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人,唐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参与王叔文、王侄发起的“永贞革新”,力图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打击豪强地主集团以及与之相勾结的宦官、藩镇等势力。改革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又改为柳州刺史。
柳宗元一生重视教育,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荀况、王充等人的思想,强调德教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他的一生不但重视教育理论,更重视教育实践,注重教育的施教方法,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提出只有“顺木之性”才能“以致其性”等等,这是非常精粹的教育思想。他和同时期的韩愈都强调从师求学,但又有着诸多不同。韩愈抗颜为师,柳宗元则拒师之名;韩愈力主以儒家经典教育学生,而柳宗元强调学习儒家经典,但不株守儒家经典,主张兼习包括佛道在内的百家之言。韩愈提出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体能动性,柳宗元则师友并称,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认为君子不是天生的,强调后天学习,提倡博览书、博采众长。他的师生观具有一定的民主平等精神。其《种树郭橐驼传》从表面看虽然是只谈种树的道理,但其中却蕴涵着丰富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从教育绩效、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到“顺天”、“致性”,处处闪烁着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光辉,富有很高的教育研究价 值。.
一、“儒佛调和”的思想根源
柳宗元接受的是传统儒学教育,儒学是其学术思想的主体。与韩愈的反佛教恰好相反,柳宗元又宣扬佛教,曾与韩愈发生过激烈的争论,也受到过韩愈的批评。当时的一般士大夫都喜读佛书,从佛教思想里吸取有价值的内容来充实自己的思想体系。他在《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里说:“吾自幼好佛,求其道,积三十年。”他曾自负地说:“世之言者罕能通其说,于零陵,吾独有得焉。”(《送巽上人赴中丞叔父召序》)可见柳宗元是一位极力推崇佛教的人。柳宗元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宣扬佛教却不迷信佛教,特别注重对佛教教理批判地分析与利用,推崇佛教有益的一面。中唐时期,儒、佛、道“三教”的斗争与交流推动着当时思想理论的发展建设,他在《南岳大明寺律和尚碑》中说:“儒以礼立仁义,无之则坏;佛以律持定慧,去之则丧。是故离礼于仁义者不可与言儒,异律与定慧者不可与言佛。”唐朝是佛教的鼎盛时代,到柳宗元生活的中唐时期,他曾在家庭影响下信佛,对佛学也作了长期研究。他既学儒又兼学佛,认为儒佛的思想学说有共同因素可以相互沟通,因而主张“统合儒释”。他在《送文畅上人登五台山遂游河朔序》中说:“昔之桑门上首,好于贤士大夫游。晋、宋以来,有道林、道安、远法师、休上人,其所与游,则谢安石、王少逸、习凿齿、谢灵运、鲍照之徒,皆时之选。由是真乘法印,与儒典并用,而人知向方。”
他称赞自六朝以来兴盛的士大夫与佛门交好,儒、释相互交流的传统,并.
肯定其意义,可见他是把佛道当作诸子学说中的一家的。
二、“期以明道”的教育目的
柳宗元所处的是朝廷政治黑暗,国家经济腐败,皇帝昏庸,宦官专权的残破不堪的社会,他认为要改变这种局面,应当开发民智,培养人才,用改革的措施来使统治阶级的思想合于“道”的要求,以使国家长治久安。因此他提出“期以明道”的教育主张,即通过教育手段以期培养统治阶级的治术人才。柳宗元认为教育目就是培养君子,柳宗元所说的君子,除正统儒家学者经常强调的“忠君、孝亲”那一套伦常标准之外,还强调以能否符合“公之大者”的政治要求,以及是否具有“生人之意”的政治理想为标准。他同韩愈歧异的地方也在于此。柳宗元认为君子的历史使命是“行道”,“济世安民”。君子是人格高尚的人,内外兼修,内可以守其道,外可以行其道,为国家所用,就出而施行治道,就居家修养以完善其身。这是孟子讲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传统思想的继承。“圣人之言期以明道,学者务求诸道而遗其辞。辞之传于世者,必由是书。道假辞而明,辞假道而传,要之之道而已耳。”(《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这就是说,圣人教人,旨在明道。圣人之言之所以能流传明道资料
下来,就是因为能明道的缘故。他尤其强调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认为“君子进德修业”是学习的根本,知识是为德育服务的工具。“君子学以植其志,信以笃其道”(《送薛判官量移序》),“周乎志者,穷踬不能变其操;周乎艺者,屈抑不能变其名”(《送.
元秀才下第东归序》)。君子“周乎志”、“周乎艺”,志艺两方面都应完备。宋代的周敦颐受此影响,主张教育以“学为圣人”为宗旨,认为教育的目的正是要使人们善恶归善,求得“仁义中正”。
三、“取道之原”的教育内容
柳宗元吸收的是先秦诸子百家学派的思想成分,所受的是佛学教义的影响,他把儒、释、道三家以融为一体,兼其所长,认为这些“皆以佐世”,“要之与孔子同道”(《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所以《诗》、《书》、《礼》、《易》、《春秋》便是教育学生的根本内容,也就是“取道之原”或者说是“准绳”。“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之原也。参之《谷粱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苟》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
通而以为之文也。”(《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柳宗元主张教育内容以儒家五经为本,参之诸子之言,但不株守儒家之言,对诸子百家采取兼容并纳的态度。柳宗元认为学习百家时,主张独立思考,反对盲目信古崇古,对古代文化遗产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