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一件珍品《白日焰火》――中国黑电影探索道路的曙光
《白日焰火》――中国黑电影探索道路的曙光
欧联杯 欧冠摘要:导演刁亦男在中国地方城市之中,平凡居民之间,拍出了一部黑电影。作为一种当年盛行于西方社会,现在几乎绝迹于世的经典电影类型,如今“远渡重洋”在一部中国电影身上“还魂”,这种现象本身就十分的微妙与诱人。从粗略的框架向内窥视,《白日焰火》显然具备了一部黑电影应当具备的重要元素,疑云重生的犯罪事件、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隐藏在每个人物心中的过往与秘密。然而,《白日焰火》又并非一部传统意义上的黑电影,在黑的外衣掩饰下,其内里依然是刁亦男一以贯之的本土化传承,一中一西的两相调和,方才锻造出了这道绽放于柏林上空的黑火焰。
关键词:黑电影白日焰火超现实独立电影一、《白日焰火》――中国式的黑电影(film noir)在 2014 年第 64 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白日焰火》拿下了最佳影片金熊奖和最佳男演员奖,这部被称作为“中国式黑电影”一时间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导演刁亦南也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人性一定不是黑白,会有很大的一片灰地带,这种灰地带是有张力的,你在这个区域捕捉到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把它们拼贴起来,人物内在的一些面貌就会浮现出来。”他用简短的一句话概括了创作该部影片的最真实的想法。早在2005 年,导演刁亦男就开始了剧本创作,他用 8 年时间重写了三稿。剧本创作灵感来自真实的离奇案件。“中国当时有很多这样的案件,一个人被认为已死,但实际上还活着,在暗处窥视自己家人补胎多少钱
的生活。”刁亦男介绍说,《白日焰火》讲了一个罪案故事。廖凡饰演的警察张自力因办案疏忽致同僚丧命而一蹶不振,屈身工厂保卫科,终日与酒精为伍。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五年前那桩悬案的蛛丝马迹,职业的本能逼迫他去靠近真相,却不期然间坠入情感和人性纠结的境遇。
熟悉和喜好中国独立电影的观众,对于刁亦男应该不算陌生,虽然近十余年的时间,他在独立电影领域里的创作并不算特别频繁,但这两部作品连贯的阴郁、冷峻风格,以及相对欧式的艺术流,再加上浓重
的现实主义彩,都使的他在独立电影[1]观众里占据着一席重地。刁亦男是法国电影资料馆浸泡出来的新浪潮战将,是《黄土地》《红高粱》时期闪耀的第五代。生于西安的刁亦男,曾是《爱情麻辣烫》、《洗澡》、《将爱情进行到底》等作品的编剧,2003 年编剧和导演的处女作《制服》荣获 22 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龙虎奖,2007 年编剧和导演的《夜车》入围 60 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瞩目”竞赛单元,并成为当年独立电影海外发行的黑马。欧洲影评界认为,《夜车》以简约鲜明的个人风格使刁亦男成为中国电影的一颗新星。但这次的《白日焰火》之于刁亦男,意味着职业生涯的转变。“《制服》、《夜车》均是小成本独立电影,《白日焰火》到了文艺与商业的平衡。” 刁亦男解释说,《夜车》非常文艺,也非常自我,不考虑市场,而《白日焰火》更多地考虑观众因素,同时又想办法坚持自己的风格。影片一出来许多影评人纷纷把它称之为“中国式黑电影”。黑电影[2]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影评家尼诺・法兰克在1946年因受黑小说一词的启发而创造出来的用语,主要指好莱
