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兽之困与自我救赎
联想 z460应宝林——
—好莱坞电影中黑帮人物形象探析
摘要:黑帮犯罪片是好莱坞一个较为重要的电影类型。从早期的强盗片开始,黑帮片沉浮八十年,几度高潮,几度式微,影片的侧重点是黑帮本身暴力与犯罪的扩张,以其内部的斗争,因对“美国梦”的执着追求以及资本社会急遽的贫富不均,衍生出被社会摒弃的人和写实的黑帮争斗故事。因而,黑帮片最能体现美国学者查·阿尔特曼所归纳的类型影片在文化价值上的“二元对立性”。由于犯罪与反犯罪的相辅相成,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虽然杀人越货罪该万死,但个人的历史理由令观者信服,个性独特而另类高超的人格让观者同情。
关键词:好莱坞黑帮电影形象聂
楠
一、黑帮形象定位
黑帮犯罪片包括了两大类型:1〇黑帮犯罪片以黑帮争斗和犯罪过程为叙事重点,以帮派或个人犯罪以及生死毁灭为叙事过程。作为美国电影的典型类型,是以黑帮人物、罪犯为主要人物,以黑帮的犯罪行动,犯罪行为及心路历程,警匪之间的生死较量,现代都市中的地下黑帮,帮派徒众争权夺利合理化、义气化、英雄化为主要故事内容,以犯罪或黑帮的罪恶行动展开,与真实的犯罪活动及美国黑帮的兴衰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黑帮形象研究综述
1948年罗伯特·瓦修在研究黑帮犯罪片中的经典论文《作为悲剧英雄的黑帮分子》不但将这些类型片场景看作是黑帮分子自身心理世界的超现实延伸,而且也是观众想象的延伸。用罗伯特·瓦修的话来说:2〇“有人会说真正的城市里产生犯罪,而想象的城市里产生黑帮分子,黑帮分子是那种我们想变成却又怕真的变成的人。”3〇这样黑帮分子就从普通的罪犯变成了好莱坞和美国神话世界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尤金·罗梭则在《天生的迷失:美国的黑帮犯罪片》中强调了文化历史而非类型历史的组织原则,他把这一类型的政治意味推向极端,认为“黑帮犯罪片在行至于崩溃的美国两种对立性、替代性经济体制之间达至平衡,黑帮犯罪片,更是将黑帮分子自身心理世界进行了超现实的延伸。国内有蔡卫和游飞编著的《美国电影研究》,系统阐述了黑帮犯罪片以及犯罪人物形象,郝建编著的《影视类型学》在书中特别论述了强盗片、黑帮犯罪与警匪片等类型。
三、江湖人物的风云变化——
—黑帮形象的嬗变与成长1.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的黑帮人物———悲剧“英雄”
20世纪三十年代早期《海斯法典》的出现标志着美化犯罪,肯定黑帮匪徒冷酷残忍手段极其相关暴力的结束。由海斯办公室实施的电影审查强迫制片人做出道德声明,将罪犯描写为精神变态者,禁止将黑帮匪徒塑造成传奇人物或“悲剧英雄”,禁止强调犯罪得不到惩处。各制片厂对付《海斯法典》的手段之一就是将影片的重点从罪犯转移到联邦警察,或其他“好人”身上。1928年的电影《纽约之光》是一部百分之百的黑帮犯罪片。影片中包括了对白、音响和音乐四十年代的黑帮警匪片,主人公几乎一成不变的都是男性,他们通常是罪犯或者侦探,具有悲观、自我怀疑的性格以及冷漠超脱的世界观,影片较多的关注男性主人公的行为心理。女性则通常性感迷人,却又有蛇蝎心肠,背信弃义将男主人公引向危险之路,或为了一己之私利用他们。电影《马耳他之鹰》中黑帮形象“萨姆·斯佩德”是一名,他爱上了危险、必须送进监狱的蛇蝎美女,影片在一个长镜头中,萨姆·斯佩德痛苦的解释他为何要将爱上的人送进监狱。对于黑帮罪犯片中男主人公的复杂个性,有论者曾总结“在他们内心深处,他根本不是个硬汉,而是个十足的情感主义者”4〇。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看来冷酷无情的是社会,而永远充满希望和保持质朴天真的却是男性。
