真洁净”,这是外来人对东各村的第一印象。村道上见不到一张纸片,家家院里院外也清清新爽。79岁的高大妈笑着把小梁往屋里迎。冬季取暖煤改电以后,高大妈家装了地暖,外面再冷屋里也舒适。高大妈本人整理得利索,家里拾掇得洁净,屋里屋外的花儿都修剪得齐齐整整。她言语间透着喜悦,“儿子孝敬,春节前辞了城里的工作回来,特地照看我们老两口。”“爸妈上了年纪,身体都不大好,有个头疼脑热,身边没个人照看那确定不成。”高大妈的儿子小曾买完菜刚一进门就接过了话头。
东各村是太行山脉的一个小山村。村子不大,一共250多口人,但老龄化程度不低,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70多位。平常,村里就是这些老人“守着”。村委会一周放两次公益电影,捧场的也都是这些老人。“村里的大爷大妈都是居家养老,儿女担任赡养。子女外出打工的,只能是老两口相互照看。村里准备建个‘
托老所’,处理老人的日间吃饭和活动、照料问题。”村党支部委员李大引见说,她时
常会到高大妈家来看看,帮衬帮衬。听说要建“托老所”,高大妈觉得不错,“老姊妹能时常见上一面,唠唠嗑。”“老爸腿脚不好,出不了门,我们在跟前服侍着才放心。”小曾说。儿子能在身边尽孝,高大妈心里满足,可也焦急。她跟李大商议:“咱村里能不能办个产业,让我儿子也能有点收入,不然他光照看我们了,以后咋办?”
李大说,东各村边有条远近著名的宋代古道,村内还保留着古道上独一的一座三孔拱桥,来的游客不少。村里已经有10多户拿到了农家乐的运营执照,她说:“要是乡村旅游搞起来,不愁您儿子没事儿干!”
坐落在太湖之滨的水乡小村开弓村,则是另外一种景象。弯弯的小清河穿村而过,如箭在弦,村名由此而来。
甜茶、昆曲、桥文化……在开弓村文化留念馆,或图文,或影像,或模型,地方风土人情跃然眼前。陈设厅里,一件件旧物什,分发着浓浓的年月感。“有不少是村民本人捐赠的,像这个老式碗橱,还有那套八仙桌椅,现在已经很难看到了。”被村里人称为“农夫教授”的老姚感叹,这里存放的是村民共同的乡村文化记忆。开弓村越来越富,村民的生活和城里无异,但老姚喜中有忧,开弓村已经是“到处倚蚕箔,家家下鱼筌”;如今,农耕文化,蚕桑文化却有淡化之势,“这是我们的根啊!”老姚颇有感慨。
如何传承乡风民俗?“首先要发挥好乡贤的力气。大家都有共识,要有个乡贤议事会。”老姚说。在成立后的乡贤议事会上,大家全都认为,要以有形的形式呈现开弓村文化,如熏豆制造工艺,婚嫁习俗,
摇三橹船,桑、蚕、丝到蚕丝被的一条龙产业……为什么要以“有形的形式”?老姚说:“让来到开弓村的人,从亲身参加民俗活动中体会到农耕文化和蚕桑文化的神韵。”村民的文化活动要有载体,开弓村进展较早,能用的土地已经不多,怎样处理?经过协商,村里预备把老仓库改形成文化礼堂。老姚兴奋地说:“脚手架已经搭起来了,估量5月份就能启用。”根据规划,礼堂能容纳100人左右,今后村里的党员活动、小型培训、会议、文艺演出都可以使用。
将来,开弓村的文化回味必定更悠长。
材料2
走进李石村村民李的超市,她指着里面几个书柜说:“这就是微光书苑。现在有10多平方米、4000册书,既是阅读室,也是给孩子们上课的地方。”
2005年,李在村里开了个小超市,许多村民常常来买东西。“在超市支个麻将桌吧,俺们打牌,你挣钱。”面对村民的提议,李却有本人的想法。在她家,祖父好写字,父亲乐读书,李在劳碌之余也坚持读书、写诗。她本人爱书,也想让更多人读书。“种下满地金黄的庄稼,才是为旷野除草的最好方
