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练 古代文化常识及名著导读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B .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担负着阐述导语提到的主要事实和补充次要材料的任务,要求写得内容充实、线索清楚、层次分明。
C . 新闻报道的对象一定是新近发生的事件,对于有些早已发生的事件,一旦发现并把它报道出来,也不能称为新闻报道。
D . 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通常是新闻的导语部分,它简明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答案】C
【解析】新闻报道的对象不一定是新近发生的事件,对于有些早已发生的事件作后续报道也可以成为新闻报道。
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与韩愈、柳宗元、范仲淹、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辙合称为“唐宋八大家”,此文写于作者贬官惠州期间。
B . 《“飞天”凌空》是一篇新闻评论,报道了中国运动员吕伟获得女子10米高台跳水冠军的精彩瞬间。
C . 新闻报道要求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言简意赅,以事实说话。因此,新闻报道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和简明性的特点。通常标题、导语、主体是一篇新闻不可少的三部分,如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就是新闻中的典范作品。
D .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即相识、相处、离别、怀念)为叙事的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
【答案】C
【解析】A项,“唐宋八大家”里没有范仲淹。“唐宋八大家”是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澈、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3. 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
B . 新闻特写是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即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的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C .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
D . 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律诗起源于南朝,盛行于唐宋时期。律诗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如唐代李白的《送友人》《蜀道难》。
【答案】D
【解析】《蜀道难》袭用乐府旧题,不是律诗。
4.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消息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B .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篇通讯,表达了中国人民铭记历史、捍卫和平的强烈愿望。
C . 《藤野先生》主要记叙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表达了作者的一腔爱国之情。
D . 《回忆我的母亲》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在母亲去世后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抒发了自己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
【答案】B
【解析】《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一篇新闻评论。
5. 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是美国一名新闻记者的经典纪实作品。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
B . 《红星照耀中国》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自1936年6月到10月在中国西北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的情况。
C . 作者先在百家坪见到,之后在的安排下,作者在苏区临时首都保安(今陕西省志丹县)采访到了周恩来并搜集到相关资料。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D . 书中对的描述最为详尽。文中写道,他在生活上是一个很随意、很幽默的人。他甚至当着作者的面抓虱子,让人实在为他的不拘小节而感到惊叹!
【答案】C
【解析】作者先在百家坪见到周恩来,之后在周恩来的安排下,作者在苏区临时首都保安(今陕西省志丹县)采访到了并搜集到相关资料。
6.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必须独立成段。
B . 《水经注》的作者是北魏的郦道元,书中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等。
C .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创作的传记,作者用他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他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D . 典故指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运用典故可以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言简意赅。如《野望》中运用商末孤竹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的典故。
【答案】A
【解析】“背景必须独立成段”有误,背景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7. 下列选项中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苏轼,宋代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辙、欧阳修被誉为唐宋八大家。
B .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所写的《藤野先生》节选自小说集《呐喊》。
C .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D .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答案】B
【解析】《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8.阅读《昆虫记》,回答问题。
(1)法布尔的《昆虫记》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 。全书充满了 之情。
【答案】折射出社会人生 对生命的关爱、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2)《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 ,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而被毒蛇蜘蛛咬伤的 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像婴儿般哭闹”。
【答案】杨柳天牛 小麻雀
9.名著阅读。
(1)《昆虫记》是一部“ ”,是哈佛大学 位教授推荐的 的书。这部书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答案】世界昆虫史诗 113 最有影响
(2)这本书中的哪一个片段你最喜欢?请用100字左右简要叙述这个片段的故事情节。
【答案】示例:我喜欢这本书中介绍塔蓝图拉毒蛛的片段。塔蓝图拉毒蛛精明英勇,诡计多端。作者为了捕获它们,不得不与它斗智斗勇。通过驯养和观察,作者了解到这种蜘蛛许多不为人知的生活习性。文章还展示了两只塔蓝图拉毒蛛惊心动魄的厮杀场面。
10.阅读下面的名著精彩片段,回答问题。
文段一:脚好了之后,他敢跑了。这使他非常地痛快,因为别的没有什么可怕的了;地名他很熟悉,即使有时候绕点远也没多大关系,好在自己有的是力气。拉车的方法,以他干
过的那些推、拉、扛、挑的经验来领会,也不算十分难。况且他有他的主意:多留神,少争胜,大概总不会出了毛病。至于讲价争座,他的嘴慢气盛,弄不过那些老油子们。知道这个短处,他干脆不大到“车口儿”上去;哪里没车,他放在哪里。在这僻静的地点,他可以从容地讲价,而且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坐上吧,瞧着给!”他的样子是那么诚实,脸上是那么简单可爱,人们好像只好信任他,不敢想这个傻大个子是会敲人的。即使人们疑心,也只能怀疑他是新到城里来的乡下佬儿,大概不认识路,所以讲不出价钱来。
文段二:是天气比往年热呢,还是自己的身体虚呢?这么一想,他忽然地不那么昏昏沉沉的了,心中仿佛凉了一下。自己的身体,是的,自己的身体不行了!他害了怕,可是没办法。他没法赶走虎妞,他将要变成二强子,变成那回遇见的那个高个子,变成小马儿的祖父。祥子完了!
(1)根据文段一的内容,说说祥子的主要性格特点,根据两个文段和小说内容分析这样的祥子没过上好生活的原因。
【答案】性格特点:积极向上,勤快,老实,简单,朴实,善良,可爱。
原因:外部原因是黑暗腐朽的、不让好人有出路的社会;自身原因是祥子的身体一点点垮掉了,坚强的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在黑暗社会的挤压下一点点消失,逐渐变得麻木。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的性格分析以及对文章内容、人物命运的分析整合能力。做此类题目一方面要积极调动自己对名著人物的已有积累,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所给选文加以印证和补充;对人物命运原因的分析则要通过自己对作品的了解,进行主观(祥子自身原因)和客观(外部社会)两方面的原因来综合分析。
(2)这两个选段中体现了老舍作品语言的哪些特点?并举例分析。
【答案】文段一中的“乡下佬儿”“车口儿”等词具有浓重的北京儿话音,体现了老舍作品语言的“京味”。“傻大个”“老油子”体现了老舍作品语言幽默诙谐的特点。文段二中写祥子身体不行了,没有使用过多的修辞,只是反复强调自己的身子不行了,使人明白易懂,体现了老舍作品语言“直白、通俗”的特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