2.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黑帮人物———反叛传统
50年代黑帮犯罪片的叙事重点开始被有组织帮派犯罪所代替,进而展现的是帮派之间激烈的打斗、真实的场景以及丰富的人物性格。5〇如1954年的经典影片《码头风云》的故事中已有黑社会的介入,迷恋械的杀手或真实存在罪犯的剧情片相当普遍,它们往往拥有招人喜爱和具备人格魅力的人物形象。六十年代黑帮犯罪片开始出现了对现存体制和传统文化价值的抵制,导致了将黑帮分子复杂化和人性化,他们被看作既是危害社会肇事者又是社会不公的受害者,随着戈达尔《筋疲力尽》的诞生,黑帮片中又融进了一个新的元素:反传统。人性被复杂化,例如警匪片的经典作品《邦尼和克莱德》。影片大部分时间都在讲述大萧条时期,雌雄大盗滑稽可笑的银行抢劫犯罪,典型的西部片又赋予影片诗意和诙谐的情趣,这使得影片最后执法人员对他们的惩罚性射杀显得格外触目惊心。
四、走进“野兽”落——
潘周聃什么梗—《美国往事》中的“面包”和“麦克斯”典型的黑帮形象分析
1.选录原因
周扬青素颜电影《美国往事》是一部感伤的黑帮情歌,是美国好莱坞近
艺术研究
百年历史为背景拍摄的三部著名影片之一。改编自一部黑帮分子哈里·格雷撰写的不太知名的回忆录《
黑帮分子》,莱昂内一直钟情于这个涉及黑帮、犯罪、爱情、友情、忠贞和背叛的故事,影片准备工作长达16年,莱昂内甚至为此拒绝了执导《教父》的请求。影片将禁酒时期的社会背景作为影片最重要的场景,臭名昭著的黑帮犯罪分子艾尔·卡彭等成为这一类型最重要的素材,特别是禁酒法为犯罪分子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暴利的和具备公共影响力的活动领域,贩运和偷售私酒需要很高程度的组织和协调,因此也将“个体罪犯”转化成“黑帮集团”。这样的事情往往是新闻关注的热点,电影像其他媒体一样,也倾向于把他们的活动加以强化。
2.主题分析
主题一:无法更改的背叛。麦克斯和面条如同硬币的两个面,一面是背叛,另一面是友谊。这种情谊让我们刻骨铭心,深深震撼,可是另一面的焦点也暴露出角的品性。笔者反对固定地、一成不变地看待人与事物,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万物皆在运动和变化,麦克斯、黛博拉以及面条的经历与变化正如这句哲学名言,三人再次的重逢,已无法回到过去,不管多想得到对方的原谅,而曾经的沧海桑田也让面条无法放下。麦克斯的经历可谓是一本厚重的黑历史,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美国政坛还是被不少黑帮势力所左右,随着民主制度的建立,黑势力显然不能生存下去到了自生自灭的时刻,麦克斯就是这样的角,在影片最后,他请求面条处死自己,面条说:“我不认识你,那个与我同甘共苦、生死与共的少年麦克斯早已经死了。”最终无法获得面条的原谅自尽垃圾车。
隆中对译文
