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雪,赵蔚,李志强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13期
白雪,赵蔚,李志强
(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摘要:现阶段国内大学生学业拖延现象普遍存在,了解拖延现状并把握其成因,制订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案对改善大学生学业拖延现象影响深远。本文对当前国内大学生学业拖延实证研究及使用的测量工具进行概述,对以往研究不足进行小结,并对拖延干预方案提出新设想。
关键词:大学生;学业拖延;实证研究;测量工具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3-0134-04
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奇曾说:“今天应该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我国古代警句“今日事,今日毕”,“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等也都与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些至理名言都在告诫我们—
——做事切记拖延。对我国大学生而言,学业拖延现象普遍存在。为了全面了解当前国内大学生学业拖延实际情况,许多学者致力于大学生学业拖延实证研究中。由于此类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晚,因此在研究数量、广度、深度等方面仍存在很多可以提升的空间。
一、国内实证研究测量工具
国内大学生学业拖延实证研究的测量工具多为直接使用国外比较成熟的量表,少部分学者参考国外量表,并根据我国国情,探索性的编制了适合国内大学生学业拖延的相关量表。
1. 国外测量工具。①拖延评估量表———学生表(Proerastination Assessment Seale-Students,PASS)。该量表由Solomon和Rothblum编制于1984年,主要用于探究学业拖延现状及成因分析。该量表由拖延程度量表和拖延原因量表两部分组成,共38项,采用Likert五点评分法计分。拖延程度量表对撰写学期论文、复习考试、完成每周阅读作业、完成管理任务、参加讲座、完成一般学习任务这六大学习领域的拖延情况进行测量。拖延原因量表则针对“撰写学期论文”这一确定拖延情境,对造成拖延的13个原因进行评判选择。这13个原因为:评价性焦虑、完美主义、难做决定、依赖和寻求帮助、缺乏自信、厌恶任务、懒惰、害怕成功、感觉无所适从和不善时间管理、偏好风险、反控制、同龄人影响和缺乏坚持性。PASS量表在我国大学生学业拖延实证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在华东师范大学陈保华的《大学生学习拖延初探》、天津大学李洋的《大学生学习拖延及干预研究》、山东师范大学赵霞的
《大学生认识论信念、自我调节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等论文中均有应用。②雷尔拖延量表(General Procrastination一for students,GPS)。该量表由Lay编制于1986年,主要用于评价学生的拖延特质。该量表为单因素结构量表,采用Likert五点评分法计分。只包含“是否拖延执行任务”一个方面的内容,由20个描述与拖延相关的感觉及行为的项目组成,其中包括反向计分项目。我国大学生学业拖延实证研究中应用Lay量表的有:福建师范大学卢永兰的《福建省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研究》、南方医科大学楚翘等的《大学生拖延行为状况与特点研究》、东北师范大学薛玲玲的《自我效能对大学生情境拖延的影响研究》等。③特克曼拖延量表(Tuckman ProcrastinationScale,TPS)。该量表由Tuckman编制于1991年,主要用于评价学生日常拖延行为。该量表由35项组成,后经Tuckman使用因素分析法减为16项。量表主要针对推迟完成任务的倾向、执行不愉快任务体验、解决不愉快任务、因为个人情况而责备他人进行自我报告测量。该量表采用Likert四点评分法计分。我国大学生学业拖延实证研究中应用Tuckman量表的有:西南大学张志杰等的《Tuckman拖延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试用结果分析》、福建师范大学张锦坤等的《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及其预测变量分析》等。④艾特肯拖延问卷(Aitken Procrastination Inventory,API)。该量表由Aitken编制于1982年,主要用于鉴别大学生是否是长期学业拖延者。该量表共有19项,均为对日常拖延行为的描述。采用Likert五点评分法计分。我国大学生学业拖延实证研究中应用API量表的有:东北师范大学黄晗的《大学生目标取向、自我效能及价值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深圳大学陈小莉等的《Aitken拖延问卷在大学生中的应用研究》等。⑤主动拖延量表(A new active procrastinationscale,NAPS)。该量表由韩国学者Choi 和Moran开
发。该量表有4个维度,分别是结果满意、压力偏好、主动决定拖延和按时完成任务的能力,每个维度有4项,共计16项,采用Likert七点评分法计分。由于该量表还处于国际推广阶段,引入中国的时间也并不长,国内使用该量表的实证研究只有清华大学李虹等的《主动拖延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体中的修订及信效度检验》。
