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词牌名的英译技巧
作者:张笑一
来源:《语文学刊》 2016年第9期
○ 张笑一
(山东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266590)
[摘要]词,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一种典型表达方式,给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词牌名,作为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翻译对于向国外传播我国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意义。通过分析词牌名的特点,研究过去有关词牌名的翻译技巧,总结词牌名英译中直译法,意译法和音译法中的不足,提出了音译、注释结合法的优势,旨在促进词牌名英译的不断向前发展。
满江红翻译 [关键词]词牌名;英译;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9-0093-02
词是中国文学艺术之瑰宝。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许多国外和国内学者都对唐宋词的翻译进行不断
地探索与研究,硕果累累。[1]其中对于词牌名的翻译研究始于20世纪末,陈俊、黄立[2]都曾谈及词与词牌名的英译问题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随着越来越多的译者对于词的翻译,各种形式的词牌名翻译层出不穷,关于唐宋词的英译标准至今为止仍为达到一致的共识,这样不利于我们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播,容易丢失词牌文化。
一、词牌名的概述
词是韵文的一种文体格式,又称“曲子词”。它本来是为配乐歌词而写的诗。因为它伴曲而唱,所以每首词都有或至少曾经有过一个属于它们自己的乐谱。每个乐谱有属于它们自己的宫调,并伴随着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叫作词调,每种词调叫作词牌(如《满江红》《水调歌头》)。迄今为止,现存的千百个唐宋词牌名是在长达四五个世纪的时间内,通过各种创作途径积累起来的。词牌名通常根据词的内容而进行设定,宋朝之后,词经发展变化,主要是根据曲调进行填词,词牌名与词的内容可能会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调之后,词牌便表现为文字、音韵结构的形式。在文化意义上,词牌名也就成为词体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关于词牌名的英译,很多译者将词牌名译为“tune”,笔者认为稍有不适,这个单词并不能体现出词牌与词体之间的关系,倘若不到合适的词来替换,可以舍去不译,直接用词牌名内容进行翻译。
二、当前词牌名英译出现的问题
翻译界对于词牌名的翻译更有见地,比较庞杂,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缺乏统一标准,在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方面的不足。
(一)缺乏统一标准
目前,各大翻译学家对于词牌名的英译各抒己见,缺乏统一的标准,例如词牌名“浣溪沙”的翻译:
Tune: Silk-washing Stream(许渊冲 译) [3]
Bleaching Silk in the Stream(卓振英 译)[4]
Huan Xi Sha(杨宪益,戴乃迭 译)[5]
从上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同一词牌名,译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采取翻译的方式也不同,有的采取直译,有的采取意译,有的采取音译的方式,然而,不同的翻译风格容易产生翻译标准混乱的现象。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词牌名的翻译,大多数翻译家都会选用“Tune”一词来表达它的音乐意义,对于其形式都采取了不同的翻译方法,比较常见的有“To the tune of XXXX”,“To the tune‘ XXXX’ ”, “ Tune:XXXX”,“ On the Pattern of XXXX” 等形式的词牌名,还有一些翻译学家不采取任何形式来体现词牌的特殊意义,但意译法可能会丧失原文的形式,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底蕴,有些译者也会误解词牌名,对于词牌名望文生义,因此,要正确透彻地理解诗词,应对词本身进行详尽的分析,
倘若误译,将会误导译者,有碍中西文化的交流。
然而,这种对于词牌名缺乏统一的翻译标准,不利于海内外学者之间的文化沟通与交流,外国读者对于词的理解和感悟也产生了障碍,不利于唐宋词对外的传播。
(二)直译法
对于唐宋词的词牌名英译,我们既要保留我国历史文化内涵,又要不失原有的音韵,对于译者来说,着实不易。由于中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异,译文只能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无限度的接近[6]。
直译法,即按照字母意思进行直接翻译,既保留了原文内容,又保留的原文形式。例如:
相见欢Joy of meeting
西江月The Moon over the West River
沁园春 Spring in a Pleasure Garden
南歌子 Northern Song
双双燕 A pair of Sparrows
满江红The River all Red
