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不立不破例子】
不立不破,表示已经有了把握,自然会去打破旧事物。
共产党没有成立,怎么能够打破封建势力、帝国主义的压制,成立
新中国。
《论语》中有: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可见只有本立,才有道生,才有破尽虚妄。
虽然也有边实践边寻真理的事情,但远远不如胸有成竹的多,改革开放在一场关于真理大讨论中确立
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打破了人们的就有观念,才有后来中国的突飞猛进。
【篇二:不立不破例子】
反方辩题:不立不破
我方认为,对于事物的除旧立新,应持不立不破的观点和认识。其
理由是:
第一、我们不能机械的理解不破不立的意思,认为欲立而必先破。
其实,真正的本意应当理解为,只有树立了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
的基础(包括思想、观念和行动等),才会真正达到破除旧的、错
误的东西的目的,并最终树立新的、正确的东西,这叫做先立后破,不破不立。“不破不立”这四个字,其实是唐代韩愈对于古文运动提出的见解和主张,目的就是提倡古文、反对骈文,前者是立,后者
是破。韩愈是怎么做的呢,在提倡古文时,他强调要文以明道,这
是韩愈倡导古文运动的基本观点。他还将自己的主张贯彻于实践,
写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大大提高了古文的水平。由于韩愈、柳宗元
等人的宣传倡导和创作实践,唐后期古文写作极盛,质朴流畅的散
体终于取代骈体,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韩愈是首先明确要立什么,而后再破除骈体文风。试想,如果连想
立什么都不清楚,一上来就先破,结果会是什么样子。懂得了了这
个道理,我们也就会明白,一九四〇年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这篇讲演稿中引用“不破不立”这个成语到底应该怎样理解了。第二、我们还可以举出其他方面的例子加以印证。我们认为,新事
物不是凭空产生的,常常是旧事物孕育的结果。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任何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都是母体孕育的结果。这个新生命,就是
新事物,他的诞生,可谓之立;随着新生命的诞生和成长,母体,
也就是旧事物,就会慢慢消亡,可谓之破。这就是先立后破,不立
不破。反之,旧事物首先消亡,新事物从何而来。从这个意义上讲,
先破后立,不破不立是错误的。
其次,旧事物与新事物之间也常常有作用的联系。新旧事物之间在
完成更迭之前,要充分考虑其作用的必要联系,不能简单的先破后
立,应当先立而后破,否则,会给事物的使用主体造成损害或不适
应。举生活之例,衣服无论新与旧,都有御寒、遮体等作用,这就
是新旧事物之间的作用联系。不能设想,在新衣服还未购置穿上之
前,我们就立刻先扔掉旧衣服,其结果就只能使作为使用主体的人
挨冻或裸体,这就是忽视了新旧事物之间作用联系造成的后果。所
以,应先有新衣,而后摒弃旧衣。以此类推,有了佳肴,才可抛弃
粗粝之食;有了豪宅,才可毁掉简陋房屋;有了轿车,才可以舍弃
自行车,否则,人们的衣食住行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此谓不立不
破,举凡生活中的许多事例,大都遵循这一原则。
还有,不能忽略旧事物与新事物之间秩序的联系。新事物产生之后,
必须给旧事物适当的存在时间,以维持原有的秩序。经实践检验,
新事物是科学、正确的,旧事物才可逐渐推出历史舞台。否则,先
破后立,就会出现新旧事物之间的更迭真空而使局面陷于混乱。当
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变革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是拨乱反正时期进
行真理标准大讨论,还是打破旧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都是先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大讨论,提出设立沿
海经济试验区的构想、蓝图,经过实践的检验为科学和正确之后,
我们才摒弃了旧的思想路线和经济模式,从而最终达到思想解放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建立,实现思想和经济领域巨大变革的平
稳过渡。如果不考虑这一点,大刀阔斧先行砍掉旧的一套,社会必
然会在思想认识和经济运行方面陷入盲区而导致混乱。。“”被批评为“只破不立”,老的都破了,可新的没立起来,造成真空,导
致混乱,就是这方面的惨痛历史教训,说明“破字当头,立在其中”颇可商榷。所以,不立不破,应当先立后破。古今中外的社会变革,
明道资料无不遵循这一逻辑。作为新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先生,
其引领中国伟大而成功的变革实践,也从正面有力的证明了这一点。
综上所述,从自然到社会,从微观世界到宏观领域,我们可以肯定
的说,必须认真分析研究新旧事物之间的多种联系,以科学的头脑
辨析“立”与“破”之间的关系,简单的得出不破不立的观点,是盲目
的,也是错误的。
发布评论