2.国内测量工具。①大学生学业拖沓预测问卷,该问卷由西南大学赵婉黎在其硕士学位论文《大学生学业拖沓及其影响因素模型》中提出,主要用于评估大学生学业拖延实际情况。该问卷是在借鉴PASS量表、API量表和TPS量表基础上编制而成。定稿问卷19项,采用Likert五点评分法计分。问卷维度及各维度项数为:延迟开始(7项)、计划不足(5项)、完成不佳(7项)。②大学生学习拖延问卷,该问卷由华东师范大学韩贵宁在其硕士学位论文《大学生学习拖延的现状与成因研究》中提出。该问卷是在PASS表基础上编制而成,采用Likert五点评分法计分。问卷维度及各维度项数为:完成作业(9项),复习备考(10项),自主学习(7项)。问卷设有10项学业拖延对学生造成影响的题目,1项学生对改变现状所持态度的题目。重庆师范大学田燕的《大学生学业拖延的调查及干预研究》、漳州师范学院吴进华的《师范大学生学习拖延特点及其团体干预研究》等论文都对此问卷进行了应用。③大学生拖沓问卷。该问卷由西南大学蒙茜在其硕士学位论文《大学生拖沓问卷的初步编制》中提出。定稿问卷39项,采用Likert五点评分法计分。问卷中有4项测谎题,另外35项可分为8个维度。优柔寡断维度(7项),行为迟滞维度(5项),责任心缺乏维度(4项),自我否定维度(4项),生活态度消极维度(4项),自卑维度(3项),时间管理缺乏维度(4项),焦虑维度(4项)。
二、国内已有的实证研究
国内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实证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现状描述研究、相关研究、干预研究。
1.现状描述研究。现状描述研究主要从人口统计学角度对学业拖延情况进行描述,调查学业拖延的流行性并根据其影响因素进行成因分析。当前国内大学生学业拖延现状描述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有:陈保华的研究发现:约有20%的大学生学业拖延严重,25%的大学生受学业拖延困扰很大,45%的大学生渴望改善学业拖延现状。造成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原因有:任务嫌恶、朋辈压力、非理性的认知观念、缺乏内部学习动机、自我控制力差、过去侥幸拖延经验强化结果、适应性学习计划调整、冒险性与依赖性。学习动机的自我决定性对学习拖延的影响很大,自我决定程度高则其拖延程度越低,自我决定程度低则其拖延程度越高。韩贵宁的研究发现:高校大学生学业拖延情况在不同地域普遍存在。自主性学习任务拖延程度高于强制性学习任务;长期学习任务比短期学习任务更易产生拖延倾向。学业拖延对大学生的情感体验、成绩、生活质量等方面会产生消极影响;作业方面,女生的作业拖延程度明显低于男生,对作业的重视程度高于男生;学业拖延程度随年级的升高变得更为严重。学习动机、情绪、完美主义倾向、时间管理是影响学业拖延的主要主观原因;学习任务难度和无关任务干扰是影响学业拖延的主要客观原因;主观原因对学业拖延的影响相对更大。蒙茜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学业拖延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和专业差异。大三年级拖延程度明显高于大一年级;理科学生拖延程度显著低于文科学生。影响学业拖延的原因有:优柔寡断、责任心缺乏、自我否定行为迟滞、焦虑、自卑
、生活态度消极、时间管理缺乏。
在优柔寡断、时间管理缺乏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比男生更为优柔寡断,时间管理也相对较差。赵婉黎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学业拖延普遍存在,中等程度拖延为主,一小部分学生程度偏高;影响大学生学业拖延的主要原因有:延迟行动、计划不足、完成不佳。大学生学业拖延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学业拖延程度高于女生;学业拖延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随年级升高程度加重,大二和大三年级学生更为严重。大学生学业拖延存在学科差异,尤其在“延迟行动”和“计划不足”两个维度上,理工科学生学业拖延程度高于文史类学生。此外,南京师范大学侯祎等的《大学生学业拖延现状与原因》、南京师范大学甘良梅等的《大学生学业拖延现状及原因研究》、山东师范大学赵霞等的《大学生学习拖延现状研究》等期刊论文也从现状及成因角度对大学生学业拖延进行了探讨。
2.相关研究。相关研究主要从人格特质、自尊、焦虑等心理学变量角度来分析与学业拖延的相关关系。研究也包括对可能出现的学业拖延后果如:学习成绩、情绪等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当前国内大学生学业拖延相关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有:甘良梅侧重探讨学业拖延与人格及学业成绩的相关关系。拖延与“大七”人格的大部分维度相关达到显著水平,行事风格和外向性进入拖延最优回归方程中。对于学业拖延而言,进入回归的人格特质有严谨、活跃和淡泊。拖延者在计划以及实际学习中学习时间较少,却有较多的焦虑水平。但其实际行为变化小,效率低,这可能是造成拖延者成绩相对略差的一大原因。陈红丽侧重研究了学业拖延程度与不同情境下学生情绪间的关系。大学生学业拖延程度及所受
情绪影响在不同任务情境下存在差异。非自主性任务情境下,学生拖延程度及受情绪影响均较高;自主性任务情境下,学生拖延程度及受情绪影响均较低。积极情绪与学业拖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且与任务自主性影响无关;消极情绪与学业拖延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在任务自主性影响下存在差异。包翠秋的研究侧重研究自尊、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的相关关系。自尊和自我效能感与唤起性拖延和回避性拖延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外归因方式与其呈现显著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回避性拖延可以对低自尊和自我效能感进行预测,但无法预测唤起性拖延。况蓉从父母教养方式的角度探究了与学业拖延间的关系。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能够显著预测。拖延行为程度在家庭满意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家庭圆满的学生比圆满程度一般或不圆满的学生学业拖延程度低。