法。”李想到曾在书中看到的句子,“要驱逐心灵的荒芜,最好的方法就是推广阅读。”2008年春天,李自掏腰包买来300本旧书,又拿出本人保藏的200本书,把它们摆在了店里,在超市里辟出一片阅读空间,写上“微光书苑”四个大字,贴在书边的墙上。“为什么起名微光?就是一个农村小超市的货架上,摆了几本书,本身就特别特别微小。”李说,“微光虽微,
但可以不断点燃火种。”
不要证件、不办手续、不收钱,零门槛借阅,书会不会被一借而光?李一开头有些担忧。但实际上,书苑刚办起来时,前来借阅的人寥寥无几,有些人甚至根本没留意到货架上还有书。一开头,只需有孩子来还书,她会问一些问题:仆人公是谁?对什么情节印象深刻?回答出来的孩子可以领到铅笔、橡皮,写了读后感的还能得到笔记本……来的孩子越来越多,村里大人也开头问了:“小孩看书有奖品,我们看书有没有?”“有呀!”李说。她预备了小毛巾、牙刷,虽然不贵,但鼓舞阅读很有效。李说,小手拉大手,大手拉小手,大人、孩子相互带动,村里阅读氛围越来越浓。“一开头是奇怪,后来真是为了读书,《居里夫人自传》我就看了三遍。”刚参与完高考的19岁女孩小梦是微光书苑的第一批读者,“有时候看书入迷了,都顾不上吃饭。”
借阅的人多起来,书慢慢不够用了。“本人的藏书,亲戚伴侣家的书,能的全都来了。”看着渐渐借空的书架,李又喜又优,“上哪儿更多的书呢?”任何能想到的法子,她都试了个遍。有人质疑,有
人称赞,她却一直坚决,家人的支持也给了她很大鼓舞。母亲编麦秸秆草帽攒下的2000元,给她拿去买书;大给父亲买衣服的钱,父亲揣在兜里,直奔书店;二每次来走亲戚,手里提的不是水果,而是两摞书……
2021年,李一家公费创办微光书苑,在乡间推广阅读的事迹,渐渐开头遭到外界关注。越来越多的机构、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与她
联系,上海一家公益组织一次就捐赠了6000多册书,终于是渐渐供上了。随着微光书苑名气增大,不断有其他人想要加入。最多的时候,零门槛借阅模式的微光书苑有27个合作伙伴,书苑走进了超市、旅店、诊所、幼儿园,还组建起百余人的基层阅读推广意愿服务团队,累计受众30多万人次。越来越多的“微光”汇聚起来:69岁的村医老程,将本人医疗卫生方面的书籍全部拿出来共享;退休老师老全多年来坚持给孩子们辅导作业;高校生小茹从学校开头,就帮忙组织微光书苑阅读共享活动……
2021年,李去北京参与一个“微光读书”论坛,论坛上一位高校教授的话让她印象深刻:“一座图书馆里的学校要比一个学校里的图书馆更重要。”“要让微光书苑不只能读书,还能‘读’电影、‘读’首乐,看更广的世界,学更多的学问。”李深受启发,“微光书苑也要有本人的学校。”如今,小小演讲家、旧物改造、科学小试验、民俗传承等活动,已成为微光书苑的固定项目,这里已经成了村民尤其是孩子们的其次课堂。
“最美意愿者”“图书馆榜样人物”“省五一劳动奖章”……这些年,李收获了诸多荣誉。李说:“或许乡村图书馆做成什么样,没有标准答案,我只想让这束在田野间聚起的光,照到更多乡亲。”“去吧,向前方,让心暖和心,让光点亮光。”她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
材料3
古城派出所辖区,有古城、古塔、世界地质公园等知名城区。“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