适合婚礼上唱的歌曲坞在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初期拍摄的以城市中的昏暗街巷为背景,反映犯罪和堕落的世界的影片。黑影片不是一种独立的影片类型,它是同许多传统的影片类型,如强盗片、西部片、喜剧片等交织在一起的。虽然它的题材是以犯罪活动为主,但并非所有的犯罪题材的影片都可以归为黑影片,黑电影通常黑的场面特别多,无论是内景或外景,总给人以阴森恐怖、前途未测的危机感,并且采用德国表现主义的摄影风格,以古怪的深影和阴沉的影调来造成一个梦魇世界的幻觉,通常主人公往往是道德上具有双重人格,对周围世界充满敌意,失望孤独最后在死亡中到归宿的叛逆人物,惯常采用倒叙法或第一人称叙述法作为描写心理的手段。因此,黑电影可以说是美国电影的暴力题材,德国表现主义的摄影风格和法国存在主义思想的结合体。导演刁亦男在中国地方城市之中,平凡居民之间,拍出了这一部黑电影。作为一种当年盛行于西方社会,现在几乎绝迹于世的经典电影类型,如今“远渡重洋”在一部中国电影身上“还魂”,这种现象本身就十分的微妙与诱人。从粗略的框架向内窥视,《白日焰火》显然具备了一部黑电影应当具备的重要元素,疑云重生的犯罪事件、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以及隐藏在每个人物心中的过往与秘密。然而,《白日焰火》又并非一部传统意义上的黑电影,在黑的外衣掩饰下,其内里依然是刁亦男一以贯之的本土化传承,一中一西的两相调和,方才锻造出了这道绽放于柏林上空的黑火焰。二、《白日焰火》“黑”影片特征分析刁亦男导演是一位文学爱好者,他喜欢阅读文学作品,从中他可以获得很多创作的灵感,写出属于自己的故事。《白日焰火》任静宫颈癌晚期
是他从霍桑的小说《威克菲尔德》中得到的灵感:一个离开自己家的男人,躲在旅馆里,窥视自己的妻儿,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他便把这个人物放在电影中的碎尸案主谋梁志军身上:他杀了人后,将自己身份证件放在被害人身上形成被害假象,而自己则成为了一个“活死人”以躲避警察的寻,他在黑暗中监视着自己的老婆,并用冰刀杀死老婆的追求者。而对于本影片的主题,导演刁亦男并没有给予我们一个确切的答案,他说:“是很复杂的主题,每个人都可以品味每个人的想法,有的人可以说是温暖、希望,有的人可以说是虚幻、绝望,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读。”确实如此,但对于黑电影之所以被影评人们视为永远不会过时的艺术,正是在于它所具备的性、暴力、犯罪以及对于人性阴暗等元素,它满足了人们对于那些人性所隐藏的秘密的探究心理,而黑电影那种悬念迭生的叙事手段更有助于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所以黑电影往往透析社会和人性分阴暗面,这部影片也毫无例外。作为本部影片的焦点人物,张自力完全颠覆了黑电影和冷硬派侦探故事的重要法则:侦探必须能抵抗诱惑,特立独行,而他在影片中的行为简直卑劣得令人齿冷。他甚至都不再有任何自己的坚持和信念,而是在整个社会的漂染下变成了典型的机会主义者,随时准备着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出卖他人,甚至他的“情人”。吴志贞是影片的中心人物以及最后的拐点人物,因为她,几个人被碎尸,梁志军、张自力、干洗店老板都与他有着关联,她是一个圆点,向外发射所有的能量,于是,我们得以窥见――梁志军的为爱疯狂,张自力的自私冷漠,戴假发的干洗店老板有性冲动,无性能力。她的身上散落着蛇蝎美人的诸多特质,她妩媚、娇弱、纤细的外表中蕴含着一丝令人无法抗拒的吸引力,而这吸引力也恰恰成了她身上的无解之毒。吴志贞的丈夫梁志军是个行动主义者,并且是个十分疯狂的人,他的
疯狂不是理性的疯狂而是疯狂的理性。毫无争论他十分爱他的妻子,但他的爱并不是我们所期盼的‘放手’的爱,而是自私的爱,多年来他躲在暗处监视他的妻子,一旦发现有‘危险’接近,他就会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处理掉,他非常执拗地守在她的身边,做一个活死人。