主题二:花里的爱情。“面条”终生难忘的女人是黛博拉,少年时代黛博拉独自在饭馆库房里翩翩起舞,面条经常去偷窥。她发现了面条却照样跳舞,开始轻蔑地揶揄面条的偷窥,后来对面条的好感让她甚至背对着面条换衣服,或许是朦胧的爱情,让面条坐在身边给她念诗,可他无福享受美好的初恋,他们的幽会总是被麦克斯打断,街面上的小混混总有事他,黛博拉因此很失望。黛博拉厌恶地对面条说:“从你嘴里听到了麦克斯的声音,你和麦克斯真像。”可是这个为了梦想而出卖自己爱情的黛博拉,不仅成为了麦克斯的情人,还为他生下了儿子。或许女明星的成功背后不是沧桑就是肮脏,但恰恰是这种强烈的反讽,将美国社会繁华表面下的黑暗恶劣的本质暴露出来。其实麦克斯深深地了解黛博拉的内心,他知道“面条”式的爱情根本得不到黛博拉。长大后的面条和黛博拉一别就是十八年,出狱之后,酒会上重逢了同样已经长大了的黛博拉,仍然是那么耀眼,无法克制内心的情感,面条对黛博拉有这样一番表述“你不知道,我每天晚上都在想你,没人能像我这样爱你。你不能理解我是怎么地想你。我想:黛博拉活着,她在外面活着,你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面条为她准备了能想到的一切浪漫,但一切美好在她决绝地说出要去好莱坞时,在他疯狂地她后化为泡影。他衣衫不整走下计程车,郊外一片荒芜,车子在他之后载着哭泣的黛博拉扬长而去。失去黛博拉的面条直接去了大烟馆,借助,他一生的所爱都在眼前浮现:翩翩起舞的天使、那首美丽的诗、初吻、浪漫的约会、那一厢情愿的幻想,也许面条只能在迷幻中才能得到真爱。
五、从野兽之困与美国梦看黑帮英雄主义
好莱坞黑帮片不仅是一种花类型,更是一种风格和叙述的倾向,影片中故事及影像都是定型化的,主人公作为在下层社会挣扎的小人物,在对权利和财富极度渴求的心理驱使下,依靠自己坚定的意志和残忍好斗的性格,用手里的向等级森严和日益物质化的城市文明发起了挑战,一步步爬上权利的顶峰,直至最后毁灭。像美国宪法所保障的:在民主和没有阶级界限的社会,每一个人都有获得机会的成功。电影中的黑帮犯罪分子往往是贪婪、自大、小聪明和不道德的自甘堕落者,他们通过残酷的手段上升到权利高峰,并表现出渴望成功和被认可的强烈野心,电影《盖世袅雄》中黑帮老大罗可大言不惭地说:“拿的人数以千计,但我罗可却只有一个。”黑帮人物的自我、野心和欲望可见一斑。但私下他们又会表现出文雅的敏感,他们生活在一个成功和富裕的梦想世界。虽然他们最终无法逃脱失败和死亡的命运,但所有“正常渠道”通向成功的道路都把他们排斥在外,他们只能铤而走险。
大萧条打破了“美国梦”的神话,它将一切虚妄和谎言大白天下,在一个等级如此森严,贫富如此悬殊的社会,所谓“机会均等”无异于痴人说梦。按照“美国梦”的逻辑,成功意味着物质的富裕,这其中也暗含着对个性的肯定。黑帮分子获得财富和自我肯定的唯一手段就是偷盗和抢劫。从这一点上看,黑帮分子体现了美国梦固有的矛盾意味,成功唯有以牺牲他人为代价才会实现。正因为黑帮分子体现了这样的矛盾性,在影片结尾的死亡就带有意识形态的必要性,戏剧家出身的茂文摄制一部影片《我是一个越狱犯》,真实的揭露了美国社会,在这个社会全无一丝好莱坞所渲染的豪华景象,而好莱坞所宣扬的意识形态正是美国作为一个乌托邦国家的自我塑造形象的根本,纵观好莱坞黑帮犯罪片脉络,总
有一个信念在给你灌输:在美国,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不用担心美国梦的不真实因为会有一种向上向善的力量在指引你。
注释:
1〇5〇蔡卫,游飞.美国电影研究[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2〇杜永康.好莱坞黑手党题材电影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3〇罗伯特·瓦修.作为悲剧英雄的黑帮分子[J],1948.
4〇郝建.影视类型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刘诗诗旧照曝光作者单位:新疆大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