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实际是什么
16、近似值的实际应用例题12(5篇材料)
第一篇:16、近似值的实际应用例题12
课 题:近似值的实际应用 课时分配:1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时间: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近似值的实际应用,是在学习求近似值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这部分内容,重点放在教给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方法,根据实际生活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2、过程与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感受这些方法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
难点:通过采用“进一法”或“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感受这些方法一现实意义。
教 法:设置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学 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练习设计:
1、美心蛋糕房特制一种生日蛋糕,每个需要0.32千克面粉,李老傅领了4千克面粉做蛋糕。他最多可以做几个生日蛋糕?
2、果农们要将680千克的芒果装进纸箱运走,每个纸箱最多可以盛下15千克。需要几个纸箱呢?还剩一些芒果怎么办?
3、一种瓶装橙子粉,每冲一杯需要16千克橙子粉和9千克方糖,冲完这瓶橙子粉,大约需要多少千克方糖? 板书设计:
近似值的实际应用
根据要求求下面各数的近似值。
得数保留一位小数:48÷23≈ 1.55÷38≈ 7.09÷0.52≈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3.81÷7≈ 246.4÷13≈ 5.63÷6.1≈(1)2.5÷0.4=6.25(个)≈7(个)(2)25÷1.5=16.6(个)≈16(个)答:需要准备7个瓶子。答: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16个礼盒 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进一法” 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去尾法”。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包含师生活动):
一、复习铺垫。
1、体育室花19.4元买来一筒羽毛球,每筒12个,平均每个多少元?
(1)学生独立解答。
(2)汇报讲评:根据你的生活经验,算钱时可以保留几位小数,为什么?
2、引入: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12(1)①出示题目: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
②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列式计算。
③汇报:2.5÷0.4=6.25(个)
④设疑:我们算到的结果是6.25个瓶,那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到6.25个瓶子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这里求“需要准备几个瓶?”得数应该保留什么数?
⑤小组讨论:根据实际情况,这里需要准备几个瓶?为什么? ⑥学生汇报讨论情况。
⑦演示多媒体课件,验证结果。
边演示课件,边提问:如果是用我们以前的“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就需要准备几个瓶子?能装得下2.5千克的香油吗?6个瓶子只能装多少千克香油?所以要准备几个瓶子?
⑧小结:在这道题里,应用我们以前学习的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能解决问题吗?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不满5也需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方法我们把它叫做“进一法”。
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像这样的情况吗?请你说一说。
2、填一填
(1)五年级有210个同学,需租车到东莞参观学习,每辆车最多可坐40人,需要租几辆车?
列式为:210÷40=5.25≈()辆应用()法取近似值。
(2)把一包150千克的大米平均分成每袋40千克,需要准备几个袋子?
列式为:150÷40=3.75≈()个应用()法取近似值。
3、学习例12(2)
①出示题目: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带包装礼盒。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②要求这个问题,要用什么方法列式?怎样列?
③思考: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要求“这些红丝带可以包装几个礼盒?” 得数应保留什么数?
三、巩固练习。
1、P33“做一做”的题目。
2、P35第7题。
3、大家今天的表现真不错,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个漂亮的地方。(出示漂亮的桂林山水的风景)这么美的地方,你想去游览吗?这里有一种既开心刺激又经济实惠的游览方式--“乘坐竹筏游漓江”。请看:
(1)一个竹筏一天租金220元,可乘6人。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后,学生列式解答,讲评时让学生说说这里用了什么方法取近似值,为什么。)
(2)我们班有47人,准备乘坐竹筏游漓江,已知每个竹筏可乘6人,得租几个竹筏?(学生列式解答,讲评时让学生说说这里用了什么方法取近似值,为什么。)
(3)同学们,朴实的桂林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造出一个个精美的竹筏,为桂林的旅游
事业争光添彩。我还了解到了一个信息:做一个竹筏需要10根竹子,请问96根符合要求的竹子能做几个这样的竹筏?(学生列式解答,讲评时让学生说说这里用了什么方法取近似值,为什么。)
(4)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四、全文总结。
同学们,没想到吧,在愉快的旅游之中随处都可以见到数学,由此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布置作业。
课本P35第6、8、9题。
第二篇:心理学实际应用
1、有效利用
在宿舍楼的后面,停放着一部烂汽车,大院里的孩子们每当晚上7点时,便攀上车厢蹦跳,嘭嘭之声震耳欲聋,大人们越管,众孩童蹦得越欢,见者无奈。这天,一个人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今**们比赛,蹦得最响的奖玩具手一支。”众童呜呼雀跃,争相蹦跳,优者果然得奖。次日,这位朋友又来到车前,说:“今天继续比赛,奖品为两粒奶糖。”众童见奖品直线下跌,纷纷不悦,无人卖力蹦跳,声音疏稀而弱小。第三天,朋友又对孩子们言:“今日奖品为花生米二粒。”众童纷纷跳下汽车,皆说:“不蹦了,不蹦了,真没意思,回家看电视了。”
分析:“正面难攻”的情况下,采用“奖励递减法”可起到奇妙心理效应。
2、反例
小刚大学毕业后分到一个单位工作,刚一进单位,他决心好好地积极表现一番,以给领导和同事们留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于是,他每天提前到单位打水扫地,节假日主动要求加班,领导布置的任务有些他明明有很大的困难,也硬着头皮一概承揽下来。
本来,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人积极表现一下自我是无可厚议的。但问题是小刚的此时
表现与其真正的思想觉悟、为人处世的一贯态度和行为模式相差甚远,夹杂着“过分表演” 的成分。因而就难以有长久的坚持性。没过多久,小刚水也不打了,地也不拖了,还经常迟到,对领导布置的任务更是挑肥拣瘦。结果,领导和同事们对他的印象由好转坏,甚至比那些刚开始来的时候表现不佳的青年所持的印象还不好。因为大家对他已有了一个“高期待、高标准”,另外,大家认为他刚开始的积极表现是“装假”,而“诚实”是我们社会评定一个人所运用的“核心品质”。
3暗示效应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一般说来,儿童比XXXXX更容易接受暗示。管理中常用的是语言暗示,如班主任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就是对其他同学起到暗示作用。也可以使用手势、眼、击桌、停顿、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等。有经验的班主任还常常针对学生的某一缺点和错误,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同学生边看边议论,或给学生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都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4安泰效应
安泰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他力大无穷,无往不胜。因为他只要靠在大地上,就能从大地母亲那里汲取无穷的力量。他的对手发现了这个秘密,便诱使他离开地面,在空中杀死了他。因此,要学会依靠大家、依靠集体。
5暗示效应
所谓“暗示效应”,即是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从而使被暗示者不自觉地按照暗示者的意愿行动„„此称之为“暗示效应”。少年儿童较XXXXX更易于接受暗示。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暗示、动作暗示,表情暗示、自我暗示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语言暗示——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因而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用“你真聪明”“你一定行”等语言为孩子打气,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鼓励,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