放不下一个人<!--endprint--><!--startprint--> 像许多独具特的影片一样,在该片中,道具的运用也是恰到好处,这些道具所蕴含的象征意义通常会引起人们的深入思考。该部影片的片名就叫《白日焰火》,在片中它有两层解释:一是一家夜总会的名字,二是吴志贞被带走后,白日的天空上出现了焰火。焰火是美丽绚烂的,但终究是短暂易逝的,就像吴志贞和张自力的爱情一样,最终随风消失在空中。其次在影片中有很多冰刀鞋的特写,并且大多数都是以张自力的主观视角去展现的。在东北溜冰是他们最平常的一种娱乐项目,因此冰刀鞋也是他们的必需品,但是冰刀鞋锋利的刀口总会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而在梁志军的手里,冰刀鞋成了他杀人剁尸的工具。在吴志贞和张自力刚认识的时候,张自力就提出跟她一起去滑冰,殊不知张自力就是在危险上面舞蹈,在随吴志贞远离冰场时他也正一步步地走向深渊。再者该影片在冰城哈尔滨取得景,并且在整部影片中从没离开过雪和冰,但是哈尔冰的雪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纯洁无暇,它的雪掺杂着泥土,是一种灰白的雪,给人的感觉就是荒凉破败,沉重压抑的感觉,这也奠定了影片的整个基调。从开始到结尾,雪是越来越厚,人们也穿上了厚衣服,这是影片从时间线上呈现的是初冬到深冬的过程,也暗指吴志贞的命运也逐渐进入了冰冻期。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中,火车最具有厚重感、宿命感、稳定感,总有些不可名状的气质。而在本片中,火车载着碎
尸驶向全国各地,又带着吴志贞深夜归途。可见,火车跟吴志贞是有直接关联的,导演正是用这种充满宿命感的暗示,在告诉观众真正的始作俑者是谁。白日焰火是一部有“秘密”的电影,它的秘密不仅在于最外显的案件上,一夜之间碎尸遍布铁路沿线;而更体现在每个人物内心深处不可为外人道的往事,不论是警官张自力,还是嫌疑人吴志贞,抑或是那个已经“死去”的梁志军,银幕中的他们如同隔在又一层纱帘之下,让人看不清真容,只能辨别出一道模糊的轮廓,而这种不识庐山的人物塑造,也促成了白日焰火向着“黑
电影”这种风格进一步靠近。三、西方经典类型的中国化改造在传统的好莱坞黑电影中,纽约的小意大利区、洛杉矶的日落大道、旧金山的金门大桥、芝加哥的夜莺酒吧……这些建筑如同天然地存在于黑电影之中,随着光影与烟雾的发酵,它们已经成为这一类型的视觉坐标。然而在《白日焰火》中,有的只是县城煤矿堆里的残肢断臂、滑冰场上的你来我往、一个残破的摩天轮和没有多大格调的“白日焰火”酒吧。但是,白日焰火的形式依旧是黑电影,无论是光影还是调,都是一如既往的压抑与低沉,人物之间的纠葛也是套用的经典模式,但本片的魂又是完全本土的,这是只有在中国的北方才会发生的故事。在对人物性格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张自力没有传统好莱坞黑电影中硬汉侦探的风流倜傥,甚至有点落魄和纠结。他甚至都不再有任何自己的坚持和信念,而是在整个社会的漂染下变成了典型的机会主义者,随时准备着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出卖他人。吴志贞也不像传统的蛇蝎美人阴险狡诈、高调强势,她所做的种种只是为了逃离那个囚禁她命运的囚笼。他们无非都是生活在
重压之下苦苦挣扎的普通人。所熟悉的经典黑电影中,侦探或者说一个真相的探寻者,他们和蛇蝎美人之间的关系,通常逃不出两种结局:一是抗拒诱惑,让她得到应有的制裁;二是陪她一起坠入毁灭的深渊,但本片确恰恰跳出了这两种结局。人物不要那么脸谱化,而更贴近于现实,毕竟,现实不是电影。同时在这部影片身上,所谓艺术片与商业片的分野似乎变得模糊[3],类型指向前所未有的清晰。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中国的“黑电影”,具备此类型的所有母题:大量的夜景、逼仄的街巷、孤独而落魄的警察()、具有致命吸引力的蛇蝎美人……同时,在王学兵饰演的“隐形人”以及摩天轮等场景设置上,还可以看到影片对卡洛儿・里德的黑电影经典《第三人》的致敬。类型的基础性框架,在为观众带来熟悉的陌生感之余,也有可能融合进更为丰沛的商业元素。从警察抓贼的主体情节设定到廖凡、桂纶镁、王学兵的全明星阵容,都使得这部影片与众多自说自话的所谓艺术电影有一定区别。事实上,在类型中注入独特的观察和作者性的思考,已经是近年来国际电影界的流行风向。 90 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独立电影界的“类型化转向”,在一定程度上反哺好莱坞主流商业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