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初三上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结合全词,“”、 “”等景物体现“空”的意境。
(2)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①
【唐】白居易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梁州梦
【唐】元稹
梦君②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
3.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小题。
【中吕】阳春曲·春景①(节选)
【元】胡祗遹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
绿窗春睡觉来②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注释】①中吕:宫调名。阳春曲:曲牌名。春景:曲题。②觉来:醒来。
(1)残花一般给人以哀伤之感,但诗人却用________、________等极富生活情趣的细节,从小小的虫鸟活动中将春意写得十分浓丽,使人得到暖融融、醉醺醺的感受。
(2)“谁唤起?窗外晓莺啼”两句的自问自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1)请用“/”画出下面这句诗的朗读节奏。
半 江 瑟 瑟 半 江 红。
(2)诗人为什么觉得“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5.阅读《行路难》,完成后面小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诗中具体体现“行路难” 的诗句是, 。
(2)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落叶
(隋)孔绍安
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
翻飞不肯下,犹言惜故林。
(写作背景)诗人孔绍安原是南朝陈的达官子弟(其父孔奂为陈的吏部尚书)。隋灭陈时,孔绍安才13岁。他曾对表兄虞世南说过:“本朝沦陷,分从湮灭。”这首诗是陈亡后不久,孔绍安徙居京兆鄂县(今陕西户县)闭门读书期间所作。
(1) 诗中最能体现诗人心境和身份的是“”一字。
(2)傅庚生先生在《联想与比拟》中写道“方人之情有所会、感有所触也,往往将其内在情感之颜涂染于外在事物之表”,请结合诗句中的意象来分析诗人的情感。
7.古诗文阅读
春日
秦观①
一夕轻雷落万丝,
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
无力蔷薇卧晓枝。
初晴游沧浪亭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水生,
娇云浓暖弄阴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
时有鸠相对鸣。
【注释】①秦观;北宋著名诗歌,先后多次贬官,一生潦倒失意。①庆历四年,苏舜钦被罢去官职,流寓苏州,在城南营建沧浪亭。
(1) 两首诗歌都描述了雨后初晴的景象,《春日》中________写出了春雨淅淅沥沥,《
初晴游沧浪亭》中________则写出了雨势不小,河水涨了起来。
(2)《春日》后两句使用了拟人手法,而《初晴游沧浪亭》则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请你选择其一,试做简要赏析,说说它们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8.阅读《月夜忆舍弟》,完成小题。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诗人从多种角度展开描写,请具体分析首联中听觉描写的作用。
(2)全诗情感不仅仅停留在思乡怀人层面,尾联情感进一步升华,请明确指出深层情感。
9.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遣意①(节选)
【唐】杜甫
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 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①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②酿黍:酿酒。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①”字看出,颔联中的“②”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州宅堂前荷花
范成大①
凌波②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释】①范成大(1126—1193),今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②凌波:水面之上。
(1) 本诗颈联写出了荷花怎样的特点?
(2)这首诗前四句是怎样描写“州宅堂前荷花”的?请加以赏析。
1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甲】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乙】题北榭碑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①, 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①去长沙:用汉代贾谊事,贾谊因受权臣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曾写《吊屈原赋》以自伤。②落梅花:即《梅花落》,古代笛曲名。
(1)甲诗中画线句子对景物的描写向来因生动奇巧而备受推崇,下列没有运用与之相同的艺术技巧的诗句是()
A.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甲、乙两诗都写到笛声,引发的情感是否完全相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颔联连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出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戏题盘石
王维
可怜①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注】①可怜:可爱。
(1)请发挥想象,描绘一,二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三,四两句。
14.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白居易的诗有哪些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情感的变化。请结合具体景物,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1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山行
(清)姚范
百道飞泉喷雨珠,春风窈窕绿蘼芜①。
山田水满秧针出,一路斜阳听鹧鸪。野步
(清)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注】①蘼芜:香草名。
(1)“风”本无形,却在诗人笔下各具神韵。请分别概括两首诗中“风”的特点。
(2)这两首同写山野漫步的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回答。
16.诗歌鉴赏
浣溪沙①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1)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2)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17.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秋日
〔南朝·梁〕鲍泉
露已成霜,梧楸①欲半黄。
燕去櫩②恒静,莲寒池不香。
夕乌飞向月,馀蚊聚逐光。
旅情恒自苦,秋夜渐应长。
注:①楸:(qiū)楸树,落叶乔木。②櫩:同“檐”,屋檐。
(1)“梧楸欲半黄”一句中“欲半黄”三字妙在何处?
(2)请赏析“燕去櫩恒静,莲寒池不香”这一联诗句。
18.古诗鉴赏。
庐山杂兴
宋·惠洪
别开山径入松关,
半在云间半雨间。
红叶满庭人倚槛,
一池寒水动秋山。
野望
宋·翁卷
一天秋冷晴湾,
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1)两首诗都描写了山间秋,但表现的景物不同:前一首“半在云间半雨间”突出了庐山________的特点,后一首则用“无数峰峦远近间”照应了前句中的“________”字。
(2)两首诗的最后一句都描写了山在水中的倒影,但展现的画面及带给诗人的感受却有所不同,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19.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春 游 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春雨断桥人不渡”中“断”的意思是________
(2)“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字,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3)“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0.诗歌鉴赏
鹧鸪天・咏渔父
〔宋〕王质
一只船儿任意飞。眼前不管是和非。鱼儿得了浑闲事,未得鱼儿未肯归。
全似懒,又如痴。这些快活有谁知。华堂只见灯花好,不见波平月上时。
(1)上阙中“飞”字极为传神,既写出了船儿的________特点,又表现了渔夫________的心情。
(2)下阙中词人感慨“这些快活有谁知”,你觉得“这种快活”蕴含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
1. (1)寒山;暝
(2)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回家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言之有理即可)
2. 白居易醉酒之后,忆起元稹,计算他的行程应该到梁州了。而元稹在梦中与白居易一同游玩,惊醒之后,发现身处梁州。两处“梁州”形成对应,表达了两位诗人心有灵犀,相互思念之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这首诗中的“元九”就是在中唐诗坛上与白居易齐名的元稹。元和四年(809年),元稹奉使去东川。白居易在长安,与他的弟弟白行简和李杓直(即诗题中的李十一)一同到曲江、慈恩寺春游,又到杓直家饮酒,席上忆念元稹,就写了这首诗。 白居易对元稹行程的计算是很准确的。当他写这首《醉忆元九》诗时,元稹正在梁州,而且写了一首《梁州梦》:“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元稹对这首诗的说明是:“是夜宿汉川驿,梦与杓直、乐天同游曲江,兼入慈恩寺诸院,倏然而寤,则递乘及阶,邮吏已传呼报晓矣。”巧的是,白居易诗中写的真事竟与元稹写的梦境两相吻合。两处“梁州”形成对应,表达了两位诗人心有灵犀,相互思念之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