这种翻译方法虽然在形式上与原文一致,但可能在表达情感方面稍显欠缺,在表达词中深层次内容上容易失真,造成一些读者的误解,在传达作者情感方面,略有不足,显得有些直板,生硬,机械化现象比较严重。
(三)意译法
意译法,这是最常见的翻译方法,例如:
菩萨蛮To the tune of Buddhist Dancers
念奴娇Tune:Charm of Maiden Singer
忆秦娥Tune: Dream of a maid Honor
鹊桥仙 Immortals Meeting on the Magpie Bridge
临江仙Daffodils by the Riverside
苏幕遮Waterbay Dance
词牌名来源广泛,有些出自于著名的历史典故,采用意译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读者的阅读需要,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词的含义,是对于词牌名的进一步诠释。其中,对于《苏幕遮》的翻译就是源自于古代习俗,也是如今新疆吐鲁番传来的“浑脱”舞曲,“浑脱”意思是囊袋,即舞者跳舞时用油囊装水,互相泼洒,为了不让冷水浇到头上,舞者一般会带一个涂满油的帽子,这个帽子被叫作“苏幕遮”,译者将其译为“Waterbay Dance”,既能表达舞曲的意思,又能体现舞蹈内容,生动形象。
然而,大多数意译法容易脱离原文形式,尽管能够表达出原文内容,但失去了传统文化的古典内涵,丧失了古典文化形象,难以保留词牌原有的神韵。
(四)音译法
音译法,即用汉语拼音来翻译词牌名,因为词牌名是中国文化所特有,英美文化并没有与其对应的英语词汇,用音译法能贴近原文所具有的指称意义。例如:
贺新郎On the pattern ofHoxinlang
清平乐On the pattern ofQingpingyue
浣溪沙On the pattern ofHuanxisha
蝶恋花On the pattern ofDielianhua
如梦令Rumengling(徐忠杰 译)
但是,由于中西方历史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不同,音译法对于外国读者来说在理解诗词的方面产生了一定的障碍,并且词牌本身具有的浓厚的文化内涵,这样的译文会使译者很难理解原文作者所表达的意思,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三、音译、注释结合法
奈达提出,译文的一切都具有意义,其中包括语言形式。因此,作为译者,在翻译词牌名时,不能因为内容而牺牲形式。因此,我们从中可知,形式也是有意义的,牺牲了形式也就意味着牺牲了意义。[7]鉴于词牌作为一个整体,应该用一个专有名词来进行诠释,应当使用统一规范的译文与形式,因此,音译加注释的方法更为合适。对词牌文化内涵加以简练概括的解释说明,能弥补单纯音译的不足,这样的翻译方法是最有效地保留原文的文体特点,原汁原味,能够更为恰当地传播词牌的文化历史。
念奴娇Nien-nu chiao(The Charms of Nien-nu) (林顺夫 译)
菩萨蛮 Deva-Like Barbarian(P’u-sa man)(Loisfusek 译)
齐天乐To the tune Qi tian yue (Level-with-cloud Tower)(方秀洁 译)
水龙吟To the tune “The Water Dragon Sings” (Shui lung yin) (叶嘉莹 译)
木兰花慢 Tune title:Song of Magnolia Blossoms(Slow) (Mu-lan-hua man)(罗郁正 译)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译文中音译和注释的完美结合,使译文变得更完整,在意思传达方面更加全面,能够以最大限度地兼顾了原文中的文化意义,形式特和读者的认知能力,增强译文的可读性,避免了上述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上所出现的不足,避免对于词牌名望文生义而产生的误译,进而使其译文的文化传载意义更加丰富。
四、结语
词牌名,词体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为达到将我国的文学精华进行传播的目的,对于词牌名的英译应当力求统一化,译名应当涵盖词牌名在汉语中的文化内涵,致使各大翻译学者对于词牌名英译能够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进而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因此,词牌名的英译方法标准化和统一化势在必行,这样才能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有利于让更多人的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国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陈俊.浅谈唐宋词中词牌名的英译[J].中国翻译,1994(2).
[2]黄立.作为术语的词与词牌的英译[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1(1).
[3]许渊冲.汉英对照唐宋词三百首[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4]卓振英.英译宋词集萃[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5]杨宪益,戴乃迭.古诗苑汉英译丛:宋词[M].外文出版社,2001.
[6]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译林出版社,2002.
[7]谭载喜.翻译学[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