拖延行为在家庭经济条件方面差异显著,家庭经济条件上等的学生比条件中等或条件略差的学生学业拖延程度严重。此外,华中师范大学熊俊梅等的《大学生学业情绪与学业拖延关系研究》、河北大学杨志刚等的《学习拖延与学习倦怠关系研究》、南通大学潘发达等的《时间管理倾向对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影响》等期刊论文也从大学生学业拖延相关性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3.干预研究。国内已有的干预研究主要从认知行为、情绪、时间管理等角度对具有学业拖延的学生进行指导。当前国内大学生学业拖延干预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有:邱于飞的研究根据自编的学习拖延认知———行为团体干预教材,通过组织策划一系列团体活动实施干预,结果表明:认知一行为团体干预对短期学业拖延行为能起到改进作用,尤其针对自主学习拖延行为。认知一行为团体干预能对大
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起到加强作用。认知一行为短期团体干预在学习动机、学习焦虑方面作用效果不显著。李洋的研究主要应用个案研究法对两名主动要求进行学业拖延干预的大学生实施干预。干预通过、QQ等网络形式进行,为期6周。针对个体存在问题,从改变不良认知、提高时间监控观、训练指定计划能力、提高时间反馈能力四个角度进行适当干预,干预内容为完成相应干预任务并反馈,疏导排解情绪等。后侧结果表明:两名学生的总体拖延程度值降低,时间效能感、计划、时间分配等指标值显著升高。徐丹丹应用实验法对被动拖延者进行为期6周的团体干预。干预形式为自编的以学业拖延为主题的系列干预活动,分别是:相识组建篇、认识自我篇、自我肯定篇、压力管理篇、确定任务篇、时间管理篇、展望离别篇。通过后测以及填写小组评价表,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学业拖延程度显著下降,学业自我效能和自我调节能力显著提高;实验组表现出选择积极的压力应对策略倾向。田燕应用实验法对学业拖延者进行了为期6周的团体干预。干预的形式为“战胜拖延,成就人生”系列活动。活动分为创始、成长、结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包含许多寓教于学的活动,如:拖延你我他、我的时间我做主、明天放马来等。通过后测,以及分析团体观察记录表、阶段团体回馈单发现:体现在学业拖延行为变化主要有:态度上,适当增强了自我效能感;认知上,学生可以对自我正向评价;行为上,学业拖延情况有所改观。此外,北京大学王觅等的《以提升自我调节学习效能感为主的团体干预对学业拖延状况的改善》、河南大学张燕等的《大学生学业拖延及其干预》、天津师范大学刘朝晖的《大学生不同学业任务的拖延状况及干预策略》等期刊论文,也从学业拖延干预的角度进行了研究。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概括来说,国内大学生学业拖延实证研究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测量工具大多是对国外成熟量表进行翻译和修订便投入使用。近年来,虽然已有部分学者致力于编写适合我国国情的大学生学业拖延量表,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定,国内量表编制及推广速度迟缓。当前国内已有的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现状描述、以及相关性研究上,研究结果从人口统计学角度揭示了大学生学业拖延的显著性差异情况,从人格变量、环境变量等角度对大学生学业拖延成因及相关因素进行解析,为改善学业拖延情况奠定了基础。但目前国内关于大学生学业拖延干预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已有的干预研究主要采用团体干预活动、个案跟踪调查等方式,且干预时间相对较短。以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学业拖延行为的研究以及对改善学习者学业拖延情况的长期研究数量相对较少。
大学生学业拖延情况普遍存在且不容回避,制订有效、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对大学生的学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鉴于近年来移动技术的蓬勃发展以及移动技术在时间、空间上的独特优势,通过对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进行教育学和心理学角度的解析,把握其影响因素,在移动技术的支持下,为不同类型的拖延者制订靶向的干预方案并进行长期实施提供了可能,为改善大学生学业拖延现状起到了促进作用。移动技术支持下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干预研究为学业拖延领域提供了新视角,也是移动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一次新尝试。
中国著名大学
基金项目: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移动技术支持下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干预研究(2012-2014)作者简介:白雪,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吉林吉林人,主要研究方向:移动学习技术,现代远程教育;赵蔚,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长春人,主要研究方向:移动学习技术,网络自适应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李志强,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黑龙江虎林人,主要研究方向:移动学习技术,现代远程教育。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